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

3.隔代抚养与进城不公平待遇
很多农民进城打工,有两个选择
一是将子女留给自己的父母养。但祖辈的爱怎么也无法代替父母的爱,很多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爱,忍受孤独,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再者,祖辈对子孙的宠溺也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学校也无法有效的与孩子的父母主动沟通,共同呵护。一系列的影响下对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二是随父母一同去,由于孩子的心灵仍处于发育阶段,在进入城市学校以后,常因为不是本地人,而受到学校的歧视,受到同学们日常言语、集体活动的排挤。同样也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漏洞。
(3)城乡医疗差距
现状:我国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看完贫”的现象,基本医疗服务处于非平等化状况。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
一、城乡差距的六个主要方面及原因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然而贫富差距也在逐年拉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在0.45-0.5之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0.44),而一般发达国家处于0.24到0.36之间。我国以超越警戒线0.4,因此缩短收入差距已刻不容缓。
面对差异较大的生活条件与工资福利,大部分的优秀教师一般都会选择城镇学校,大量教师流向城市,造成师资力量匮乏,而乡村由于偏远,存在教师利用职业违法收钱补课,不平等对待学生的一系列问题。
产生原因:
1.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
我国教育投资目前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在城市教育上的投资高于乡村教育投资。投资是以城市为主、重点为主。在教育上投入的差异足以改变很多,例如教学环境、教师工资,使得老师不愿意到农村来,学生不想上乡村的学校。这就使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差距越拉越大。
2.卫生机构的分布
2016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2244.6元,其中,城市2872.4元,农村1616.元。农村人均卫生费用为城市的56%,相比2015年有所提高,但情况依旧不容小觑。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实现。
产生原因:
1.医改等制度的缺陷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医疗卫生总量偏低,以及把财政倾向投入了城市。自此那时起,我国的城市医疗资源远远超出农村的医疗资源。直至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在6.2%,还有待提升。而在这种倾向于城市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又存在差距。
后来社会经济制度建设基本形成,对于农产品价格问题也进行了处理,国家直接参与购买与出售,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但仍然还是不够重视第一产业。
而现如今有些厂商为了盈利,需降低成本,且提高价格。从厂商到消费者之间又存在着多次交易,例如运费,维护费等,这将会一次次抬高价格。中间环节过多,常受外来影响,而厂商为了在同类竞争中既要使利益不变,又要价格维持稳定,就可能使厂商要求降低农产品价格。而我国当下的市场经济还仍需更多的条令来维持有效和公平。
浅谈城乡差距
————————————————————————————————作者:
————————————————————————————————日期:
浅谈城乡差距
【摘要】浅论我国城乡差距主要内容以及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差距 城乡 收入二元教育
【引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此形成过程中,又势必造成城镇与乡村的差距。农民在收入以及社会保障都不及于城市居民。城乡差距将会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非均衡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多方面的问题,使缩短城乡差距有了紧迫性、重要性。
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中国贫富差距的内容之一。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2。但仍不容乐观。
产生原因:
1.重视度不足
农村以农业为主,而城市以工业、服务业为主。
(2)城乡教育差距
现状:偏远乡村学生多,教师少,师资力量急缺。由于应试教育,许多副科被迫停止改为自由活动课,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父母外出赚钱打工,孩子经常缺乏应有的亲情,也缺乏父母给予的教育。
靠近城镇的乡村,有校却无生源。绝大部分学校在校人数不超过百人,教育教学水平明显下降,教育资源闲置,更有甚浪费。而农民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校,而远离田地到城镇生活,造成土地荒废。因受教育程度低下,选择不适合的工作,到最后,一头两难,成了贫困户。
在改革开放初期,创立经济特区,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而经济的流通使南方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我国本是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前,由于错误的左倾思想,导致农业生产上升缓慢,农民的收入普遍低下。因此稍有提高,当时的经济总体就有所提高。表现为农民的增长收入较快。
直到趋近于稳定,而工商业发展迅猛。农产品作为工商业原材料的重要源头,势必影响其发展。如果农产品的价格过高,会提高成本,造成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缓慢。而当时,我国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阶段,很多政策不够完善。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的世界格局影响下,把重心偏向了第二、三产业,削减了成本。
2.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
由于家庭条件,很多乡村儿童上不起学校,中途辍学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农民们也认为投资教育不划算,不如早让儿女进城打工,补贴家里。相比城镇,对子女教育期望很低。而分级办学制度使得乡村学生超过半数无法参加高考,在获得更高等教育的起跑线上就比城镇远很多。乡村学生更要比城市付出百倍的努力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
2.种植农产品的品质存在不确定性,效率低下
没有普遍实行绿色种植,年轻劳动力不足。大多数都是中老年龄者从事,产业效率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而之前(1)所说的工业的化工肥料等外来成本上升导致其成本上升。再加上市场竞争,许多农民仅能处于温饱状态。
3.良性循环差
第一产业投入的资金与劳动力不足,而其他两个投入过多。导致第一产业根基不稳,无法跟上第二、三产业的步伐,三大产业不能保持同步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