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1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1

走出阴影、拥抱阳光——工读学生个案分析及矫正太原市明德学校赵伦宙[摘要]工读学校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专门学校,转化一名问题学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等重要。

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要认清工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不要急躁,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相信问题学生能变好,要允许他们的问题行为的反复。

只要有爱心,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好。

[关键词]问题学生工读教育心理矫治个案研究“转化一名“问题学生”和培养一名尖子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我的高中老师曾这样教导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因此,在工读教育工作中,我坚持把转化“问题学生”放在与培养尖子生同等重要的地位。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带来家庭、学校、社会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问题学生”的产生很是自然,工读教育势在必行。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的成功与失败都具有借鉴的意义。

本个案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该生曾是鱼龙混杂的社会的牺牲品,他由一个活泼无知的小孩,变成为一个流浪街头的不良少年,长达三年之久。

幸而被及时送到工读学校,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加之有关心备至、严慈并济的心理老师,帮助浪子回头,重新过上了一个适龄青少年的正常生活。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本个案姓名:小雷,男,1986年11月12日出生。

㈠本人经历1、小学曾在在太原市某小学读书三年。

2、失学在家长达三年。

3、在太原市工读学校小学班读书一年,小学毕业;4、在太原市工读学校初中30班读书三年,初中毕业;5、在太原市第四职业中学读书三年,职高计算机专业毕业;(共计在我校就读7年)6、在山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读书三年,大专毕业。

7、现已工作㈡家庭情况父母均为下岗工人,家住太原火车站附近,父母现在是个体小贩,靠摆地摊卖麻辣烫为收入来源,有一个姐姐。

二、问题行为概述⑪行为方面的表现:①旷课、失学;②夜不归宿、最长一次长达半年之久;③小偷小摸、打架;④与一些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⑫学习方面,因小学三年级就因旷课、打架而失学。

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不能完整的读通一段文字。

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扰乱课堂纪律,甚至大闹课堂,严重影响他人学习,对老师极不尊重,极少做作业,经常旷课。

⑫性格特征:性格暴躁,容易冲动,散漫任性;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情绪不好时经常回做出出格事来,如:逃跑、打架等。

有缺点错误能承认,但绝不低头认错。

三、个案生活背景小雷来工读学校之前,就逃学、逃家、打架成性,小学三年级后就一直失学,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因年龄小,几次因偷盗被抓被放,与父母关系僵化,一次逃家就半年见不上面,经常把家中钱物拿去倒卖,为了逃离父母管教,宁可拾破烂为生也不回家。

四、个案成因分析㈠家庭原因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孩子方法单一,以打骂为主,以致孩子对父母逆反心理增强,逐渐形成“父母不让我干什么,我就偏要干什么”的严重扭曲心理。

父母均是下岗人员,两人下岗后,生活失去保障,所以经常爆发矛盾,家庭矛盾与日俱增,家庭不和睦,孩子在争吵、打骂中成长,造成了暴躁、好斗、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的性格。

其失学后,对学校的抵触情绪极强,不愿再上任何学校,家长不了解他的心理,只一味的强迫打骂,造成其逃家长达半年之久。

姐姐比他大5岁,也早已失学,据说是火车站附近有名的“大姐大”。

小雷如果受到别人的欺负,只要提起姐姐的名字,就无人敢惹了,在这个背景下,小雷常与人打架,欺负弱小,有伺无恐,成了家常便饭。

㈡学校原因小雷由于缺乏家庭管教,学习成绩差,性格暴躁,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情绪易激动,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架。

受到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往往采取缺乏理智的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以解心中之恨。

报复心强,因而常会一时冲动违纪违章。

因学习太差,又不守纪律,在班级中无地位,被人看不起,也没有朋友、伙伴。

在小学老师无法管教,只好勒令其退学,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虽然也保护了班里的其他学生,但对被勒令退学的小雷来说,应是其人生的一大挫折,极大的挫伤了他的自尊心,直接导致其自暴自弃。

近三年的时间一直失学在家,不管家人怎么劝说甚至打骂,坚决不再踏进校门一步。

㈢社会原因火车站附近是多年前的棚户区,当地住户本身就鱼龙混杂,又在火车站附近,流动人员居多。

他逃学、逃家后,开始与比他年龄大许多的社会闲散人员来往。

变成人家的“跟班”和“马仔”。

人家偷盗时,他就为其放风,后来干脆直接参与偷盗,几次被派出所抓住,因年龄太小,10-12岁,只能放了了事。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长期逃学、逃家的孩子怎能不学坏。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①认真翻阅小雷的材料后,我与其家长、原校老师、邻居、同学进行了交谈,了解其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寻找突破口,力争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②小雷刚到校时对住校生活很不习惯,年龄又小,仅12岁时就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常常发脾气。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从日常生活入手,手把手的教他叠被子,洗衣服,既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又培养他对学校老师的感情。

③对其在社会上养成的坏毛病,教师们都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其有一定的顽固性。

他到工读学校后,表现时好时坏,先后几次从学校逃跑。

有一次长达两个月之久找不到人影,最后还是老师在拾破烂的人群中找到他的。

对待这样的学生,一味的限制、管教是不行的,他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工读教育工作者常说“反复抓,抓反复”就是这个意思。

④其学习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任课教师要为其补上落下的二年多的课程,对他耐心辅导和帮助,注意逐渐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唤起他的学习兴趣。

他原本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很笨,但在老师的耐心帮助、启发下,他渐渐发现自己也能学会知识,其自信心逐渐增强,认识到自己并不笨,只是没有用心去学,学习方法不对而已。

老师经常与其谈话,讨论“学习的用处”使其对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

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采用“感情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式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教育才能有所收获。

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怨气,化感情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

通过对其闪光点的及时表扬鼓励,使其重拾自信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和感觉。

⑥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沟通和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自信心,让家长感觉到学校与社会是可以信任的,让家长从对学校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学生转化工作。

⑦做好家长与孩子双方的工作,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

马小雷有一个心结,认为自己不是母亲亲生的,因为母亲与她关系十分不好,且他5岁之前一直在老家生活,亲情关系十分淡漠。

针对他的家庭情况,老师主动与其谈心,慢慢解开他的心结。

⑧做好任课老师的工作,同时努力促进学生的转变。

小雷刚入校时,年龄小,毛病多。

任课老师们给他上课和辅导学习时很发愁,尤其是女老师,连上课的纪律都无法保证。

我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与他们讨论如何教育好这个“问题学生”,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这样与任课老师形成了教育合力,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⑨经过几年的教育转化,到初三时,小雷已是班里表现极好的学生了。

我对他也充满了信心,让他当了班长,在班内他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帮我共同管理班级。

他的学习成绩也大大进步,当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同时加入了共青团。

⑩初三毕业后,小雷升入了本校职高,学习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

这时的小雷已经由一个满身毛病的坏孩子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合格的职高学生了,并且有了自己的远大目标,立志要考上大学。

虽然他的表现还不是最好的,但这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个阶段,我重点对其进行理想教育,让他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的问题。

让他深入思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有了新的进步。

六、个案辅导成果①家庭生活:现在小雷与其父母的关系十分融洽,其父也再也没有打过他。

他们的家庭生活重新走上正轨,有了一个安定的家庭。

母亲继续在开化寺卖“麻辣汤”,父亲又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收入稳定。

有一次小雷父亲对我说:“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不出来,我才能安心工作。

才能有稳定而收入较高的工作。

”可见,一个融洽的家庭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巨大的影响。

至此,小雷的种种恶习逐渐得以根除,再也没有打架、逃学、逃家和夜不归宿的现象,并且与那些社会闲散人员完或断绝了关系。

②学校生活:经过几年的教育转化,小雷的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

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们都给予他极大的鼓励,并向其家长汇报,让他们共同分享儿子进步的快乐,促使他们更好地关注孩子成长。

当然,小雷毕竟在社会上散漫了几年,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有时难免反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说服、帮助、从不气馁。

“反复抓,抓反复。

”小雷高三毕业时,顺利拿到了职高毕业证”和“汽车维修中级二等级证。

”又参加了对口高考,第一年没考上,补习一年后,顺利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及应用。

七、个案反思①作为一名工读教育工作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你的教育方法必须是科学的、认真的、要踏下心来研究学生关心学生。

这需要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炽热的工作热情,需要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操,需要高尚的师德。

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出最有说服力、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②对于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教师对学生感到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软硬不吃,一副蒸不熟、煮不烂的样子。

在当今的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条件下,要想转化好这些学生真是难度不小。

对这类学生教育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从外部着手,比如训斥、与家长连手强迫教育、与住校干警配合教育,使学生感到害怕,被动的接受教育,但这样做,学生很可能产生对抗的情绪;另一类是要进入学生心里,与他们交朋友,让学生发自内心来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两类教育方法应相互配合,以后一类为主。

在训斥中成长的学生是不会有自信的。

面对像小雷这样的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关心、信任、尊重、爱。

③对于行为偏长的学生,教育其转化不是一时一事能完成的。

一次谈话、一次家访、一个事情的处理,能取得一时的效果,但效果并不持久,所以说工读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

”只有教师持之以恒,对学生要有信心,决不气馁,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转变,由量变逐渐成为质变。

小雷的教育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来到工读学校后,在小学班一年,初中30班3年,职高3年。

他的转变是逐渐形成的。

对于这类学生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

④一名双差生的转变是全体教师的成绩,是教育合力的表现,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

小雷的最终转变有几任班主任的功劳,也与教导处、公安办领导的关心帮助分不开,与包班教师、任课教师的努力分不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