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虚词用法汇总1、安:疑问代词表疑问,可译为“怎么、哪里”。
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彼:第三人称代词,他彼其受之天也3、但:○1范围副词,可译为“只、仅仅”。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2连词,表示轻度的转折,可译为“只是”、“只不过”等。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而(1)连词。
○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马无故亡而入胡丁壮者引弦而战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怒而触不周之山○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堕而折其髀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使之冲烟而飞鸣任重而道远妇拍而呜之○4表修饰。
可译为“地”,或不译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道渴而死。
○5表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
○6放在主谓之间,起连接作用。
(2)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城市依稀而已。
得为众人而已耶?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俄而雪骤*既而儿醒*俄而百千人大呼5、耳:用于句尾,表限止、肯定和反诘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止增笑耳。
6、夫:(1)指示代词,念“fú”,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2)语气助词①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则②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夫”与“今”连用,还带有“今”的意思,可译为“现在说到”。
7盖:(1)连词。
作连词一般放在句首,连接一分句或句子,表示前一事物产生的原因或理由,可译为“原来”“是因为”等。
盖一癞虾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语气词。
①用于句首,起提示作用,引出下文,可以不译。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②用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推测,估量的语气,相当于“大概”“也许”。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8故: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
故时有物外之趣。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温故而知新。
马无故亡而入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何(1)疑问代词①什么白雪纷纷何所似?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②怎么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能为祸乎?③为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④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副词。
表程度,可译为“多么、很”。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龟虽寿》*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0乎:语气助词。
(1)用于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或“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由,诲女(rǔ)知之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用在反问句末尾,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或“呢”。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何遽不为福乎?(3)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命令、请求、催促、禁止或劝阻等语气,相当于“吧”“呢”。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4)表推测语气。
句中常有“其、无(毋)、乃、得无(毋、微、非)”等表委婉语气的词语搭配。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表感叹语气。
相当于“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介词,相当于“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对象。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7)词尾。
附在形容词后面,作形容词的词尾,给形容词增加形象化的色彩。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11或:(1)无定代词。
作句子主语,可译为“有的人”“有的”等,所指代的人、事、物没有确定的对象。
①有的人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有的或凭或立,不一状。
③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2)副词。
用在谓语前面,作状语,表示不敢肯定。
可译为“大概”“也许”“可能”。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12即:(1)连词,表承接,两件事情紧接着,可译为“随即”“马上、就”。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副词,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
可译为“就”。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乃(1)连词①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相因,时间上一前一后。
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等。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蒙乃始就学。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具备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2)副词。
①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
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表出乎意料之外。
可译为“竟然”。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14其(1)代词①通常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有时在句子里作定语。
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恐前后受其敌②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作定语。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③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代表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2)语气副词。
表劝告、祈使、命令。
可译为“就”“一定”等。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15且(1)连词。
表层进关系,及后面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进一层的内容。
可译为“而且”“况且”等。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尚且)(2)副词。
姑且、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16然(1)指示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作状语。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状语或谓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泯然众人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4)连词。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果然鹤也为之怡然称快忽有庞然大物不觉呀然一惊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7虽:连词(1)用在复句前一个分句,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即使......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用在复句前一个分句,表转折关系,可译为“虽然......但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18遂(1)副词,于是,就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2)副词,终于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
21所(1)“所”是一个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词组,才能做句子成分。
“所”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词组,“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
这种词组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补语、定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似”即“相像的东西”,作宾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所思”“所忆”都是“所”字词组,即“想的人、事、物”,作宾语)可汗问所欲(“所欲”即“想要的东西、赏赐”,作宾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所以”,这是“所”字词组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见宫殿(diàn)数十所19为(1)介词①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为人谋而不忠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②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③介绍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2)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始悟为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且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妙绝。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20惟:范围副词,单单、只。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21焉(1)语气助词。
①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可不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②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