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基本力学性能
粗骨料和水泥浆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典型值
施工和环境因素引起混凝土的非匀质性和不等向性:例如浇
注和振捣过程中,比重和颗粒较大的骨料沉入构件的底部,而 比重小的骨料和流动性大的水泥砂浆、气泡等上浮,靠近构件 模板侧面和表面的混凝土表层内,水泥砂浆和气孔含量比内部 的多;体积较大的结构,内部和表层的失水速率和含水量不等, 内外温度差形成的微裂缝状况也有差别;建造大型结构时,常 需留出水平的或其它形状的施工缝……。
亚微观结构:水泥砂浆结构。
微观结构: 水泥石结构。
粗骨料(分散相)
带核凝胶体
砂浆 (基相)
宏观结构
孔隙
细骨料(分 散相)
晶体
凝缩 凝胶体
水泥石
干缩
(基相) 亚微观结构
晶体骨架
混凝土组成结构
氢氧化钙 微观结构
晶体骨架:
由未水化颗粒组成,承受外力,具有弹 性变形特点。
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由凝胶、孔隙、微裂缝产生。
• 混凝土结构作为结构工程的一个分支,亦 服从上述规律。
参考教材
[1]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过镇海 时旭东主编 清 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蓝宗建主编 东南大学出 版社 2002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 徐有邻 周氐编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王传志、藤智明主编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5]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朱伯龙、董振祥 同济大 学出版社 1985 [6] 多种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宋玉普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江阴长江大桥
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缺点:
0.2本课程特点
结构工程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
• 从工程实践中提出要求和问题,精心调查 和统计、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对比、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研究一般的变化规律,揭示作用机理,建 立物理模型和数学表达,确定计算方法和 构造措施,回到工程实践中验证,改进和 补充。
破坏起源: 孔隙、微裂缝等原因造成。
PH值:
由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存在,混凝土 偏碱性。
由于水泥凝胶体的硬化过程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所 以,混凝土的强度、变形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变化,
强度逐渐增长,变形逐渐加大。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微构造、局部缺陷和离散性较大 而极难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因此,主要讨论混凝土结构的 宏观力学反应,即混凝土结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的平均值。 宏观结构中混凝土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即粗骨料和水泥砂 浆的随机分布,以及两者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差异是其非匀 质、不等向性质的根本原因。
拉力
压力
粗骨料和水泥砂桨的热工性能(如线膨胀系数)有差别。当混 凝土中水泥产生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变化时,两者的温度变形差 受到相互约束而形成温度应力场。更因为混凝土是热惰性材料, 温度梯度大而加重了温度应力。
当混凝土承受外力作用时,即使作用应力完全均匀,混凝土
内也将产生不均匀的空间微观应力场,取决于粗骨料和水泥砂
第一篇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水拌合形成的人工合成材料。
作 用: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体,一是自身承担 较的大的荷载;二是容纳和维护各种构造的钢筋, 组成合理的组合性结构材料。
特 点:非弹性、非线性、非匀质材料,较大离散性。
本篇介绍:一般特性和破坏机理、基本应力状态下的 强度和变形,主要因素影响下的性能变化,多轴应 力状态下的强度和本构关系。
浆的面(体)积比、形状、排列和弹性模量值,以及界面的接
触条件等。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徐变差 使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粗骨料将承受更大的压应力。
混凝土内部有不可 避免的初始气孔和缝 隙,其尖端附近因收 缩、温度变化或应力 作用都会形成局部应 力集中区,其应力分 布更复杂,应力值更 高。
第1章 基本力学性能
1.1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和材性特点 1.1.1材料的组成和内部构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按一定比例配合, 经过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其为一多相复合材 料,其质量的好坏与材料、施工配合比、施工 工艺、龄期、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通常将其 组成结构分为:
宏观结构:两组分体系,砂浆和粗骨料。
当混凝土承受不同方向(即平行、垂直或倾斜于混凝土的浇 注方向)的应力时,其强度和变形值有所不同。
N
N
≤
浇注方向 N
浇注方向N
例如对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标准试验方法规定沿垂直浇注 方向加载以测定抗压强度,其值略低于沿平行浇注方向加载 的数值。再如,竖向浇注的混凝土柱,截面上混凝土性质对 称,而沿柱高两端的性质有别;卧位浇注的混凝土柱,情况 恰好相反。这两种柱在轴力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也将不等。
混凝土材料的非匀质性和不等向性的严重程度,主要取
决于原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及制作过程的施工操作和 管理的精细程度,其直接结果是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材性的 指标和离散度)。
1.1.2材性的基本特点
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构造决定其4个基本受力 特点:
1.复杂的微观内应力、变形和裂缝状态
将一块混凝土按比例放大,可以看作是由 粗骨料和硬化水泥砂浆等两种主要材料构成的 不规则的三维实体结构,且具有非匀质、非线 性和不连续的性质。
混凝土在承受荷载(应力)之前,就已经 存在复杂的微观应力、应变和裂缝,受力后更 有剧烈的变化。
拉力
压力
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在表面形
成凝胶体,水泥浆逐渐变稠、硬化,并和粗细骨料粘 结成一整体。在此过程中,水泥浆失水收缩变形远大 于粗骨料的。此收缩变形差使粗骨料受压,砂桨受拉, 和其它应力分布。这些应力场在截面上的合力为零, 但局部应力可能很大,以至在骨料界面产生微裂缝。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Reinforced Concrete Theory and Analyse
0、绪论
0.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特点 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领域:
• 建筑工程 • 桥梁和交通工程 • 水利和海港工程 • 地下工程 • 特种结构
上海莘庄大型立交工程
该工程由15条线路,6条主线、20个定向匝道构成;占地面积45.8公顷, 整个立交桥梁结构长度11.1公里、面积8.4万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