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体液免疫 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体液免疫 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体液免疫1.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

2.B细胞和T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3.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4.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5.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连线]三、特异性免疫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四、体液免疫的过程[据图填空]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2)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4)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5)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6)体液免疫通过产生的浆细胞来清除抗原(×)2.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D.浆细胞解析:选B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都是由造血干细胞生成的,但B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生成的,而T细胞是造血干细胞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3.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黏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解析:选C 皮肤和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因此,A、B项属于第一道防线,C 项属于第二道防线,D项属于第三道防线。

4.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较弱解析:选 C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但强度较弱;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5.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A.神经细胞B.内分泌细胞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解析:选 C 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6.能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A.吞噬细胞和T细胞B.T细胞和浆细胞C.记忆细胞和B细胞D.白细胞和红细胞解析:选B T淋巴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核心要点一| 免疫细胞的起源及免疫的类型1.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1.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提示: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因此不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是属于第一道防线。

[题组冲关]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选C 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

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

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解析:选C 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但针对性强;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核心要点二| 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2.体液免疫的过程[思考探究]2.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抗原吗?提示: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用下图表示:[思考探究]3.预防接种时为什么要多次注射疫苗?提示:多次注射疫苗可以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题组冲关]3.(北京高考)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析:选D 接种乙肝疫苗后,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体具有特异性,乙肝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体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不是裂解乙肝病毒。

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免疫过程④比⑤要慢,免疫效应④比⑤要强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选B 据图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为记忆B细胞,物质a为抗体。

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之间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过程⑤是记忆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更快,免疫效应更强。

5.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解析:选B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可能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解析:选B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解析:选D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体和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

3.下列有关吞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是淋巴B.与浆细胞相比,吞噬细胞含有较多的溶酶体C.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吞噬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选B 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吞噬细胞内含有较多溶酶体,这与吞噬细胞能吞噬、杀死病毒或病菌等这一功能有关;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能摄取和处理抗原,但它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但它不属于淋巴细胞。

4.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浆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解析:选D 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与浆细胞结合。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选C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只在细胞免疫中由T细胞产生B.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需接受特定抗原的刺激C.B细胞的增殖分化只需抗原刺激D.在细胞外液中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体液免疫解析:选B 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产生;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需接受特定抗原的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抗原的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在细胞外液中,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