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知识点总结之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1.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2/53)BC
A.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
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
甲属于犯罪未遂
B.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
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
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
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
乙属于犯罪未遂
C.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万元一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300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
丙属于犯罪未遂
D.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
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
【解析】
A选项,考察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分标准。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分在于停止犯罪是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还是“自动放弃”,该标准是以行为人“主观说”为核心的标准。
行为人自认为当时能既遂、没有阻止其继续实施的障碍而放弃,就是中止;无论客观情况如何。
本选项虽客观上郝某未受致命伤,但主观上甲是自动放弃,按“主观说”当然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
B选项,“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并没有放弃犯罪的意愿;抢劫未成是因被害人逃走,是犯罪未遂。
C选项,考察“数额较大型盗窃罪”的既未遂标准,应当以盗窃到数额较大的财物为既遂。
本题只盗窃到数额较小的财物,有可能盗窃到数额较大的财物,应当认定盗窃罪未遂。
D选项,考察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既未遂标准,该罪是帮助行为正犯化,不再是帮助犯,既未遂判断无需再根据从属说认定。
因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本身就是正犯,资助行为完成即构成既遂。
本选项是既遂。
2、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2015/2/5)(D)
A.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
B.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
C.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D.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遂,以及贩卖毒品罪、受贿罪、行贿罪、诈骗罪的实行行为、犯罪既遂标准。
A选项,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是“贩卖”,亦即开始实际出售行为,既遂标准是将毒品卖出。
本选项中行为人仅实施了订购即购买行为,还未实施贩卖行为,贩卖毒品罪预备。
B选项,受贿罪的实行行为是收受,既遂标准是收受到财物,不记名、不挂失的现金支票的性质与财物性质相同,已收受到现金支票尚未兑现,应为受贿罪既遂。
比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项,
“盗窃不记名、不挂失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的,应当按票面数额和盗窃时应得的孳息、奖金或者奖品等可得收益一并计算盗窃数额”。
C选项,行贿罪的实行行为是给与财物,既遂标准是财物给与完成,本选项应为行贿罪既遂。
D选项,诈骗罪的实行行为是实施骗人行为,既遂标准是取得财物(控制说),本选项行为人实施了实行行为但尚未取得财物,是诈骗罪未遂。
3.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6/2/54)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
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
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
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
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
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
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
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
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
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
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
【答案】ACD
【疑难辨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未遂的区分。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顿,两者的区分在于:着手实行之前停顿(预备),还是着手实行之后停顿(未遂)。
【解析】
A选项,抢劫罪的着手实行行为是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压制被害人反抗的其他方法,本案中行为人尚未实施这些行为,不是着手实行,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不是中止,属抢劫罪的预备。
B选项,盗窃罪的着手实行行为是触碰财物、接近财物,本案已经撬保险柜,属着手实行,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属于盗窃罪未遂。
C选项,杀人罪的着手实行是实施杀害行为,本案等待被害人,还未着手实行,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
D选项,诬告陷害罪是行为犯,只要捏造事实和诬告行为实施完毕,就成立既遂,受害人是否被刑事追究,不是本罪既遂标准。
故本案是诬告陷害罪既遂。
4.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2004/2/4)A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
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遂与中止的区别。
A选项,得财结果与诈骗行为之间无因果关系,不能认定为既遂,已着手被人识破是犯罪未遂。
B选项,属“停止重复性性侵害行为”的情形,按通说是犯罪中止。
C选项,绑架罪的既遂标准是控制人身。
该犯罪已经成立犯罪的既遂,在此之后放弃对被害人控制的,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但是可以认为有悔罪情节在量刑上予以考虑。
D选项,丁为了出卖妇女而实施了绑架行为,抓住了被害人的手腕,但尚未控制被害人的人身自由,犯罪还没有既遂。
由于本罪是拐卖罪,既遂标准为控制住人身,而不是卖出,有性病也可以控制住人身拐卖既遂,李某声称自己有性病这一情节,并不足以阻止丁将其控制,不能成为阻止拐卖妇女罪既遂的障碍。
故属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可以实施到底而自愿放弃,系犯罪中止。
5.甲冒充房主王某与乙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将王某的住房以220万元卖给乙,乙首付100万元给甲,待过户后再支付剩余的120万元。
办理过户手续时,房管局工作人员识破甲的骗局并报警。
根据司法解释,关于甲的刑事责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2/5)
A.以合同诈骗罪220万元未遂论处,酌情从重处罚
B.以合同诈骗罪100万元既遂论处,合同诈骗120万元作为未遂情节加以考虑
C.以合同诈骗罪120万元未遂论处,合同诈骗100万元既遂的情节不再单独处罚
D.以合同诈骗罪100万元既遂与合同诈骗罪120万元未遂并罚
【参考答案】B
【解析理由】
本题考察数额犯中部分既遂部分未遂的处理,以及诈骗罪的司法解释规定、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的关系。
甲合同诈骗罪的整体数额为220万,其中100万既遂、120万未遂,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6条规定:“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
由于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特别法(法条竞合),故而,适用于诈骗罪的规则,也能适用于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100万既遂,属数额特别巨大的既遂(第224条);120万未遂,属数额特别巨大的未遂,可以从轻、减轻(第23条)。
如果对120万未遂从轻,则与100万既遂属“同一量刑幅度”,以100万既遂论处;如果对120万未遂减轻,则与100万既遂属“不同量刑幅度”,择一重处仍以100万既遂论处。
当然,120万未遂可作为量刑情节加以考虑。
故正确答案选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