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凸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加剧, 国际市场及利益分配格局发生改变。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策略, 是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课题。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本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论文成绩:教师评语:1、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1.1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一般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内,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从广义上而言,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下列几个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的外观设计、服务标记和商品名称和标志,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

从狭义上理解,知识产权仅仅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并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1.2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外国的法律保护。

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国人如何在我国取得知识产权和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所根据的法律是哪个。

另一方面,中国公民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有关法律方面的保护。

一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国际保护、涉外保护,还包括边境保护。

2、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2.1 知识产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日益渗透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领域。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领域急剧扩大, 贸易额急剧增长。

据统计, 世界知识产权贸易额从1993 年的380 多亿美元增长到2003 年的3000 多亿美元,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与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

2.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为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主要内容鉴于国际贸易中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为了利用知识产权争夺资源与市场, 极力推动将知识产权纳入WTO 体系。

WTO 签署的TRIPS 协议, 与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共同成为WTO 主要制度内容。

TRIPS 协议对七类知识产权规定了最低保护标准,并要求成员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得低于协议标准, 禁止各成员方对条款作出任何保留。

TRIPS 协议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该协议将成为世界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基本准则和处理国际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

2.3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渗透到各国的对外贸易2.3.1 知识产权保护在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中的渗透随着发达国家知识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使其在知识产权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发达国家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一方面加强国内保护力度, 另一方面将其渗透到贸易政策中。

如美国综合贸易法案的“301条款”与关税法的“337 条款”已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法最为引人注目的制度。

2.3.2 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中的渗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的差距尤为明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发展中国家生产与贸易成本大幅度提高, 市场减少。

随着TRIPS 协议的诞生, 使发展中国家别无选择。

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这种挑战,不得不在国内以及对外贸易政策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3、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1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目前, 国际市场上假冒侵权产品猖獗, 据估计,全球每年假冒侵权商品的价值超过6000 亿美元, 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7%。

假冒侵权产品的贸易, 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理和世界的安全。

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有助于维护和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 保护权利拥有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3.2有助于增加知识产权贸易与中间品贸易量首先,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知识产权贸易。

知识产权不仅渗透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中, 而且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与知识产权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有直接关系。

其次,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知识产权敏感产品及中间品的贸易。

知识产权敏感产品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在产品中特别重要以及技术易被模仿的产品,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

因此, 发展中国家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促进发达国家中间品的出口。

3.3易于形成贸易壁垒并增加贸易争端知识产权壁垒主要表现为边境措施与临时措施的滥用、贸易“内部化”、特别立法、其他技术要求等, 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

随着知识产权贸易的迅速增长, 国家/ 地区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不断增多。

自1995 年1 月1日起, 截至2002 年10 月16 日, 向世界贸易组织通知要求进行磋商的案件总共为268 件。

其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争端共有19 件, 占比为7.1% 。

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4.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自1982年《商标法》制定以来,虽然中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但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大部分企业的还是比较淡薄,没有引起各个企业的重视。

中国不少企业还不懂得运用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2惩罚力度不够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赔偿额较低,难以对企业和个人起到威慑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逐渐被接受和国内经济的不断成熟,“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已经逐步得到抑制,然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信息落后的地区,模仿、盗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知名品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确频频出现,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更是层出不穷。

4.3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强和专业人才不足有关部门在大力支持成立各种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业协会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

因此,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部门很多。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国内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渠道,信息流通并不十分流畅,从而出现企业遇到问题不知该找谁的现象。

目前我国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国内也没较成熟的教育培训课程以及相应的师资力量。

另一方面,我国缺少一大批懂法律和技术的专业司法人才。

因为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这些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缺失将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构成威胁。

4.4专利保护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国现行的专利申请包括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个类别,这其中以发明最能够代表专利的水平和质量。

然而,在专利申请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确是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大概占到40%左右,而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发明创造方面的专利,仅占27%。

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发明创造,最少的则是实用新型方面的专利,所占比例不到2%。

5、中国的相应对策建议5.1 建立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政府应当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整体知识产权战略。

从理论研究、法律制度、司法实践、管理机构、政策协调、媒体宣传等各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并将其与产业政策、科技战略、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人才战略等紧密结合。

5.2提高知识产权存量, 改变贸易增长模式, 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加明显。

如专利方面,虽然从数量上看我国也是一个专利大国, 但按照综合指标衡量, 我国远远不是一个专利强国, 在一些共性、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更少, 在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方面国际竞争力也不够强大。

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虽然已居世界第三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甚微,出口产品的盈利水平不高。

国家应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自主品牌, 提升出口商品技术水平,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5.3 制定有效的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战略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壁垒越来越多, 知识产权诉讼接二连三,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贸易利益和市场开拓。

国家和企业在强化科技兴贸战略的基础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快国内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其次,政府组织建立本行业或本专业的专利网,使企业对国内外本行业或本专业的专利研发情况有详尽的了解,从编织的专利网中寻找突破口。

再次,政府应做好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性问题。

[参考文献]:1、叶慧霖. 入世与知识产权保护[M] .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黄晖等. WTO 知识产权协定常识问答[M]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郭羽诞. 在出口竞争力的基础上挑选和培育上海的支柱产业[J ] . 华东经济管理,2008 , (04) .4、顾红文,谈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J ] .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 , (09) .5、刘嵩等. 技术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J ] . 财经问题研究,2008 , (01) .6、黄健. 日本企业的专利战略对湖南省企业的启示[J ] . 企业技术开发,2008 , (03) .7、夏先良. 出口与国际专利:我国知识产权的差距与对策[J ] . 开发导报,2007 , (10) .8、王江. 从“DVD 专利事件”看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J ] .东北大学学报,2008 , (01) .9、肖巍. 得“专利”者得“天下”[J ] . 厦门科技,2008 , (02) .10、董勤. 外经贸工作中的专利问题对策[J ] . 对外经贸实务,2007 , (06) .评语:1、论文有明显的抄袭痕迹,正文中许多地方有不该有的空格;2、缺少案例;3、,调整结构,整合原文内容,以3-4部分为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