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范
问: 请问现在高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一般采用哪些方式?能否提供相关统计资料
答:我不清楚您说的“对教师的评价”是评价教师的什么,如果说是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那它的标准应该是学校制定的“教师的岗位职责”或“教师的工作规范”,这些文件对教师的各个教学活动,例如备课、讲课、指导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至于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采用教学检查的方式进行。
问: 教师风范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考察的重点是什么?
答: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对教师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对教师风范的很好概括。
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
教师风范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
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
考察的重点是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是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是否严格的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考察内容:学校倡导优良教风的措施,制定的教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和表现;是学校整治学术腐败、处理教师违规违纪情况等。
问: 请问:6.1.1“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中的教师概念指的是什么?是否仅指那些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并且目前专门从事本科教学(讲课、代实验实习) 的人员?
答:这里的教师是广义的,包括所有所用教学工作的人员。
学生风气
问: 专家你好,请问评估期间,合格的大学生应怎样做?
答:合格的大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评估期间能了解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方针和《评估方案》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继续朝着全面发展方向努力。
问: 请问遵守校规校纪的效果从哪些方面考察?
答:专家组进校后,会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比如听课、查看教室与图书馆,校园内学生的表现以及学校提供的有关支撑材料等。
问: 请问专家针对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书面材料?
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过去的日常工作中作了哪些事情况,开展了哪些活动及其效果,就提供哪些方面的材料。
问: 形成学生学习良好风气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关于学风,专家组进校后会从多个侧面进行考察,比如:听课、图书馆、上自习、教学检查、教评学、学习成绩、考试纪律等等。
问: 专家您好,请问学生军训是否可以学风中体现?
答:学生在军训中的表现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品德和学习风气。
问: 请教专家:计算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时,学生数按各类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本专科生)的折合数还是按单纯的本科生数计算?谢谢。
答:评估指标体系没有要求计算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
问: 尊敬的专家,我们在统计学生活动参与率、学生获奖率等比例时,需要使用学生总人数作为分母来计算,请问,是使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折合学生数或者全日制在校生数,还是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数之和,抑或是其他计算方式?谢谢!
答:应以本科作为统计对象,分子分母都应为自然数。
问: 评估工作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内涵是什么?
答:学校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
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是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和拓宽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的参加人数。
人数多也是指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要系统的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才算,只是听学术讲座的不算。
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算,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
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
问: 从哪些方面考察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答: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
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园氛围。
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二是管理体系。
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三是教育载体。
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四是形象表现。
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
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问: “学习风气”的内涵是什么?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考查的重点内容?
答: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学校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
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刻苦学习、校园氛围、学生管理、教育载体、形象表现等方面。
学习风气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一个是看学校的氛围。
校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优良学风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二就是学生的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管理,要形成学生的管理系统,形成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三个就是教育的载体,因为优良的学风都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来形成的;第四就是学生的群体表现,就是学生的形象表现。
问: 观测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合格标准中认为"有一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请问一定的成果和奖励能否根据对以往评估过的院校总结确定一个具体数据?此外类似的"一定"还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一定的双语授课比例""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面"等.还请专家能就此问题展开交流.
答:没有具体数量规定,但专家组进校后会依据“三个符合度”原则,做出正确评价。
教学管理
质量监控
问: 我们是学校内部各个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请问专家,我们除了准备试卷、毕业论文、老师教案、实验报告等资料外,还需要准备哪些教学文件呢
答: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文件与资料都应有,不需要单纯为评估做文件。
问: 感谢专家,我想问的问题是:如果一所学校2008年5月评估,那么他们被"抽查材料的年限从3年变成了1年",这一年是指2006年9月-2007年7月,还是2007年2月-2008年2月?他们"学校当年现有材料"是指2008年还是2007-2008学年?
答:评估考察需准备的材料是近三年的,2008年上半年评估考察的学校,经费考察05、06、07三个自然年度的,其他材料和数据是前三个学年度的(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材料供专家参考)。
教高评中心[2006]1号文件说“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一年的试卷、实验实习报告和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对于2008年上半年评估的学校,原则上抽查试卷和实验实习报告的近一年是指2006-2007学年度的第二学期和2007-2008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的最近一届指2007届毕业生。
问: 通过浏览前面的问题,请问专家,2008年6月评估评的学校,经费情况要准备04、05、06、07四个年度,教学资料要准备04-05、05-06、06-07三个学年再加07-08学年第一学期共计7个学期的呢?
答:经费准备2005、2006和2007年三个自然年度,其他材料准备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三个学年度,另外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材料请提供给专家参考。
问: 尊敬专家您好!请问开卷考试还必须有标准答案或答案要点吗?急盼回复,万分感谢!
答:当然需要。
问: 近三年教学仪器设备台件使用率如何计算?
答: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用它的开机时间来表示。
问: 专家你好:请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台件使用率记录中如何计算使用率,是否包括高职类学生。
答: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用它的开机时间来表示。
计算时可以包括高职学生使用的时间,但本科生所用时间单独标出。
问: 请教专家:5.2.3教学质量监控的13项“系级教学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毕业环节评估等文件制度及运行资料”,这个不明白要整理什么样的材料?恳请指教。
系里也要再单独制定评估教学、专业、课程、毕业环节的制度吗?
答: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就整理什么材料,实事求是;二级教学单位不必单独另搞一套制度和材料
问: 请教专家:注明是<大专院校学生适用>、<大中专学生适用>的教材,全日制本科生是否可用?
答:是否适用于本科生,不能简单地只看“注明”,要看书中的具体内容。
问: 请教专家:院(系)在做课程考试质量分析时,需要按专业分年级做,还是做一个全院(系)的考试质量分析?有无要求?
答:评估时专家对此无统一要求,能说明情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