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中江县永太镇中心校子金分校邓喜会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像看电视、听儿歌那么有趣,文字终究是枯燥的符号。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只有儿童对识字感到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有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迅速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怎样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一、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儿童的思维比较形象具体,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识字教学中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初学汉字的难点是识记字形。
根据汉字的特点,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教独体字采用划笔画,记笔顺的办法,让学生识记字形;教合体字的时候,主要教学生运用偏旁和部首和独体字来分析字形结构。
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儿童生活实际采取猜谜语、编顺口溜的方法,引导他们形象思维。
如:“口耳目”这一课,先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拼读音节,在了解字义、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
在分析“日”的字形时,教师问:“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太阳是圆的。
”教师就告诉学生,古代劳动人民是用图画来写“日”这个字的,(老师画)后来不断变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样运用图画联系象形字的特点来讲字形,就比单纯划笔画形象得
多,学生有兴趣,记得牢。
用顺口溜来分析字形的方法,如:了字加横子子子,王字加点主主主,大字加横天天天,午字出头牛牛牛,田力男、人木休等等,也是学生喜欢的方法。
二、不断变化教学方式
儿童最喜欢活动,坐久了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生识字,要将读读、讲讲、写写这几种教学方式经常交换,单一的教学方式待续时间过长,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
读、讲、写的方式也要不断变化。
例如读就可以采取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男女比赛读,同桌读,还有“开火车”读等各种方式交替进行。
假如总是齐读,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读得有口无心,影响教学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教学活动和游戏,不仅能使学生消除疲乏,而且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如在教学“上、下、左、右|”等表方位的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系列的拍肩、踏脚、摸左耳摸右耳、举左手举右手的游戏,谁要是做错了,教师就叫他先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读对了再做动作,读错了或读不出来,请同学帮他。
这样在游戏中让全班学生复习了这些生字。
三、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找、扛、打、拉、推”时,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我们的“手”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教学象形字,如“火、山、石、木”
等时,我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我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
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四、采用表扬鼓励、比赛等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在教生字的同时,叫读得准确的学生上讲台来领读,同时表扬说,因为他读得认真,所以读得准确。
被叫上来领读的同学就会感到光荣,对全班同学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在教学完生字以后,开展比一比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郊果。
如教师将当天学习的生字和以往的一部分生字卡片混为一起,采用开火车的办法,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按座位顺序逐个认读。
一个组的全部同学都读对了,是优胜者,全班鼓掌,表示庆贺,并向他们学习。
此外,经常开展一些写字比赛,默写比赛、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很有作用的。
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识字仅仅靠几本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是有限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在生活中识字的速度远远比课堂中快很多,而且记得牢。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可以把生活中孩子们常见的广告牌、食品包装袋、动画片中的字幕台词、还有各种儿童读物,都作为儿童识字的素材,要求儿童从生活中去发掘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他们很好的“课外识字教材”。
另外,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每一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让儿童围绕主题自已动手、动脑去搜集资料,并交流收获。
如开展“识路标”、“小小超市售货员”、“我与春联结了缘”
等识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