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

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

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分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进行施工工艺试点,做到施工工艺标准化。

项目经理部严格按照设计资料、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期间随时接受项目法人及监理单位检查和监督。

1.基础工序(1)线路复测A.人员组成:负责人(领线)1名,观测、记录、置尺、前视、后视人员各1名,辅助人员若干;B.主要工器具:经纬仪、计算器、塔尺、标杆、钢卷尺、木桩、小钉、锤子、对讲机等;C.技术资料: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杆塔一览图等;D.操作方法:a)直线方向:用两点间定线法、延长直线法及倒镜反向延伸法等,校核现有各桩的方向,并对丢失的塔位桩,按设计数据予以补定;b)转角角度:采用测回法或复测法;c)水平距离:采用视距法或激光测距法;d)高程:采用多次安置测站法及垂直角——水平距离综合法或GPS测量法;e)交叉跨越位置和标高:采用视距法和角度法进行综合计算;f)不通视情况下的复测:采用等腰三角形法,矩形法及任意辅助桩法或GPS测量法;g)在测量前,应对测量用的仪器及量具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必须加以校正,测量的结果必须符合设计及《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国网(基建/3)188-2014》的要求。

(2)分坑A.人员组成:负责人1名,观测、记录人员各1名,辅助人员若干;B.主要工器具:经纬仪、计算器、标杆、钢尺、钢卷尺、木桩、小钉、锤子、对讲机等;C.技术资料: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杆塔明细表、杆塔一览图,以及线路分坑手册等;D.操作方法:a.采用对角线法:对于水泥杆和正方形断面的铁塔根开,直接将仪器支设于杆塔位的中心处,以线路方向校验横线路方向控制桩;对矩形断面的铁塔根开,经计算后,将仪器支设于作业指导书给定的顺线路方向或横线路方向距中心桩一定距离的位移桩上,以线路方向校验横线路方向控制桩;b.以线路方向或横线路方向为基准,转45°角,按作业指导书给出的尺寸值,确定基坑坑口的对角位置,再定出坑的尺寸。

(3)混凝土浇制A.人员组成:负责人1名,观测人员(基础操平、螺栓找正)1名、质量检查员1名、模板支撑人员4名,施工人员若干;B.主要工器具:照相机、经纬仪、水准尺、铁锹、振捣棒等;C.现场主要材料:钢筋、地脚螺栓、模板、水泥、砂、石、水、木桩等;D.技术资料:设计单位提供的基础施工图等;E.操作方法:1.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浇制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每班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三次以上,配合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其偏差应控制在施工措施规定的范围内。

浇制用水必须严格控制用量,施工过程中搅拌机应远离基坑,至少为15米以外,防止水流入基坑内及对基础周围产生湿陷。

混凝土的强度检查,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应在浇制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与基础相同;2.混凝土浇制完毕后,应立即加以覆盖进行养护,尽量采用无水养护法。

采用人工浇水养护时,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停止浇水;回填时,采用人工回填、人工夯实的方法。

在回填的过程中,应将现场的残渣剩料等杂物先填入坑内并进行现场清理。

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夯实,并做好排水沟,沟底下应设灰土垫层。

如有必要,应在基础开挖的范围内,做防水处理,浇制一层混凝土,防止雨水透漏。

2.杆塔组立在施工现场场地条件好,能够驶入吊车时,应尽量使用吊车整体组立杆塔,以节省工期;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驶入吊车,可采用人工抱杆的方法组立杆塔。

(1)杆塔组立吊车组立A.人员组成:工作负责人1名、线路作业人员若干;B.工器具:吊车(与杆型匹配)、钢丝绳、撬杠、铁锹、捣杠;C.主要材料:杆塔、横担、连接金具等;D.操作程序:a)检查并清理杆坑,检查起重机具是否完好,荷载是否符合要求;b)选择吊点位子,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然后起吊;c)杆塔离开地面后,立即对各受力点进行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再继续起吊;d)回填并夯实,校正杆身,安装卡盘;e)回填完毕后,预留防沉土台。

人工抱杆组立E.人员组成:工作负责人1名、线路作业人员若干;F.工器具:抱杆、滑轮、牵引绳、制动绳、临时拉线、地锚、撬杠、铁锹、捣杠;G.主要材料:钢管杆、横担、连接金具等;H.操作程序:a)检查并清理杆坑,检查马道及工器具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b)调整主牵引绳、制动绳,抱杆的中心与杆位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c)埋好地锚,打好临时拉线;d)检查牵引绳、制动绳、抱杆及地锚等正确无误后,作业人员各就其位;e)电杆离开地面后,立即对各受力点进行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再继续起吊;f)电杆起立后,要先固定好各侧拉线,再拆除制动绳,回填至杆身的2/3处,校正杆身;g)夯实电杆基础,登杆拆除牵引绳和临时拉线。

(2)铁塔组立由吊车整体组立铁塔的基本操作程序与组立钢管杆相类似,不再赘述。

人工抱杆组立铁塔的施工程序如下:A.人员组成:工作负责人1名、技术员1名(看图纸)、安全员1名、高空作业人员4名、地面施工人员4名;B.主要工器具:经纬仪、抱杆、滑轮组、定滑轮、活动扳手、锥形扳手、圆挫、钢锯、手绳等C.技术资料:铁塔组装施工图纸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等;D.操作程序:a)现场布置原则:·外拉线:当抱杆升至最高时,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取50°,拉线合力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角;·控制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角;·拉线与线路方向成45°角;·控制绳布置在横顺线路方向。

b)抱杆组立:使用高度与铁塔主腿长度相匹配的抱杆,首先安装底段塔材。

底段安装完后,提升抱杆。

c)吊装方式:·塔身下部根开大,吊件重,被吊件连成片后补强困难,故主材吊单腿,四面斜材“吊风筝”;·塔身中、上部根开不大,一般吊片且带上侧面斜材一起吊;·横担吊装方法:横担整吊,或者分前后片分别吊装;d)抱杆提升:塔身下部吊装完毕后,再将抱杆提升起来,使抱杆成悬浮状态,抱杆升至下拉线与抱杆夹角在30至45°角时,固定抱杆,然后调整好上下拉线和抱杆的倾角,再吊装下一段;e)起吊工具与塔身的连接:根据吊装作业指导书的受力设计,加工专用连接工具或吊带(不用钢绳绑扎,保证合理受力)防止损坏镀锌层;f)抱杆的拆除:当铁塔全部组立完毕后,将抱杆落至地面;g)尾活处理:将塔内的横隔面杆件安装齐全,螺栓做到一次紧固合格,目标是“一次成优”做到不缺件,无弯铁,该加垫的一定要加垫,包括防盗帽、防松帽(如有时)安装一次到位,及时测量铁塔倾斜并填写记录。

架线工序(1)展放导地线A.人员组成:工作负责人1名、领线员1名、看护线盘人员3名、展放人员若干、直线塔过线人员2名、跨越架过线及看护人员若干;B.主要工器具:放线滑车、手绳、对讲机等;C.操作程序:a)展放导地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跨越架的搭设必须牢固可靠并设专人看护,放线盘的支架必须牢固、制动装置良好,并设专人看护;b)由领线员手持对讲机,带领展放人员牵引导地线,沿线路的直线方向进行展放,展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通讯信号的畅通;c)在导地线的展放过程中,随时检查导地线是否出现损伤的现象,若发现损伤,做出明显的标志,待展放完后,及时进行鉴定和处理;d)直线塔、跨越架上,均应留人看守,防止过线时出现意外;(2)紧线A.人员组成:工作负责人1名、弛度观测人员1~2名、高空作业人员3名、地面作业人员若干;B.主要工器具:对讲机、经纬仪或弛度板、手绳、钢绳套、滑轮组、滑车、导地线紧线器、牵引绞磨、绞磨牵引钢丝绳、地锚、临时拉线等;C.准备工作:a)施工前,必须做好人员组织,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b)认真检查耐张段内各铁塔的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铁塔的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完好;c)检查临时拉线、绞磨、滑车、地锚等是否符合要求;d)检查弛度观测档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e)检查导地线是否完好无损;f)检查紧线工器具的规格、型号是否与导地线相符,是否完好;D.操作程序:a)工作负责人应认真检查地面的准备工作(地锚埋设、绞磨位置、牵引钢丝绳、钢绳套、导向滑车等,是否符合要求);b)在紧线档两侧的耐张杆塔上打好临时拉线,拉线的对地夹角不得大于45°角;c)组织现场人员处理好工作通道内的各种交叉跨越情况,对通道内的电力线路要提前做好停电工作,并挂好接地线;d)在交通要道的两侧设立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看守;e)准备工作就绪后,工作负责人应认真检查工作段内各点人员的就位情况,起重工具是否安全可靠,辅助安全设施(临时拉线、地锚、跨越架)是否完善可靠。

检查无误后,开始紧线工作;f)高空作业人员登上紧线杆塔后,在杆塔上选好操作位置,系好安全带,固定好滑车,做好杆塔上的准备工作;g)地面人员将绞磨牵引钢绳拉到合适的位置后,用紧线器卡在所要紧的导地线上。

绞磨启动,开始紧线;h)弛度观测合格后,通知杆塔上的人员在导地线上划印;i)导地线松落到地面,安装耐张线夹;j)用绞磨牵引导线,有高空作业人员挂好导地线。

(3)附件安装A.人员组成:工作负责人1名、高空作业人员及地面作业人员若干;B.主要工器具:手绳、滑车、钢绳套、钢卷尺、双钩紧线器或滑轮组、保险绳等;C.主要材料:金具、线夹、防震锤、铝包带、绝缘子等;D.操作程序:a)高空作业人员登上杆塔后,找好位置、系好安全带,将金具、绝缘子等吊到杆塔上并安装;b)在导地线和绝缘子串垂直点,找出中心点并划印;c)提升导地线,加挂保险绳,取掉滑车,在划印处缠绕铝包带;d)安装并调整好悬垂线夹,紧固悬垂线夹螺栓;根据设计要求,用钢卷尺量好防震锤的距离,缠绕铝包带后,安装并紧固防震锤。

4、电缆排管敷设和电缆头制作4.1施工工序- 7 -- 8 - 接必须牢固。

其连接点应选用防捻器。

布放电缆滑轮,直线部分应每隔 2.5~3m 设置直线滑轮,确保电缆不与地面摩擦,所有滑轮必须形成直线。

弯曲部分采用转弯滑轮,并控制电缆弯曲半径和侧压力。

(见图2-2)4.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5.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6.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如设计没要求时,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7.电缆敷设时,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磨擦拖拉。

对于较重的电缆盘,应考虑加装电缆盘制动装置。

电缆走动时,严禁用手搬动电缆及滑轮8.敷设电缆时,机械敷设电缆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并监测侧压力和拉力不超过允许强度。

在较复杂的路径上敷设电缆时,其速度应适当放 电缆类型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单芯 多芯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无铠装 20D 15D 有铠装 15D 12D 油浸纸绝 铝包 30D图2-1 电缆就位图2-2 钢丝绳、电缆轮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