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院感非常重要

三、 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 菌浓度应为2%,浸泡10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 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 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且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发现。由于有关 摘自--卫医发[1999]第18号 人员对病人极端不负责任,直接导致这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患者安全10大目标(2005年WHO世界患者安全联盟提出)
①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②提高用药安全 ③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 行医嘱 ④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⑤ 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 ⑥ 建立临床实验室“急危值”报告制度 ⑦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⑧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 ⑨ 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⑩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护理风险概念
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 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任何一个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 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 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 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护理部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对共 性问题防范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护士长负责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 况,识别 风险所在,制定本专科措施,及时上报。 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做好记录 从法律角度重新审视管理职责

一、修订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 报

四、 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6月份现场调查发现, 手术室浸泡手术刀片、剪刀的消毒液近两周尚未更换,明显违背有关规 定。 摘自--卫医发[1999]第18号 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
案例分析 :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宿州,为10名患者
常规工作流程
• 入院病人接待流程
• 出院病人服务流
程 • 转科病人服务流 程 • 转院病人服务流 程 • 静脉输液服务流 程 • 支助中心服务工
二、开发人力资源,打造质量体系 1、合理配备护士资源 保障护理人力需要
2、加强护士资格准入,认真落实岗位培训 3、注重专科护士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4、积极培养资源护士,强化临床应急能力
不合格仪器、设备、设施、物品,须挂不合格标志,或注明 确规定(练习操作)。
六、用药管理 (标准)

制定安全用药管理规定(二人核对;化疗药、毒麻剧限药管理;多种药滴
壶入。


规范高危药品的存放——不得与其他药物混放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钾、10%的氯化钠等 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性药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药品储备的种类和数量由药剂科和科主任共同商定。 标识:药物过敏、特殊药 毒麻剧限药:特殊管理


手术器械存在混用情况,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采用浸泡法 消毒,导致手术器械污染 操作过程中污染 使用的医疗器材被污染
照片

医疗护理安全 管理不容忽视
护理工作领域中与患者安全相关的因素
技术因素
人员因素 患者因素
导致原因?
管理因素 设备和环境因素
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抓关键措施—危重患者
护理计划制——有护理计划、有护理重点; 制定新业务、新技术护理流程和规范。 常规护理制——本专科疾病合并其他专科疾病的患者, 须制定相应的护理常规。 提问制——护士长在上、下班前提问当班新护士,可能 会发生什么情况?表现是什么?预见性提示 护士注意事项。 提醒制—— 下班前,互相提醒有没有未完成的工作或需特 殊交班的事项。 预防并发症——列出常见护理并发症
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
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与 “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的文献总量年 度变化规律图
由此可见,护理安全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病人安全刻不容缓!
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
五、疑难危重病人护理,层层落实把关

疑难危重病人报告制度:
护理部质控组现场查看并指导

疑难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制度: 护士长会诊,具体指导

重危病人护理质控组: 定期对全院重危病人进行质量检查

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制度:
做到“三清”----病情清、治疗清、护理清
六、加强风险管理
保障护理安全
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三、制定病区安全管理预案 (指南)
• 预防火灾发生管理预案 • 预防被盗预案及发生后处理程序 • 突然停电处理预案 • 陪护人员的管理规定

规范遇上述事件如何处理和上报
护理标识牌——高危警示





青霉素过敏 预防跌倒、预防坠床 鼻饲 冲洗液(腹腔、膀胱) 多个用药途经(两个通路) 特殊用药(硝酸甘油等)
16.6%,其中导致患者死亡占3%~13.6%,2.6~16.6% 导致患者永久伤残,而这些事故中的27%~51%是应该 可以预防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 疗者在500万人次,约19.2万人因此死亡,构成严重的 不良反应者占13%。
生命高于一切 责任重于泰山
Hale Waihona Puke 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 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护 士条例》于200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
护理安全 与风险管理
岚山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张红 2014-06-04
背景:




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 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 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 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 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护理安全
据文献报道,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英国等国,住院患者发生医疗事故的比例在2.9%~
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
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 病人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 疗护理环境。
护理安全的内涵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 来自于药剂、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身体 安全; 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以操作规程为 典范 ,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从而避免来自于 患者的医疗纠纷法律安全。
七、规范重点时段管理
节假日 提示:护士长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的项目 提醒:护士长须特别注意的关键环节 夜间、中午 交接班 工作繁忙或闲暇时 护士考试前
(Jack Needleman,200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发生护理差错的类别
2007年对全国696所医院的调查
1 2 3
给药错误
操作失误
发生压疮
4 5 6
管路脱出
病人跌倒坠床
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等
案例分析 :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两千万
修订各班护士工作职责、程序、重点 上班第一件事?首要工作? 修订护理规章制度 ——可操作、有效性
二、制定患者安全管理预案 (指南)


• •

• •
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遇停电的应急预案 预防患者发生误吸的措施和处理预案 预防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措施和预案 防范患者发生坠床、摔伤的预案 预防患者烫伤的措施和管理预案 预防患者意外伤害发生的措施和预案 患者转科、转运护理安全管理规定





来自于患者本身的风险 疾病的自然转归 现有科学技术的局限性 护理人员的认知局限性 医疗器械、药品、血液等带来的风险 管理因素
护理风险的类型
一、护理人员 二、制度常规 三、技术操作 四、用药管理 五、院内感染 六、检验输血 七、病区管理 八、设备设施 九、患者护理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关键人员的关心与管理
护理业务骨干,新上岗的护士、进修人员、 实习学生,因家庭、 社会、人际关系、意外事故等所致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大的人员

关键环节的重视与管理

手术、创伤性操作、特殊检查与治疗时
关键时间的掌控与管理
交接班、节假日、夜班、工作繁忙、人员缺少和易疲劳时
关键设备与药品的控制与管理
抢救设备、麻醉高浓度药品……
十、接受定期检查与考评
安全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一、坚持预防为主,确保质量安全
安全管理
细节管理
流程管理
关键环节 管理
1、加强细节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细节体现品质

细节决定成败
强化护理安全过程控制,将差错
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2、加强流程管理 强化安全程序

实施常规工作流程 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流程 落实危重病人抢救程序 启用人力资源应急管理流程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开发人力资源,打造质量体系
三、完善有效沟通机制,正确执行医嘱 四、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关键问题的管理
五、树立法律意识, 强化法制观念
六、规范护理文书管理,提供有力信息 七、加强高难有创技术的准入管理 八、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 九、应用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工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院感非常重要

一、 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