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附:论文格式模板(仅供参考)作者姓名:所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准考证号:指导教师:二零一一年七月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内容摘要: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政治参与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一个国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越高,这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就越高。

目前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然要求发展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必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尺度,也是一个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标尺。

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公民通过合法的渠道参与政治活动的管理,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还是监督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有序政治参与和谐社会构建民主政治目录一、公民政治参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 (一)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法治的衡量标准------------------------------1 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最高表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政治参与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2 公民政治参与可以使政府行为相对透明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三)政治参与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集中体现------------------------------3 政治参与的扩大化被看作是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和无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影响--3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同影响二、公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4 (一)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4 (二)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有力保障----------------------5(三)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5 三、努力实现公民有序而有效的政治参与--------------------------------6 (一)营造和谐政治文化,发挥社会自组织的积极作用--------------------7 (二)构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畅通公民政治参与渠道---------------10 (三)理性对待强势及弱势群体,有效引导非制度政治参与---------------11正文我国现在正在日益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这也正是能让社会主义社会更好发展必须完成的一个步骤,也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为民的体现。

公民的政治参与就像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细胞一样,是一个基础而且必不可少的过程。

实践表明,有序并且有效的政治参与能够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而,推进公民的诊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动力和重要杠杆。

只有认真分析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从问题入手,探求切合国情的政治参与发展到了,扩大公民有序并且有效的政治参与,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

一、公民政治参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合法方式和程序参加政治生活, 表达政治意愿并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一定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指标。

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实现政府的行动和公民意愿间的平衡。

它能形成强大的政治效应,给政治体制注入活力,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行使,要求政府必须对法律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负责;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政策执行中获得有效支持,有助于政策的及时反馈和修正;广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有效维护个人、团体利益的重要方式;政治参与还可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增强对政治体制的信任,产生归属感,构筑现代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

(一)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法治的衡量标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民主法治。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谐,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最终目标在于保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及其他基本政治权利,法治的根本价值也在于保障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在内的各种权利的实现。

因此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最高表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政治参与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任何形式的社会都会存在执政者和被执政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掉的,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这种紧张的关系,各种解决方式中,公民的有效的政治参与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能更加有助于政府公开事件的真相,让更广大的人们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在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动车追尾事件中,民众的积极参与拯救了很多的生命,同时也曝光了政府对伤亡数据的隐瞒、动车实名制落实的不彻底以及政府在事故出现时做的失当处理。

而这些问题在放大到国际上去思考,看看德国1998年的动车事故处理跟中国政府的处理,绝对让每一个中国公民为政府感到汗颜。

在这次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死亡人数超过200的数据而官方报道说只有39人遇难,可以看到很多在事故中遇难的人身份不能确定,可以看到在没有积极的救援并确认救援结束时就开始清理现场,并且没有对其他相同型号的车辆进行检修的情况下,照常运行着所有线路的动车。

像遇难人家属所说的一样,我们不怕事实残酷,怕的是政府刻意对我们隐瞒这些事实。

由此可见,公民政治参与可以使政府行为相对透明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三)政治参与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集中体现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

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推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有力的因素来建设和谐家园,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开始了跳跃式的发展,也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到了在执政者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中开始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的积极去参与到各种政治活动中,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必定是要有着广泛的政治参与,并且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参与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来发展更加民主更加活力青春的社会。

(四)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和无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影响纵观近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其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代表在中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反面和正面的试验,这两个事件分别是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这两个重大事件都涉及到了很多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是却是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浩浩荡荡的红卫军运动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迅速的演变成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很多文人学者、商人政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批斗。

整个社会弥漫着人人自危的空气。

很多社会学家都评论说,文化大革命让中国社会不仅十年停滞发展,甚至倒退十年。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人们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因此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可以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无序的政治参与则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二、公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温家宝总理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

这段话就提到了要调动所有公民的聪明才智来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也阐释着水能载舟的简单道理。

把公民的参与提高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

(一)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正在迅速提高,这有力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崛起和公民意识的普及。

制度内参与和制度外参与同时扩大。

原有政治参与平台,如党组织、人大机构、政协组织、人民团体等,在动员自身成员进行有效政治参与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社会经济转型也激发了一些原来政治参与意愿较低的群体(如农民工、民营企业家群体等)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但当前政治体系中却没有相应的、专门制度途径和机构平台去接纳这些“新兴政治参与者”。

我们了解到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化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化建设所共同主导的,由领导者和参与者共同影响的。

要维护中国政治稳定,其政治制度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是如何创造权力、增强政府权威、约束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并使之与政治制度化水平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政治权力,实现政治制度化的均衡发展,构建和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实现途径。

这就要求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沿着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与有序化相统一。

在完善现有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构建新的政治参与途径和形式,增加政治参与的主客体,扩大政治参与范围、深度和质量。

同时,加强与政治参与相关的民主选举、权力监督等制度的完善,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合法化、理性化、程序化。

(二)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有力保障现代社会,随着公民教育程度的加强、民主观念的普及、权利意识的提升以及网络、媒体和通讯的发达,已使得传统官僚制政府以信息集中控制为基础而进行的集权型管理模式和内部操作显得不合时宜。

今天,人们对公共政策有更多的要求,也更有自信和能力去影响那些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因此,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建设民主、公开、公正而透明的政策运作过程和方式,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容回避的选择。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建立有序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途径可以说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凸显的一种内在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