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施工技术方案一、概述回转窑是水泥厂生产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
强大的热工负荷及连续生产的工作制度,对安装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安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厂生产工艺线能否正常运行,因此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江苏溧阳金峰水泥有限公司的所订购的回转窑是由南京设计研究院设计的φ4×60m(2500T/D)标准型回转窑,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
1.1回转窑主要组成部分支承装置、筒体、传动装置、液压挡轮装置、窑尾密封装置、窑头密封罩及润滑液压系统等。
1.回转窑规格和性能型式:干法生产预分解窑规格:φ4×60m斜度:4%支承座:3产量:2500T/D窑转速:用主传动时调速范围:0.41~4.1 r/min用辅助传动时:0.317 r/min传动型式:单传动传动电动机:减速器:挡轮型式:液压挡轮窑头密封型式:钢片密封窑头冷却方式:风冷窑尾密封型式:气缸压紧端面密封二、施工程序2.1回转窑施工工序流程图5、施工准备及设备出库检查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安装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做好技术安装交底工作;了解设备到货及设备存放位置等现场情况;准备施工机具及材料,接通施工电源;根据设备到货清单检查其外观、规格、尺寸、数量及质量情况。
检查底座有无变形,实测底座螺丝孔间距及底座外形尺寸;每组托轮、球面瓦、轴承座组合成一体检查,重点检查托轮直径和轴承的中心高;检查轮带及套轮带处窑体的尺寸。
注意轮带内径与筒体上垫板处直径需留有窑筒体热膨胀值;检查窑筒体,测量每节窑筒体的实际长度和两轮带的中心距离以及窑筒体的总长度,并以此尺寸对窑进行基础放线,测量时最好选择无太阳直射时,或是早晨进行,并要求测量用盘尺在1kg/m的拉力下进行。
测量筒体的椭圆度等,检查筒体是否有马蹄口现象;检查大齿圈的齿形齿距(尤其是两个半圆接口处的齿距)、齿顶圆直径,检查大齿圈接口处的偏差,测量大齿圈的内径应与筒体外径加弹簧板的高度尺寸之和相等或稍大3—5mm,检查大齿圈的齿面是否有砂眼、裂纹等缺陷。
检查注意事项批:详细检查安装标记,没有标记的要通过检查做出标记,以便根据标记进行安装。
设备检测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影响,并最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固定人员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测,在测量是要注明测量时间及温度。
6、基础验收与放线基础验收工作是设备安装工作中一个主要工序,这项工作应在设备安装前会同土建、厂方等单位共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基础外形尺寸、中心线、标高、地脚螺栓孔相互位置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和验收规范要求,其允许偏差见下表。
埋设纵、横向中心标板以及在基础上设置一个标高基准点。
以有传动装置的混凝土基础为基准,划出回转窑各基础纵横向中心线。
相邻两窑墩横向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1.5mm,首尾两窑墩横向中心距偏差不超过±6mm。
注意:横向中心线距应是窑筒体实测尺寸加膨胀量。
根据已校正准确的中心线划出传动装置的纵横中心线。
定期检查基础沉降情况。
沉降标板在基础两侧面,埋设在±1000mm处为宜。
定人、定仪器、定时测定,并作好原始记录。
垫铁安放及钢底座、托轮安装。
根据钢底座结构形式及地脚螺栓位置安放垫铁,基础要铲麻面和刨坑及清洗干净。
钢制平垫铁表面要平整,不允许有毛刺和凹凸不平现象。
放置前应除锈清洗干净,垫铁布置垫铁的组成为一对斜垫铁、一块平垫铁。
为提高设备安装找正精度,采用砂浆墩垫铁工法。
砂浆墩制作时,要将基础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砂浆墩配合比:525#水泥:河砂(中砂):水=1:1:适量砂浆墩找正:用与窑筒体斜度相同的斜度规、水平仪和水准仪找正,其水平度不大于0.2mm/m,标高偏差不大于±0.5mm。
砂浆墩洒水养护,其强度达75%以上方可进行钢底座安装。
斜垫铁规格:450*220*25*10(两块)斜度:1:25平垫铁规格:470*240*167、钢底座安装钢底座安装前,首先要进行清洗及划出纵、横中心线,注意具有安装挡轮的钢底座的位置,根据钢底座的纵、横中心线,再划出托轮瓦座的纵、横中心线,并用洋冲打好标记;安装顺序一般为从带传动基础上的钢底座开始至窑头方向顺序安装;钢底座落在垫铁上后,吊线使钢底座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纵、横中心线互相重合,其偏差允许±5mm,再用经纬仪核对纵向中心线,钢底座纵向中心线与基础纵向中心线重合,用钢盘尺测量底座上表面横向中心线距离,然后在横向中心点的等长两点拉对角线,用平尺垫斜度规检查底座的纵向横向水平度,最后用水准仪测出各底座的标高差。
找正精度其找正允许偏差及检查工具见下表:检测项目允许偏差检测项目允许偏差纵、横中心线0.5mm 跨度±1.5mm标高0.5mm 对角线2mm横向水平度和纵向倾斜度0.1mm二次精找在地脚孔灌浆养护强度达到要求后,紧固地脚螺栓精找,允许偏差同上,经复查无问题后,会检确认。
8.托轮组安装(见图三)安装就位前的准备清洗瓦座,划出纵横中心线,打好样冲眼标记;球面瓦水眼实验:试验压力0.6Mpa,保压8分钟;托轮瓦刮研:轴与瓦接触角度600,接触点不少于1~2点/cm2,轴瓦与轴颈的侧间隙为0.001~0.0015D(D为轴的直径),接触角范围外间隙应逐渐增大,且须分四种状况测量其间隙变化;球面瓦与轴承接触点不少于1~2点/25×25mm2。
轴瓦刮研面衬底部的接触表面成一连续窄细纹。
轴承刮研若有特殊要求,应按甲方或设备制造方要求.安装顺序同钢底座;吊装时要保证瓦座和钢底座上表面的清洁并加上润滑油,不让轴承暴露在外。
托轮斜度调整托轮斜度调整完之后,轴颈接触瓦衬之前完成以下步骤:保证托轮左右两个横向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大于0.5mm,此项检查须在轴承固定到垫板上,使瓦衬的推力面和止推垫圈之间紧密接触,用千斤顶顶起托轮,调整轴承推力面和止推垫圈之间总的间隙保持4mm。
托轮组纵向中心线的找正首先测量托轮顶面标高,相邻两道托轮标高允许偏差0.5mm,用经纬仪及样杆测量托轮的中心线平行排列,在窑体纵向方向的同一条直线上,用两样杆顶在托轮两内侧的铅垂面切点上,样杆垂直于窑中心线(样杆长度根据两托轮中心距和托轮尺寸制作,并用细线划出中心),托轮组纵向中心线直线度偏差±0.5mm。
完成以上步骤紧固联接螺栓,并以III托轮为基准,找正II、I托轮,保持跨距偏差小于1.5 mm。
9.液压挡轮的安装:清洗液压挡轮,转动灵活。
保证使挡轮和轮带贴和紧密。
10.筒体吊装、找正窑筒体吊装采用100T履带式液压起重机吊装,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吊装顺序及在地面组对筒体节。
以下关于吊装的描述参照了我公司施工过同类型窑的吊装方案。
窑筒体吊装前准备工作对筒体和轮带进行检查,保证筒体端面、轮带部位的垫板和轮带不应有毛刺、铁锈及其污物;用专用工具检查筒体椭圆度,其不圆度应小于0.002D(D为窑体直径),轮带下及大齿圈下筒体不得大于0.0015D。
用钢盘尺测量筒体端面外的周长,做好记录,要求相连两节筒体端面的周长相差应小于0.002D,最大不得大于7 mm(此项工作在设备出库验收时进行);8等分筒体外圆,并在筒体外侧写上序号,以筒体最低点为起点,相反于筒体的转向依次标上1、2、3、……8的标号,以筒体实长和轮带宽度画出各轮带垫板上两轮带的中心距及轮带边线,并在托轮上画出托轮横向中心线;窑筒体组对:地面组对筒体,利用枕木支起筒体,筒体以最低点为准,利用拉伸螺栓联接起来,用调整铁块焊在适当位置,以用于相联的两节筒体中心的相互对位,调整后用搭接板把筒体的两节固定连接起来,利用极座标法测量两筒体组对后中心线是否成一条直线,筒体找正其中心偏差为:各支点处4mm,大齿轮处4mm,其余部位12 mm,窑头及窑尾处5 mm;准备好筒体组对联接卡具,并等分分布在筒体内圆圈上;吊装场地准备:要求施工场地道路通畅,路基应平整、结实,以便使吊车能顺利到达窑墩底下。
窑墩地面也必须平整、结实,而且标高达到要求,在其上面覆盖30厚钢板,为窑体吊装做好准备;筒体吊装前,准备好起重用具,检查起重设备和索具,一定要安全可靠。
筒体吊装顺序φ4×60m窑筒体分7节进现场,其编号为:窑尾开始为D1、D2、D3、D4、D5、D6、D7,理论长度及重量和实测长度见下所示:窑筒体吊装采用100T履带式起重机。
根据窑筒体中心标高、各段节的重量确定起重臂长度、作业半径。
在此以起重臂长度33m、作业半径10 m、额定载荷72吨为例对窑吊装进行描述。
窑筒体吊装顺序为:D1—D2—套III号轮带—D5—D3-D4—套II号轮带—套I号轮带—D7—D6—I号轮带就位。
D1节筒体吊装采用卷扬机穿滑轮组,用吊车将其吊到相应位置上,用滑轮组接进。
主要考虑因素是吊车起重杆高度及附近有其他建筑妨碍吊车臂的回转;D2节单独吊装到位,稳固支撑,为保证安全,III号轮带一次到位;D3、D4节筒体地面组对,在D5吊装到位做完相应的绑托稳固后再吊D3—D4,一次碰口组对,组对顺序:D2、D3的联接口先组对花焊稳固完毕后再对D4、D5联接口;D1 至D5节筒体合拢后,套II号轮带,再套I号轮带;吊装D7筒体;吊装D6筒体;I号轮带从第五节移至第七节。
筒体找正窑筒体吊装完毕组对结束后,绘制极座标图来控制安装质量,极座标测量点为各支承部位垫板、各组对口窑头窑尾。
测量从某一固定点开始,沿直径方向测量点测量,并作出极座标图。
此图即反映了筒体的偏心,轮廓线反映筒体的变形程度。
轮带位置校正及耐磨圈的焊接检查窑体的跨距,即在最终安装完轮带前,应检查各轮带之间的中心跨距。
轮带位置的校正:第III挡即推力挡轮处的轮带必须位于托轮的中心位置。
然后调整I、II号轮带所处的位置,使轮带中心线位置适当偏置,其偏置量与窑体膨胀值相对应。
完成轮带位置调整后用支承板将它们固定。
11.筒体焊接筒体焊接工作是窑安装工作中一个主要施工工序,焊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窑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为确保施工质量,一定要重视窑筒体焊接工作。
回转窑拟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
焊前准备工作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的选择;电焊工在操作前进行考试,通过试样的透视检查、弯曲和抗拉强度的检验,全部合格后才能上岗;焊前要对坡口两侧40mm范围内的油漆、铁锈、毛刺等杂物清除干净,露出母材光泽方可开始焊接。
焊条要烘干,并做好保温工作;全面检查坡口加工的角度、深度、间隙,对相对角度偏差较大、间隙过大(小)、深度不够的坡口都要进行修正,并做好记录。
采用相应的措施,确保焊接工艺质量;对窑各个部位进行检查,清除各种影响窑体转动的因素;焊前重测各焊口、窑头、窑尾径向跳动;焊前将各托轮轴承加好润滑油,擦净托轮表面的脏物,焊接地点和旋转地点应设置清晰的联络信号,焊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药皮或电焊条头掉在托轮表面:做好焊接外口的保护和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