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方案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方案

超高层钢结构测量专项方案编制/时间:年月日审核/时间:年月日审批/时间:年月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钢结构概况 (3)第2章钢结构测量内容要求及重难点 (5)2.1.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5)2.2.钢结构测量主要内容 (5)2.3.钢结构测量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5)第3章钢结构测量准备工作 (7)3.1.技术准备 (7)3.2.测量人员 (7)3.3.测量设备 (7)第4章测量控制 (9)4.1.平面控制 (9)4.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引测方法 (10)第5章钢结构安装测量 (12)5.1.构件进场验收 (12)5.2.钢结构安装测量定位技术 (15)第6章钢结构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28)6.1.测量误差理论分析 (28)6.2.测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28)6.3.测量精度要求 (29)6.4.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33)6.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34)6.6.测量及变形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34)第1章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2.钢结构概况本工程主楼地上四十七层、地下五层,附楼地上五层、地下五层,主楼为框筒结构(外钢框架内砼核心筒),附楼为框架结构。

主楼平面为变截面,最大尺寸在为43.5×42.8m,外框筒地下五层至F1为劲性混凝土结构(为型钢混凝土柱,梁为混凝土结构), F1以上柱梁均为钢结构,钢柱在-0.050~211.750米位置处为内灌混凝土。

主楼41层处设有加强桁架,增大了混凝土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共同组成的抗侧移能力。

主楼南面出口有一巨形雨篷,结构形式为球节点连接圆钢管桁架,雨篷高27米,宽25米。

附楼顶部为桁架屋面结构,最大跨度为25.2米。

桁架上下弦与腹杆采用H型钢,斜撑采用方钢管。

外框筒钢柱均为箱型截面,最大截面尺寸为:1000×1000×50×50mm,随着楼层的增高,钢柱高度方向截面逐渐变小,在屋顶层其截面减为:600×600×20×20mm;外框筒钢柱材质为Q345B。

外框筒钢梁均为H型,最大截面为:H700×280×10×16mm。

核心筒劲性钢柱均为H型截面,最大截面为:H300×300×25×25mm。

主楼钢结构平面图钢结构模型第2章钢结构测量内容要求及重难点2.1.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1)本工程建筑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高,偏差小。

(2)随着建筑总高度的升高,误差累积会加大,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是本工程测量的重点之一。

(3)随着楼层的增高,钢柱高度方向截面逐渐变小,南北面外框柱为曲线形式,钢柱定位安装难度大。

(4)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高,位置、标高及轴线定位难度大,安装时,构件受力情况较复杂,极易发生变形、移位等现象,易造成偏差,需进行跟踪观测,随时纠偏并调整施工。

2.2.钢结构测量主要内容测量工序伴随整个钢结构施工过程,应对施工进行全程检测,并将测量记录结果反馈到技术部门,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钢结构测量主要内容:(1)平面控制网测设与垂直传递;(2)水准控制网测设与垂直传递;、(3)主轴线、水准线测量放样;(4)钢柱、钢梁吊装测量控制;(5)变形观测:焊接收缩,钢柱压缩量观测;(6)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归档。

2.3.钢结构测量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1)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应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国家有关规定。

(2)测量放线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基本准则和验线基本准则。

(3)测量仪器应按周期送检,未检定、超出检定周期及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使用。

(4)测量放线工作中应认真做好计算、记录工作,并将计算、记录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5)放线后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检查无误后报监理单位验线。

(6)钢尺量距应采用往返丈量,并进行三差改正,以保证精度。

(7)施工现场内的测量放线点位、标志均要进行保护,如加护栏、涂刷警戒色,防止碰动、破坏。

测量作业前应对原始依据进行校核,确定点位无碰动、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室外的点位要有防雨措施,防止钢板锈蚀。

(8)现场内材料堆放、车辆停放应保证测量点位间的通视。

第3章钢结构测量准备工作3.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

(掌握本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是确保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及后续施工的重要环节和基础)(2)熟练使用各种仪器,掌握其质量标准。

(3)对各种仪器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定与校核。

(4)熟悉业主单位提供的基准点,控制点线的设置情况。

(5)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结构特征确定轴线基准点布置和控制网形式。

(6)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7)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8)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高的工作原则。

(9)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验线,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3.2.测量人员本工程测量作业量大,难度高,根据工程需要,拟配技术组、控制组、施工测量组,三个小组。

施工测量组织机构如下表所示3.3.测量设备(1)测量设备配备表为满足施工精度及施工进度要求,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主要测量设备如下表所示。

(2)测量设备管理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测量仪器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程及ISO9002 标准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建立测量及试验设备台帐;不得有未检定、超过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工程上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及50m 钢尺需送到具有国家核定资格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对于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对于在检定期内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校核其主要轴线关系。

第4章测量控制4.1.平面控制4.1.1..建立控制网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共分为三级控制:4.1.2.首级控制网的移交和复合在钢结构设计图上,所有外框筒节点定位平面坐标均为建筑坐标(x-o-y),原点为内筒中心,即编号为A、B、C的三条轴线的交汇处。

在总平面设计图中,所有桩点坐标为城市大地坐标,两坐标系旋转夹角为150,按下图所示进行坐标系的转换,统一归化为建筑平面坐标,便于现场测量的快速计算。

下图中“X-O-Y”为城市大地平面坐标系,“x-o-y”为建筑平面坐标系。

)X0,Y0)O4.1.3.主楼二级控制网主楼二级控制网的布置如下:主楼二级测量控制点布置示意图4.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引测方法4.2.1.确定高程基点为了方便对控制点位进行统一的维护,确定高程基点组后与基坑周围的二级平面控制网合二为一。

点位尽量远离基础沉降区及受重型施工机械施工影响的区域,且通视条件要良好,便于与城市导线网进行联测。

4.2.2.引测方法(1)地下室部分采用全站仪的三角测距原理:将全站仪架设到1F地面及地下室外围,将反射片置于高程控制点上,垂直放置,用底部十字丝中丝对准预埋桩阳冲顶部中点,将仪器内部高程参数设置为零,然后照准反射片底部中线,进行测设。

假设测设出数据为A,即用预埋桩阳冲顶部实际高程加上仪器与水准点预埋桩之间高差A 值,将总和输入到高程参数中,然后将反射贴片置于地下室墙面,用铅笔在反射贴片中线对准的墙面处做点,用仪器对准反射贴片与墙面接触的中线处,进行观测,即测设所显示的数据为标高。

此点与仪器之间的高差为B。

然后在该点处做上标高标记,标明此处标高读数。

(2)地上部分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首次由全站仪从首层楼面竖向引测,第一个引测阶段为54m,以后每升高75m左右引测中转一次,75m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主楼核芯筒外墙面往上量测。

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1)在±0.000m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

(2)全站仪后视核每隔50m中转一次的核心筒墙面+1.000m标高基准线,测得仪器高度值。

对仪器内Z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

示意如下:全站仪照准+1.00米标高线确定Z坐标值(3)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钢平台或液压顶升模板体系及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

标高垂直向上传递全站仪测距示意图第5章钢结构安装测量5.1.构件进场验收5.1.1.验收内容现场构件验收主要是焊缝质量、构件尺寸和外观检查及制作资料的验收和交接。

经测量,缺陷超出允许偏差范围的构件,在现场进行修补,满足要求后方可验收,对于现场无法进行修补的构件应送回工厂进行返修。

构件验收测量及缺陷修补的主要方法如下:为保证外筒钢柱端头及牛腿的对接精度,在安装前,对所有钢柱进行还原实物,将实测构件关键点坐标与构件标准模型坐标拟合对齐,得出偏差,以达到对复杂构件外观尺寸进场验收目的。

外筒钢柱进场验收示意图5.1.3钢柱牛腿坐标的内业计算自行设计程序嵌入CAD 软件,对外筒钢柱进行外形尺寸验收。

软件分析截图5.1.4验收原理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于每一个构件建立新的坐标系,对关键点位的检测,记录三维坐标,将实测坐标输入电脑并转换为图纸构件同一坐标系,还原实物,将实测构件关键点坐标与构件标准模型以最大限度拟合对齐得出偏差。

现场构件测量点构件设计模型的对应点5.2.钢结构安装测量定位技术5.2.1.测量主控项目测量工作的好坏,是关系整体钢结构安装质量和进度的大问题,为此钢结构安装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预埋件安装测量主要分为三步: (1)预埋件安装测量钢筋绑扎前,将埋件平面位置的控制轴线和标高测设到下一楼层的核心筒墙面上。

根据下一楼层墙面上的埋件轴线和标高控制线,在土建核心墙水平钢筋绑扎完成并初步校正后,把预埋件安装就位。

预埋件安装立面图如下所示:核心墙面埋件预埋就位立面示意图楼层标高线(2)预埋件安装检查预埋件安装完成后,等土建钢筋校正完成、模板施工前,对预埋件进行复核,检查是否存在由于钢筋调整而偏差较大的情况,如果有及时进行调整。

(3)连接板安装测量混凝土浇灌施工后,及时组织预埋件表面清理,并进行测量检查,为连接焊接做准备。

连接板安装测量程序如下:①在墙面上投放轴线、标高控制线,定位连接板轴线和标高。

②在楼面上测放连接板螺栓孔控制线,控制线距离混凝土墙体100mm ,在控制线上架设经纬仪,读取埋件上角尺刻度,确定连接板螺栓孔控制线,完成连接板定位测量。

③连接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测量复核,确保连接板施工准确。

5.2.3.钢结构安装测量流程:提供下节钢柱预控数据标准柱竖向投点控制闭合钢梁交验、钢柱焊接合格后垂直度测量焊接过程中跟踪观测的处理方法定焊接顺序和特定部位确,会审安装测量记录直度复验钢柱垂,高强螺栓终拧柱垂直度校正钢,钢梁安装螺栓紧固进行初校,值确定错位,安装钢柱预验数据综合处理抄平结果与下一节柱顶柱顶标高测量处理超偏、确定柱顶位移值楼面轴线、标高测放5.2.4.±0.00 以下施工测量:(一)、轴线控制钢柱校测1、±0.00以下全部采用外控,±0.00柱子全部为直柱子,安装柱子中心对准十字轴线,用经纬仪初校垂直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