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学地理课外拓展的策略与方法
山丹县育才中学刘义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以教材为载体,借助语言、文字和图表给学生传授相关书本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和教学观,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提高智能为总体目标,打破课堂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创新型社会造就一代新人。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地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我们应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看成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惠互利。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基础,而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只不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罢了。
如果教师适当增加学生的地理课外活动,一定会收获知识与能力双丰收的效果。
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地地理特征来确定。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
一、组织野外观察
地理观察从内容上来看,通常分为自然地理观察和人文地理观察。
自然地理观察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及天象等观察。
人文地理观察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文化设施、风土民情、旅游场所等观察。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
野外观察,尽量以学生能够扑
捉到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
例如:流星与星座的观察,动植物观察,云、晕与天气变化的观察,还有农业水利观察,旅游场所观察,交通运输等观察。
不论是自然地理观察,还是人文地理观察,不仅对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相关地理感性知识,发展学生地理智能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学生体魄锻炼,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所以,在进行野外观察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决不能让辛辛苦苦的观察流于形式,空手而归。
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通过亲身经历获取大量地理知识的,对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地理调查
开展地理调查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走访和实地勘察,所用时间一般很长,可安排在节假日或假期进行。
地理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地理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
可让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质量,找出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让学生对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污染源,提出治理措施,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地理调查既费时又费力,教师鼓要励学生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始有终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进行实践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适应中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针对地理教学实际,在教完《地图》一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作业,家在农村的孩子为自己的村庄或自家的院落绘制一幅平面图,家在城镇的孩子为校园绘制一幅平面图。
所用数据靠目测、步测或使用卷尺实地测量而来。
作业完成后在课堂中进行了互看、互学、互评活动,我发现学生不仅巩固了有关地图的知识,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同伴之间的默契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鼓励探索发现
从发现到探索,再到创新和创造,这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这是整个教育学的终极目标。
大自然中要发现的秘密其实很多,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会感受到处处留心见学问的快乐,增强发现与探索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次,我在上课时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地理发现。
一个学生说他在离村子不远的丘陵上发现了海贝的贝壳,他不明白海贝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为什么会在丘陵上发现它的外壳呢。
另一个学生说他发现马营河西岸的半山腰有一条不太清晰的水纹线,那条线是不是教材中所说的等高线,他也不明白河里的水位那么低,水纹线怎么会跑到半山腰呢。
发现是探索的动力,没有发现就没有探索。
我虽然没法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他们的发现却引发了自己深深的思考。
假如他们能寻根问底,也可能会揭开大自然的秘密,造福人类。
五、指导整理记录
感性观察所获得的成果,很容易淡忘,教师应当随时指导学生随手做观察记录并整理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非常宝贵,它虽然是理论的来源和依据,但如果不加以整理是不能作为结论来应用的。
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将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的过程,也是将实践变成理论的过程。
所以,整理资料时一定要做到数据准确无误,事实确凿,真实可信。
对有些模糊不清的东西要经过集体讨论或查阅资料得到证实后方可记载。
开展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并不比课堂教学轻松,但在增长知识,锻炼体魄,增强劳动观念,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等方面的收获,会远远超过课堂教学。
因此,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地理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