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

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

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的实证研究——以辽宁实践活动为例郭晓明西南大学政管学院,重庆 091057摘要在全球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

因此,研究公民网络参与,探求网络时代公民参与良性循环机制的内在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鉴于目前国内学术界在公民网络参与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严重匮乏的现状,本文运用民主理论和公民参与理论,通过对辽宁公民网络参与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对辽宁建言“十二五”活动这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对公民网络参与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提出了网络条件下的政府创新问题,并对新时期公民网络参与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良性、有序、健康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民网络参与;政府创新;模式选择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A case study of social practice in Liaoning province )Guo xiaoming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091057,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digital technology, internet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al economy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researching c 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role of virtuous circle mechanism will hav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of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started late in China, it also lack of empirical support. This research will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order to study closely of a classic case – the activity of suggesting "12-5",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democracy and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 t will investigate the issues in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will also bring up the issues of government’s innovation within an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how 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model o f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It is expected to give some inspiration in developing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Key words:Citizen’s participation; Citizen’s Internet Participation; Government Innovation; Model Selection随着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公民网络参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作为当代信息社会公民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势必给社会的整体发展打上自己的烙印。

长期以来,公民参与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围绕公民参与问题的学术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是,综观我国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的现状,应当说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正如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朱永成教授说的那样,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宏观层面,重复性论述较多,创新性观点鲜见,实证性分析严重匮乏。

”①正因为如此,本文将在借鉴己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中,通过深入剖析辽宁网络参与的实践,以及辽宁建言“十二五”活动这个典型案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公民网络参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弥补这一领域学术研究之不足。

1公民网络参与相关问题概述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正逐渐成为传递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

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倾述个人意愿和发表政治见解,网络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公民网络参与已逐渐趋于常态化。

其实,所谓公民网络参与,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公民参与递变过来的一个新的概念。

因此,要想准确定位公民网络参与的概念,首先要了解公民参与的基本内涵。

1.1 公民参与的基本内涵在既有的研究文献上,公民参与的概念形形色色,不尽相同。

公民参与有很多相关的名词,如“政治参与”、“全民参与”、“公共参与”、“公众参与”等。

这些词句虽然名称不同,使用的学术领域和议题不同,但是,其所涉及的参与行为与意义大致相类似。

公民参与源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模式,到十八、十九世纪表现为Johe Locke与John l提倡的民主理论、黑格尔的“公民社会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论点,体现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则为近代新公共行政学派所主张的“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理论认为,公民参与可以使政府公共部门更能反映民众关心的问题,解决民众与政府的冲突,促使公共决策的合法化,并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公民参与理论的先驱安斯坦(Sherry R.Amstein,1969)认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是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末来能有计划地被列入考虑。

”②Garson与Williams(1982)提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朱永成.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导刊,2008,(06):107.②Amstein,Sherry(1969)“A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etion”,Joumal ofAmerican lnstinte of Planner.V ol.35.民参与是在方案的执行和管理方面,政府提供更多施政回馈的渠道以回应民意,并使民众能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以及接触服务民众的公务机关的行动。

”①研究表明,公民参与最主要的就是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因此,在公众的所有参与中,政治参与尤其重要,且最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不少人直接就把公民参与等同于政治参与。

然而,严格地说,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公民参与的范围比政治参与更大。

除了政治生活外,公民参与还包括公共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特别是在公民社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公民参与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并已经从国家的正式领域扩大到社会的非正式领域。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个体或公民团体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参与或是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的行为过程,其实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再创造的过程。

事实上,从理论的深层次意义上讲,所谓的公民参与,从本质上表明了一种全新的公民责任、权利以及现代治理理念。

公民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参与的主体。

公民参与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民,也包括由个体公民组成的各种民间组织。

二是参与的领域。

社会中存在一个公民可以合法参与的公共领域,这一公共领域的主要特征是公共利益和公共理性的存在。

三是参与的渠道。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渠道,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

1.2 公民网络参与及其特点公民网络参与,是现代公民参与的一种新的,带有变革性的形式。

即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参与公共管理,行使民主权利。

它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

公民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是网民及虚拟团体以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公共决策、公共事务的一种行为过程。

较之于传统的公民参与形式,公民网络参与有以下几个的特点:首先,参与方式发生变革。

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大多是单向的,主要是发布新闻、引导舆论,话语权由发布方控制,公众难以有充分的话语权。

公民网络参与的方式则是开放的、双向的、互动的,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就使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时空间隔造成的信息传输的障碍,为公民进行利益表达、输入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Garson,GD.and J.D.Williatns:(1982)“Public Administration:Cooccpt,Skill”,Bost Publon,Masschsctts:Allyn&Bacn Inc.治意愿、参与公共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改善了公民参与的手段,使网络成为一个新的公民参与形式。

其次,参与速度更加快捷。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媒体,其网络参与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网络参与将极时大地拓展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空间,为公民参与的创新提供机遇。

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速度相比,网络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上,网络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广泛传播并形成参与热潮,满足不同公众对问题的知情权和意愿表达的诉求,并形成舆论强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