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节 康复辅具

第五节 康复辅具

向前移动。由于大腿内侧铰链的限制,其允许的步长较短、步行速度较慢,耗能较高 (2) 交替式截瘫行走器(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
适用节段:适应于T4以下完全性或更高节段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使用方法:患者通过躯干肌的作用,使重心侧向转移及向前移动,或通过主动使髋关节后伸,
固定型:使用时双手提起两侧扶手同时向前放于地面代替一足,然后健腿迈上。适用于下肢损伤 或骨折不允许负重者
交互型:体积较小,无脚轮,可调节高度。使用时先向前移动一侧,然后再向前移动另一侧,如 此交替移动前进。适用于立位平衡差、下肢肌力差的患者或老年人,其优点是方便如厕
有轮型:适用于上肢肌力差、提起步行器有困难者,可以向前推动助行器 老年人用步行车:有4个轮,移动容易。使用时不用手握操纵,而是将前臂平放于垫圈上前进。适
康复医学(第6版)
二、假肢
(一)概述 (二)上肢假肢
(三)下肢假肢
上肢与下肢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一)概述
1. 定义 是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应用工程学原理、技术和手段结合 人体解剖结构而进行专门设计、制造和装配的人工假体 2. 分类 按结构分为内骨骼式和外骨骼式假肢;按用途分为装饰性假肢、功能性常规假肢以及特 殊用途假肢(如作业性和运动性假肢等);按安装时间分为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按解剖部位分为 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 3. 选用原则 虽然截肢者都希望能恢复被截去的肢体,尽可能保持正常的肢体外观,但在装配假 肢时,要充分考虑到穿戴假肢后对基本功能的影响,以功能代偿为主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目录
第一节 物理治疗 第二节 作业治疗 第三节 言语与吞咽障碍治疗 第四节 心理与认知康复 第五节 康复辅具 第六节 注射治疗
第五节
康复辅具
作者 : 何成奇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点难点
掌握 假肢、矫形器及助行器的定义、分类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 假肢、矫形器及助行器的特点
了解 假肢、矫形器、助行器以及生活辅具的选择
用于步行不稳的老年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保持身体与地面垂直,否则易滑倒
康复医学(第6版)
(二)步行器
固定型
交互型
有轮型
老年人用步行车
康复医学(第6版)
(二)步行器
2. 截瘫行走器 (1) 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适用节段:T10或以下损伤导致的完全性截瘫或部分高位不完全性截瘫患者 使用方法:患者通过转移重心,在位于大腿内侧的矫形器互动铰链的作用下,实现下肢钟摆式
英文名称及缩写 ankle-foot orthosis(AFO)
foot orthosis(FO) cervical orthosis(CO) thoraco-lumbo-sacral orthosis(TLSO) lumbosacral orthosis(LSO) sacro-iliac orthosis (SIO)
2. 下肢矫形器 支撑体重,辅助或替代肢体功能,限制下肢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保持下肢稳定,改善站立和步 行时的姿态,预防和矫正畸形 3. 脊柱矫形器 固定和保护脊柱,矫正脊柱的异常对线,改善其异常生物力学关系,减轻躯干的局部疼痛,保 护病变部位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支持受累的肌肉,预防、矫正畸形,通过对躯干的支持、运动限制和对脊柱对 线的再调整以达到矫治脊柱疾患的目的
涉及学科:是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的临床应用,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医学和 工程学两大学科的若干专业,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人体生物力学、机械学、电子学、 高分子化学及材料学等
本节主要内容:假肢(prosthesis)、矫形器(orthosis)、助行器(walking aids)及自助器具
前臂肌电假肢
上臂肌电假肢
肩离断肌电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三)下肢假肢
1. 基本要求 除了外观逼真、容易操纵、轻便耐用、穿脱方便外,还要与健侧肢体长度相等,具有 良好的承重功能,残肢与假肢接受腔接触紧密,接受腔内移动小,步态接近于正常。骨骼式下肢假肢 是由下肢假肢标准零部件组装而成,能够为下肢截肢者提供功能优良、行走步态良好的假肢 2. 常用类型 根据患者截肢部位和适用范围分为半足假肢、赛姆假肢、小腿假肢、膝关节离断假肢、 大腿假肢和髋关节离断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1. 上肢矫形器
静态腕手矫形器
动态腕手矫形器
肘部矫形器
肩肘手矫形器
康复医学(第6版)
2. 下肢矫形器
足部矫形器
踝足矫形器
膝矫形器
膝踝足矫形器
康复医学(第6版)
3. 脊柱矫形器
费城颈托
腰骶椎矫形器
胸腰骶椎矫形器
康复医学(第6版)
(三)临床应用程序
1. 检查及诊断 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拟制作或穿戴矫形器部位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以及感 觉情况,是否使用过矫形器及其使用情况 2. 矫形器处方 应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存在的功能障碍、配戴目的和要求、矫形器种类、 所用材料、配戴部位、作用力分布、使用时间及注意事项等书写清楚 3. 装配前治疗 应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特点,进行相应的装配前治疗,为使用矫形器创造条件
双上肢易疲劳 2. 座位长度
康复医学(第6版)
(一)杖
单足手杖
多足手杖
臂杖
平台杖
腋杖
康复医学(第6版)
(一)杖
2. 长度选择 选择长度适合的杖是保证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发挥杖的功能的关键 (1) 腋杖长度: 患者体位:着常穿的鞋站立,若患者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也可让患者穿上鞋或下肢支具仰卧,将腋杖轻
轻贴近腋窝 腋杖长度:腋下到小趾前外侧15cm与足底平齐处的高度 把手高度:身长(cm)减去41cm,或站立时大转子到地面高度;或肘关节屈曲25°~30°、腕关节背伸时的
康复医学(第6版)
(二)上肢假肢
1. 基本要求 上肢假肢应尽可能弥补上肢丧失的功能,且外观逼真,容易操纵。同时, 假肢要轻便耐用,穿脱方便 2. 常用类型 (1) 装饰性上肢假肢 (2) 索控式上肢假肢 (3) 肌电控制式上肢假肢
上肢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1)装饰性上肢假肢
具有重量轻、美观大方的特点,包括骨骼式和非骨骼式美容手。上肢仿真装饰美容假 手主要由硅胶仿真皮和树脂接受腔组成;骨骼式美容手主要由铝合金管、硅胶仿真皮、树脂 接受腔及海绵组成
装饰性手部假肢
装饰性前臂假肢
装饰性上臂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2)索控式上肢假肢
亦称机械手,由铝合金管、硅胶仿真皮及树脂接受腔组成,由钢丝索控手指关节
索控式前臂假肢
索控式上臂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3)肌电式上肢假肢
由患者肌肉收缩产生的肌电信号控制假肢的活动,可以根据患者的意志实现手指的自动 张开、闭合和旋腕。主要由硅胶仿真皮、树脂接受腔和电动机等组成
2. 基本功能 稳定与支持:通过限制肢体或躯干的异常运动来保持关节的稳定性,恢复承重或运动能力 固定与矫正:对已出现畸形的肢体或躯干,通过固定病变部位来矫正畸形或防止畸形加重 保护与免负荷:通过固定病变的肢体或关节,限制其异常活动,保持肢体、关节的正常对线关系。
对下肢承重关节可以减轻或免除长轴承重 代偿与助动:通过某些装置如橡皮筋、弹簧等来提供动力或储能,代偿已经失去的肌肉功能,或
康复医学(第6版)
四、助行器
(一)杖 (二)步行器
助行器
康复医学(第6版)
(一)杖
1. 种类 根据杖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可将其分为: (1) 手杖:为用一只手扶持以助行走的工具
单足手杖: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如偏瘫患者的健侧、老年人等 多足手杖:由于有3足或4足,支撑面广且稳定,用于平稳能力欠佳、用单足手杖不能够安全行走的患者 (2) 前臂杖:适用于握力差、前臂力较弱但又不必用腋杖者。优点为轻便、美观,使用时,该侧手仍可自 由活动。缺点是稳定性欠佳
hip-knee-ankle-foot orthosis(HKAFO) knee orthosis(KO)
knee-ankle-foot orthosis(KAFO)
康复医学(第6版)
下肢矫形器 脊柱矫形器
矫形器命名中英文对照(2)
中文名称 踝足矫形器 足矫形器 颈矫形器 胸腰骶矫形器 腰骶矫形器 骶髂矫形器
康复医学(第6版)
(三)下肢假肢
部分足假肢
赛姆假肢
小腿假肢
膝关节离断假肢 大腿假肢
髋关节离断假肢
康复医学(第6版)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矫形器
(三)临床应用程序
矫形器
康复医学(第6版)
(一)概述
1. 定义 是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 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对肌力较弱部分给予一定的助力以辅助肢体活动或使瘫痪的肢体产生运动
康复医学(第6版)
(二)分类
1. 上肢矫形器 根据功能分为 固定性(静止性)矫形器:没有运动装置,用于固定、支持、制动,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提供牵引力以防 止关节挛缩,预防或矫正上肢畸形 功能性(可动性)矫形器:有运动装置,允许肢体活动或用于控制、帮助肢体运动,补偿上肢肌肉失去的 力量,辅助无力肢体运动或替代手的功能等
康复医学(第6版)
上肢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
矫形器命名中英文对照(1)
中文名称
肩肘腕手矫形器
肘腕手矫形器 腕手矫形器 手矫形器
髋膝踝足矫形器 膝矫形器
膝踝足矫形器
英文名称及缩写
shoulder-elbow-wrist-hand orthosis (SEWHO)
elbow-wrist-hand orthosis(EWHO) wrist-hand orthosis(WHO) hand orthosis(H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