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鞍区常见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鞍区主要结构:主要结构:蝶鞍、垂体、垂体柄、海绵窦及其穿经结构、鞍上池、鞍上血管、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下丘脑。

垂体腺瘤: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微腺瘤(直径<1cm),垂体大腺瘤(直径>1cm)
多发生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雪人征”
Rathke 囊肿
起源于Rathke囊,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颅咽管瘤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岁,50~70岁。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生殖细胞肿瘤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岁。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下丘脑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错构瘤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组织构成的肿块。

儿童早期发病。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脑膜瘤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脊索瘤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高峰年龄40~60岁。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转移瘤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