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成都理工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

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

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

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

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和作用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公平即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全面、真实的考察和评价被考评者。

2.严格原则;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严格地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程序与方法。

3.单头考评原则;对各级员工的考评,必须由直接上司进行。

4.结果公开原则;一方面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利于改进绩效;另一方面有助于防止绩效中出现的偏差。

5.结合奖惩原则;根据考核结果,奖罚分明,达到激励的作用。

6.客观考评原则;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其次是要把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保证考评的客观性;
7.反馈的原则;考评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

8.差别的原则;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员工上进心。

(二) 绩效考核的作用
在《如何面对绩效考核》一书中提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有三方面:改进绩效、管理薪酬和总结自我。

刘大卫也强调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的联系,以及绩效考核对于确定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量、自我评估以及未来的计划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在郝红和姜洋注编的《绩效管理》一书中,对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有如下总结:1.为员工薪酬调整和绩效工资分配提供依据;2.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3.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工作效果的评价;4.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沟通的有效渠道;5.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自己的工作的标准和要求;6.管理者及时获取员工的工作信息。

在《绩效考核与管理》中,作者将绩效考核的用途概述为如下八个方面:1.任用员工;2.知晓期望;3.报酬的依据;4.晋升的依据;5.知晓差距;6.发掘潜力;7.增加沟通;8.为HRP(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四绩效考核的流程及绩效考核的误区
(一)常见的绩效考核的程序
1.领导要求考核;
2.人力资源部制定考核方案;
3.员工个人总结
4.上级主管给下级员工打分;
5.兑现红包;
6.人力资源部门归档。

(二)考核程序中存在的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忽视绩效考核的真正价值,总认为考核就是“走流程”,结果只是领导和本人对过去所做工作的打分。

迪恩.R.斯比德在其著作《绩效考评革命》中指出绩效考核存在以下误区:1.传统消极文化和意识观念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2.没有进行职位分析;3.考评结果全部由最高领导人审定;4.采用单一的、省时省事的综合标准;5.将考评等同于考察;6.暗箱操作,缺乏反馈;
在张培德和李刚主编的《绩效考核与管理》一书中也指出,人们对绩效考核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方面认为绩效考核只是打分和评级;另一方面认为绩效考核是独立存在的,或为考核而考核。

(二)正确的绩效考核程序
1.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2.设定绩效目标和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
3.确定考核标准和方法
4.广泛的宣传和持续不断的沟通
5.培训考评者和直线领导
6.实施绩效考核
7.搜集数据信息形成文档记录
8.分析绩效考核
9.绩效的诊断和提高
10.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在运用
五绩效考核的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的确定是绩效管理中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绩效考核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

在各种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作出如下分类:
(一)结果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
1.比较法;比较法指通过比较,按考核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确定相对等级和名次。

其主要形式有:
(1)直接排序法;将员工的业绩由好到坏依次进行排序,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缺点是主观性较强。

(2)交替排序法;在这种绩效考核模式下,人们醉意知觉的是绩效最好的以及最不好的。

(3)配对比较法;是用配对比较的方法决定被考核者优劣次序。

2.强制分布法;基于正态分布规律,将员工绩效分为:优、良、中、差等级,事先确定好各级人数在总被考核者中的比例,然后按业绩对员工进行强
制分布。

3.量表评定法,指将一定的分数或比重分配到各个绩效考核指标上,使每项考核指标都有一个权重,然后由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表现打分,得到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

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等级择一法,是指在事先规定各等级标准的基础上,由考核人员根据考核对象的实际情况决定其属于哪一等级。

(2)图尺度量表法
(3)行为观察量表法,描述各个与各个具体考核项目相对应的一系列有效行为,有考核者判断,指出被考核者出现相应行为的频率,来考核被考核者的工作业绩。

(4)行为锚定量表法,由美国学者帕特里夏.凯恩.史密斯(Patricia Cain Smith)和洛恩.肯德尔(lorne Kendall)于1963年提出,是量表法和关键事件法的结合。

(二)行为导向性绩效考核方法
关键事件法,由考核者通过观察、记录被考核者的关键事件,而对被考核者业绩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记录关键事件一般采用STAR法。

(三)特质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
1.混合标准尺度法,是针对图评价尺度法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对每一个考核维度进行了明确定义,以便于管理者在考核中把握统一的标准。

2.评语法,指由考核者用描述性文字表述员工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方面的表现,以及需要加以指导的事项,由此得到对员工的综合考核。

(四)战略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
1.平衡计分卡(BSC),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是分析企业长期远景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战略措施与成功要素,将之转化为绩效指标,并通过层层分解使其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

2.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它是对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提炼出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模式。

3.目标管理法(MBO),它是管理者与每位员工一起确定特定的可检测的目标,并定期检查这些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绩效考评方法。

六我国中小学绩效考核现状
我国的中小学绩效考核一直以来都是参照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对于员工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侧重于定性的考核,一般过程是:员工个人进行自我评定,然后部门领导再进行评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过于粗糙,没有有效的量化指标,其考核结果主观随意性比较突出。

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并不利于我国中学的长远发展,因为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因此很容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尽管我国各中小学内部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但是对于提高员工绩效上却鲜有建树,究其原因主要是绩效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组织成员不够重视,考核反馈实施不当等因素。

所以针对我国中小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及实施方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七结语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评价,你就无法管理。

”。

可见绩效考核对于绩效管理乃至人力资源管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