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医学PPT
2000 抗生素耐药病原体正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蔓延 2001- SARS, H1N1 流感,布尼亚病毒感染
感染病学
感染病的特征 感染与免疫 发病机制 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35
几个定义
➢ 感染性疾病(简称感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在宿主组织中增殖 所引起的疾病
1881- 1885 Pasteur研制出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1890
Behring 和Kitasato发现并开始使用白喉抗毒素血清
1891 1892
Ehrlich提出抗体与免疫有关 Ivanowski在寻找烟草镶嵌病时发现特小病原体(病毒)
Maritnus发现了能通过细菌阻留滤器的微小感染因子
年代
新发的未出现过的传染病
经典传染病复燃: 流行性脑膜炎局部爆发多见
病原体: ➢ 脑膜炎球菌 (革兰阴性双球菌)有多个血清
群 ( A, B, C, D, 29E, H, I, K, L, W-135, X, Y, and Z).
侵袭性疾病中A, B, C, Y 和 W-135群菌株最常见
感染性疾病的课程设置
Edward 发展出疫苗技术,最初用于预防天花
Semmelweis发展出灭菌方法
Snow发现了霍乱传播与饮用水供应之间的关系
年代
内
容
1860 1876
Pasteur总结感染病为“细菌”(“germ”)有机物所致 Koch证明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发现炭疽系由细菌所致
1880
Pasteur发展出鸡霍乱减毒方法
疾,伤寒 ➢ 再燃:初发病进入缓解后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又复上升,伤寒 ❖ 再感染:痊愈后,再度感染,有间歇期,感冒,菌痢 ❖ 重复感染:疾病病程进行中,同一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又感染,丝虫病
,血吸虫病
15
常 二、发热:感染性/非感染性、三个阶段、热型
见 症 三、皮疹和粘膜疹:外疹/内疹或粘膜疹
状
感染病影响世界(五)
年代
内
容
1988 Mullis报道将多聚酶链反应 (PCR) 用于检测单一DNA分子 的原理
1993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 1996 发现牛海绵状脑炎即“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和人类
疾 病综合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对英国牛的大规模控制
1999 纽约发生鸟和蚊传播的西尼罗河脑炎(West Nile encephalopathy)的爆发
感染病影响世界(四)
内
容
1979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WHO有关根除天花计划顺利完成,从而宣布全世界消灭
了天花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率先鉴定AIDS为一种新感染病
Prusiner发现朊毒体(prion)
Montagnier 和Gallo宣布发现AIDS病因—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 (HIV) Marshall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分离株中包含一种 细菌,以后被称为幽门螺杆菌(HP), 从而揭示了以病原 体为基础的溃疡新病因 Gallo、Bolognesi 及Broder 等表明叠氮胸苷 (AZT) 能在体 外抑制HIV作用
➢ 病毒性疾病 ➢ 细菌性疾病 ➢ 真菌性疾病 ➢ 寄生虫
传染病的特征
45
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基 本 ➢ 有传染性
特 征
➢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 有感染后免疫
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基 本 ➢ 有传染性
特 征
➢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 有免疫性
免疫应答
➢ 保护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特异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年代
1346 1492
1530
1683
1796 1848 1854
感染性疾病的历史(一)
内
容
黑死病(鼠疫)开始在欧洲蔓延
Columbus启动欧美接触,从而开始了两个大陆间感染病 的相互传播
Fracastoro揭示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的序幕:梅毒的起因— 性的密切接触传播“种子”
Leeuwenhoek使用显微镜从牙垢观察到细菌,提出了“传 染病具有微生物病原体”的理论
传染病学总论
感染性疾病
➢ 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可称为感染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 行则又称为传染病
➢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真菌
➢ 原核类:
➢
菌:细菌、放线菌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
➢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关注——时间、分布、次序、形态
、
“风水红花莫悲伤”
体 四、毒血症
征
பைடு நூலகம்热的热型与疾病
稽留热: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波状热:布氏杆菌病
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弛张热: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以及 化脓性炎症
常 二、发热:感染性/非感染性、三个阶段、热型
见 症 三、皮疹和粘膜疹:外疹/内疹或粘膜疹
传染病的临床诊治
临床特点
病 程 发 展 的 阶 段
一、病程经过有一定的顺序与规律性 ➢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初出现症状的一段时间 ➢ 前驱期:一般为1-2天,头痛、低热、乏力等 ➢ 症状明显期:由轻到重,逐渐或迅速到高峰 ➢ 恢复期:体温降至正常,逐渐康复,可残余病理、生化改变及传染性 ➢ 复发:初发疾病转入恢复期或痊愈初期时,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疟
➢ 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s, contagious diseases
具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 再现传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重新流行,甚至超出了原来的流行程度
➢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性疾病的课程设置
➢ 病毒性疾病: 流感 病毒性肝炎 乙型脑炎 脊髓灰质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艾滋病
➢ 立克次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 细菌性疾病:伤寒 菌痢 流脑 败血症 ➢ 螺旋体病:梅毒 莱姆病 ➢ 真菌性疾病:隐球菌病 念珠菌病 曲霉病 ➢ 寄生虫:阿米巴病 疟疾 血吸虫病 弓形虫病 ➢ 其他:感染性休克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