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伤科按摩学》教案落枕《伤科按摩学》第三章脊柱部伤筋第一节颈部伤筋课题二:落枕【课前说明】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伤科按摩学》中的第三章、第一节------《落枕》一课。
《伤科按摩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一个临床科目,理论性与实操性极强。
教材主要分为伤筋和脱位两大部分。
“落枕”一课是伤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为脊柱部其他伤筋病变的学习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
我施教对象是中专二年级学生,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不仅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等。
但由于视力障碍的特殊性给他们造成动手能力差、形象思维不完善等。
另外,学生文化基础层次不齐,致使他们接受程度、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不统一。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精准的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按摩治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自主探究、散点知识整合等方法来进行新课改下的自主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会如何探究新知,找问题、寻思路、活方法、解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到按摩医生的伟大,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按摩治疗。
难点:病因病理。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备、相关知识链接、新知自主探究三部分进行。
课后预期达到:用五多教学法来补偿他们因视力缺陷带来的学习障碍,即多聆听、多感知、多交流、多动手、多实践;利用三级教学法减小因基础不同或年龄悬殊所造成学习能力的差距。
即一级定位实操法、二级笔记强化法、三级重点延伸法;我用自编的“口”字派按摩治疗歌诀解决了重点知识难理解、难记忆的问题。
从而达到各层次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精。
好,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课堂。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落枕》的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精准的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按摩治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自主探究、散点知识整合等方法来进行新课改下的自主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会如何探究新知,找问题、寻思路、活方法、解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到按摩医生的伟大,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摩治疗难点:按摩操作步骤【教学准备】教学资料、手法布、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前预备首先,以“口”字派颈部保健操双手擦颈、回头望月、与项争力、大鹏展翅、力托千金、旋肩松颈、仰俯攀足、震足醒脑进行课前准备。
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为按摩治疗手法操作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相关知识链接一、概述导入播放视频进行导入,引出课题——《落枕》。
(此处以加强学生落枕概念:落枕又称失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良或睡眠时当风受凉而引起颈部酸痛,肌肉痉挛、强直,以致颈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患。
)二、相关知识链接老师: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对落枕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学生:?……首先,我们来解决一下生理解剖方面的困难。
(此处依次采用1、学生质疑学生解答,先在小组内,有困难再向他组求解;2、教师引导,学生自解,当学生们都无解时,老师给以适当方法的引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形象思维概念、三维立体概念)1、各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2、肩胛提肌的体表投影;(不是重点肌肉,被忽视)3、颈部正常的生理活动形式和范围;4、颈肩部的体表标志;教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灵活采用:讲解描述法、图片信息法、实体触摸法、实践操作法等进行解惑答疑。
学生明了后,为使学生在探究新知前打好基础,增加视障生的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念,我课件给出相关生理解剖图,同时通过教师的整合引导、综合提问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巩固已知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自主探究新知的渴求欲。
教师进行1、颈部的活动形式有哪些?颈部动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前屈、后仰、侧屈、旋转、环转;速度慢、幅度循序渐进、方法精准稳健)2、颈部生理活动范围各是多少度?一个学生叙述,所有学生演示。
(前屈50°、后仰35°、侧屈45°、旋转60°~80°、环转360°)3、斜方肌的起止点及作用?(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止于锁骨的肩峰端及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
一侧收缩可使头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4、肩胛提肌的起止点及作用?(起于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内侧角及其脊柱缘的上部。
收缩时可使头屈向同侧或后侧。
)5、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及作用?(起自胸骨柄的前角和锁骨的胸骨端,肌束斜向后上,止于乳突。
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向前倾。
)在以上第3至第5问题回答过程中,让所有学生小组内相互指出和示范各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教师巡视,以作及时纠错。
第三部分:新知自主探究第一环节:引导探究病因病理帮:让学生回顾伤筋病变的常见病因病理,以引发学生对落枕病因病理的思考:(1)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血不荣筋——→不荣则痛;(2)起居不慎,受风当寒,经脉拘急——→不松则痛;(3)慢性劳损,外力损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扶:让学生小组讨论、记录:通过以内容来探索落枕的主要病因病理。
后总结汇报,教师根据情况作补充。
(1)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处于紧张状态—→痉挛疼痛(2)外感风寒湿——睡卧当风,外感风寒,经脉拘急——→不松则痛;(3)颈部扭伤——追逐打闹,搬抬重物,急性肌肉扭伤,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放:在合作探究具体病因时,学生自己根据相关资料推理出最佳的睡枕和睡觉姿势: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作小结:仰卧承托力,头枕一拳高,侧枕拳两指,身弓肩宽高。
软硬大小度,中低两边高。
成年人枕头的长度50~70cm之间,宽度不少于30cm,高度15~20cm。
思考题:人的最佳睡眠姿势的机理是什么?——维持生理弯曲。
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以及延伸内容。
以加深和巩固本节课难点知识,在扶、和放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二级笔记强化法进行记录。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临床表现此环节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说出伤病临床表现的三方面……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病史、症状、检查,让学生分组探究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
老师不仅参与学生讨论,而且要对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以使其尽可能的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之后各组汇报临床表现的内容,并运用三级教材扩展法进行此内容知识的扩展延伸。
1、颈部疼痛?——压痛←—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各自的特定部位在哪里?)2、颈椎活动受限?——颈——点头、仰头、旋转、侧屈。
(肌肉的损伤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望诊重点——颈项僵硬,呈现直颈或偏斜第三环节:整合探究按摩治疗和注意事项一、在探究按摩治疗时,我采取学生质疑学生回答,让学生将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施术部位(颈、肩、项背部)、主要穴位(风府、风池、风门、肩中俞、天宗、肩井、缺盆、扭伤、落枕)、主要手法(推、揉、滚、拿、牵引、回旋等)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将这些散点知识运用到落枕的临床治疗。
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一定的指导,以达到及时纠错的目的。
二、在寻找按摩治疗思路时学生将散点知识进行整合,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有清晰的治疗脉络,最后教师适时做补充。
1、舒筋通络的方法?——推揉滚拿颈肩法2、解痉止痛的方法?——按揉捏拿腧穴法3、功能恢复手法?——扣颈抱肘拔伸法、牵提回旋颈部法4、疼痛剧烈时应先做什么?——解痉止痛→舒筋通络→功能恢复→结束法5、遇到颈椎位置异常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功能恢复→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结束法6、一般情况下,你认为按摩手法应如何进行?——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功能恢复→结束法三、然后以一般性落枕为题让学生进行操作。
理论指导实践,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由优秀学生当组长,组织学生探究手法治疗步骤。
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手法变式延伸,我以教材扩展法,从一般性损伤延伸至疼痛剧烈且有棘突偏歪的手法治疗步骤,重视手法操作的精准性,使临床治疗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教师在保证多数学生操作正确的同时实施一级定位实操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体会与亲传并用,使其学会重点、难点内容。
五、最后教师将自编的“口”字派技法治疗歌诀传授给学生:推揉理滚梳顺先,点穴解痉捏拿肩,牵颈回旋整复位,搓摇擦后效可堪。
学生通过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踝关节扭伤按摩治疗步骤。
(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师生互动、理论与实操结合、变式延伸、歌诀小结的方式来完成的。
)六、经验交流并讨论注意事项由大家自由讨论完成。
教师提供小材料:附1:配穴经验:主穴:凤池、完骨、颈肩(肩胛骨内缘近下角处)、颈根(斜方肌前缘与颈和肩形成的夹角中的凹陷)、缺盆、天井、落枕穴等;配穴:仰俯困难加列缺、后溪;旋转困难加悬钟、液门;太阳选后溪和阳辅,少阳选中渚和悬钟,阳明选三间和解溪。
附2:热敷法:米醋300~500ml,将棉纱布浸醋敷于患处,外用60℃~70℃的热水袋加热即可。
附3:外用;消痛贴膏,。
附4:拔罐疗法:先在颈、肩、背部找出二三个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火罐,待出血少许即起罐。
附5:内服药:葛根、赤芍各12g 麻黄6g 桂枝10g 甘草4g 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第四环节:总结布置作业:一、总结……二、作业:为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按摩手法,并在临床中能灵活应对落枕各种不同情形下的治疗,课下让学生临床实践。
【教学评价】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在本科的学习中,我采用了五多教学法来补偿他们因视力缺陷带来的学习障碍,即多交流、多聆听、多感知、多动手、多实践。
如多处的讨论汇报、描述讲解、手法实操等;利用三级教学法减小因基础不同或年龄悬殊所造成学习能力的差距。
即一级定位实操法、二级笔记强化法、三级教材扩展法。
如学困生的定向辅导、讨论时做笔录及两处的知识延伸;我用自编的“口”字派按摩治疗歌诀解决了重点知识难理解、难记忆的问题。
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