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2个生字,正确读写“涕泪”、“洛阳”;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与写作背景。

同学知道的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王维、孟浩然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本是襄阳人,后迁徙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世称“诗圣”、也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他的代表作有《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杜甫
在古典诗歌中影响非常深远,他的诗被称为“史诗”。

2、教师吟诵古诗学生说感受。

3、导入课题:这首诗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所作,题目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理解诗题的意思。

5、知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使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积极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南归。

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有一天传来了收复蓟北的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于是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并板书生字新词。

1、蓟北涕泪喜欲狂巫峡襄阳洛阳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四、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自由说。

2、汇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防声歌唱,纵情饮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三读古诗,体会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体会。

诗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用~~画出来。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生汇报
六、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1、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2、如果当时流落他乡的是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比较《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爱国情怀,但表达的方式不相同:
《示儿》————→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
九、教材拓展
1、读古诗《春望》,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
十、作业:
自找一首杜甫的诗,自学后背下来。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爱国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