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把握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预习案 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知识链接】1. 走近作者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和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定,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和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了解背景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本词为第二首。
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3.花间词派和婉约派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整体感知】1.熟读诗歌,默写诗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 ú)边人似月,皓(h ào)腕(w àn)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2.诗歌大意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啊),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江南春水澄澈碧绿,比蓝天更蓝碧。
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好像凝满了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预习检测】菩萨蛮()垆边()皓腕()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应该(2)春水碧于天:比(3)垆边人似月: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4)皓腕凝霜雪:洁白(5)还乡须断肠:一定,应当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⑴词中描写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句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⑵词中描写江南女子美丽容貌的句子: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⑶词中表现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答:(1)好在景美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3)好在人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和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2.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表面上写得很旷达,其中却是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
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3.(江南之美和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4.鉴赏词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5.概括本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6.艺术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和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
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具体特点是:(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当堂练习】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C)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
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
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训练案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对比阅读韦庄《》(其二)和白居易《忆江南》(其一),说说两首词在意境方面的异同。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
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这首小令(体裁)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
白居易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
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
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3.对比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和韦庄《菩萨蛮》,体会花间词派风格。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韦庄的其它四首词,深入理解其故园之思。
韦庄《菩萨蛮》五首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二)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三)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