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轮作换茬的作用

轮作换茬的作用


调节作物茬口季节
将生育期不同、茬口季节早晚不同的作物轮换以及同种作 物熟期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有利于错开农忙季节,避免或缓 和劳力紧张,保证各项农事作业如期完成,使各种作物都处于最 佳的生长季节从而获得 高产高效。
连 作
Continuous Cropping 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Responses of different crop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连作的危害与消除途径 Harm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and coping strategies 连作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cropping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1、忌连作的作物(间隔5年以上): Flax, water melon, kenaf, cotton, etc.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2、不宜连作的作物(间隔3-4年) : Upland rice, tobacco, egg plant, cucumber, pea, beet, millet, etc.
通泉草、马唐、鳢肠、飘拂草的相 对优势度显著上升.玉米-小麦轮作 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大豆小麦轮作和水稻-小麦轮作,玉米-小 麦与大豆-小麦轮作种子库的物种组 成相似性较高
调养地力
以田养田,生物养田。 1、利用豆科作物和红萍固氮,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植物秸秆对 土壤养分的归还率以钾为最高,其次是氮和磷。作物秸秆中的氮素 在秸秆C/N比小于35的情况下可以为当季作物利用,秸秆中磷素的当 季利用率也在10%以下,但是秸秆中的钾素大多为水溶性钾(高达 70%),可以有效补给当季作物的钾素供应。在有豆科作物轮作系 统中,由于生物固氮作用,秸秆还田后氮的归还率提高。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禾谷类作物对氮、磷、硅吸收较多, 对钙吸收较少,而豆科作物对钙、磷、氮吸收较多,对硅吸收较少; 3、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状态。 4、通过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水旱轮作,使水田的土壤得以脱水产生干土效应。


Concepts 轮作 Crop rotation: :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The practice of growing different crop each successive season (year) on a given acreage in a planed sequence.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3、耐短期连作的作物 (连作2年后间隔2-3年) : Mungbean, soybean (in multi-cropping systems), fababean, peanut, sweet potato, potato, sesame, canola/rape, sugarcane, sunflower, pumpkin, onion, garlic, hemp, etc. 马铃薯连作会引起严重病虫害,宜实行合理 轮作。
例如: 例如:大豆重、迎茬 (1)病虫草害严重:迎茬地块的土壤中,危害大豆的病 菌多,害虫基数高,如大豆菌核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病、 大豆食心虫等;伴生杂草、寄生杂草感染严重,如伴生杂 草苍耳、寄生杂草菟丝子等都会因重迎茬而加重对大豆的 危害。 (2)根系分泌物的毒害作用:大豆根系分泌酸性物质, 与土壤反应形成有毒物质,如亚铁盐类,使根系发育不良, 根瘤数减少,固氮能力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减 产。 另外,由于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腐解物的影响,土 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上有很大变化,重茬大豆地镰刀菌占优 势,可侵染豆根,导致根腐病,影响大豆生育。
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糜子茬种青稞,连个鸡也养不活”。
禾谷类作物 cereals 豆类作物 legumes/pulses 纤维油料作物 fibre crops and oil crops 块根块茎类作物 tuber/root crops 绿肥牧草作物forages and green manures 休闲 Fallow 养地与耗地? 养地与耗地?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4、耐连作的作物
Paddy rice, wheats, maize, paddy field green manures, cotton, etc. 玉米褐斑病重病田应和其他作物轮作2-3年。 玉米褐斑病
连作的危害
土壤养分偏耗 有毒物质积累 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病虫草害加重
连作的危害
减轻病虫草害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养地力 调节茬口季节
减轻病虫草害
防治病虫害: 主要是土传病害,无污染、低成本。 1. 换种非寄主作物,使土壤中的病原逐渐减少和消亡。合理轮作换 茬,可以使那些寄生性强、寄主植物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 虫因食物条件恶化和寄主的减少而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强的病原 物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没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继续繁殖。 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抑制后作病害的发生,如甜 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 通过前后茬作物管理措施和田间环境条件(养分、水分、通气状 况)的剧烈变化而达到抑制和消灭病原的效果。
在有豆科作物轮作系统中,由于生物固氮作用,秸秆还田后氮的归 还率提高。除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稻-稻-紫云英轮作中生物固氮 量占两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菜轮作中占油菜需氮量的150%。 红壤区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积累量(kg/ha) 轮作组合 稻-稻-油菜 作物 全部 秸秆 稻-稻-大麦 全部 秸秆 稻-稻-紫云英 早晚稻 紫云英 花生-油菜 花生 油菜 N 195.0 66.0 187.5 61.5 433.5 163.5 97.5 39.0 P 43.7 10.0 38.0 6.5 76.0 17.7 9.8 13.1 K 212.9 183.0 217.9 166.8 288.8 102.1 34.9 36.1
内陆降雨模式条件下,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Mallee的几种轮作方式中 小麦的水分消耗、产量和WUE ,依Griffiths和Walsgott(1987) 年轮作方式 小麦—苜蓿—休闲—小麦 小麦—小麦—小麦—小麦 羽扇豆—小麦—豌豆—小麦 葡萄—大麦—羽扇豆—小麦 小麦—苜蓿—羽扇豆—小麦 苜蓿—小麦—苜蓿—小麦 LSD (p < 0.05) 作物水分消耗 (mm) 262 247 272 257 256 234 不显著 产量 (t⋅ha-1) 2.13 0.87 1.74 1.79 1.84 1.62 0.31 WUEy (kg⋅ha-1⋅mm-1) 8.1 3.5 6.4 7.0 7.2 6.9
连作的危害
有毒物质积累 Accumulation of toxic materials 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根系和叶片的分泌物以及残体 腐解所产生的物质,有的对自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如大豆根系分泌氨基酸较多,使土壤噬菌体增多,它 们分泌的噬菌素也随之增多,从而影响根瘤的形成和 固氮能力,这是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长期种植某一种作物,使得农田土壤长期 处于一种理化(如厌氧)条件下,也会发生有毒物质 (如还原性Fe、Mn等)的累积。
连作危害的消除途径
化学方法 Chemical measures 更换品种 Changing cultivars 合理轮作 Crop rotation
连作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cropping
连作的形成: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社会需要、资源条件、经济效益等。 必要性 可行性: 可行性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新技术(农药、化肥、品种等等)的采用。
连作的危害
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Degradation of soil physical quality 由于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固定不变,会导 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有机质分解缓慢,有益微生 物和数量减少。 如南方连作稻田的潜育化。
连作的危害
病虫草害加重 Aggravation of pests and weeds 每种作物都有一些寄生性的病虫或(和)伴生性 的杂草,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线螨,番茄病 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大豆菟丝子 等。连作可使这些病虫草循环感染。
第六章 轮 作
CROP ROTATION
Contents 轮作换茬的作用 The role of crop rotation 连作 Continuous cropping 作物茬口与茬口特性 Chakou (previous crop with its stubble fiel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kou
第三期 (年) 十字花科
1 2 3
豆类
十字花科
块根块茎类
豆類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豆类
十字花科
块根块茎类
豆類
块根块茎类
十字花科
豆类
轮作的作用
“倒茬如上粪”。“庄稼要想好,三年两头倒” 。 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发展阶段,轮作的主要目的不同。 合理轮作有助于抑制杂草及病虫害,也有利于改善植物养分的供 给,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资源的污染,因此,作物轮作是可持续农 作制度的一项核心内容。
换茬 Crop change: : 在同一块田地上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换种另一种作物。 The practice of growing different crop after previous harvesting on a given acreage. 重茬:一种作物收获后接连种植同一种作物。 重茬:
2. 3.
4. 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 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减轻病虫草害
防除农田杂草: 1. 2. 3. 通过换种非寄主作物,使寄生性杂草(如大豆菟丝子)种子 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利用前作的根系分泌物抑制后作杂草的发生,如小麦根系的 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换种不同类型的作物,使生态适应性或形态与作物相似的伴 生性杂草(如麦田野燕麦、毒麦,稻田的稗草,谷子地的狗 尾草等等)容易结合土壤耕作等田间管理措施而得以防除; 通过水旱轮作,使前后茬作物田间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 从而达到抑制和消灭杂草的效果。这一措施对防除多年生恶 性杂草效果非常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