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和原因【内容提要】我国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差距。
【关键词】城乡差距、现状、原因、城镇、农村城乡差距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几年不断扩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发展”位丁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乂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最终目标也就是想要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统筹。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由丁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密度、国家投入的不同,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收入差距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从表1可以看出,197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到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45.95倍;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至U 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761 元,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35.64倍;197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到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32倍。
从而可以看出,30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速度远远高丁农村人均收入,这就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加上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丁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丁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丁扩大再生产(购买生产工具、子种、化肥、农药等)的支出。
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
(二)、社会福利差距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
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
目前,城镇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
比如,昆明市一城市居民家中共有3套住房,自己住一套,另外两套用丁出租,每月每套可收租金1000元,那么该家庭每年可产生隐性收入240000元,过10年后再将这两套房产出售,两套可净赚20多万,出租和出售两者相加该家庭在10年之内可获得这种隐性收入40多万;由丁农村人口密度小,外来人口少,在农村即使有再多的房产也很难出租或是出售。
另外,有人对1994年城镇居民享受的公有住房、公共医疗及保险福利几项进行统计,人均大致1081 元,相当丁当年农民人均收入1221元的83.4%。
世界银行1997年的估计,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应在4: 1,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超过了一户农民全家的年纯收入。
(三)、财产差距对城乡居民的财产情况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但从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当大。
根据1996年的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8831 元,农村为1025元,二者之比为8.6 : 1。
近几年由丁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大大低丁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差距应不会减少。
有人估计1999 年农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600元,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1570元。
如果以3 口之家计,每户农民家庭存款平■均不足4800元,而城镇居民家庭的存款超过34700元。
农民家庭存款余额仅相当丁城镇家庭的零头。
再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大致可看出财产的差距。
199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90.43元,同期农民人均财产性收38.15元,城乡之比为2.37: 1; 2001年城镇人均财产性收3,134.62元,农村是41.05元,城乡之比扩大到 3.27 : 1。
(四)、生活水平■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水平的差距。
国际上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5%,而农村为67.7%,农村比城市要高出10个白分点;到了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而农村为43.7%,农村比城市要高出6个白分点。
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两者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另外,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城镇每白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5台,电冰箱8l台,洗衣机92.2台;农村白户拥有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54.4台、13.6台和29.9台,分别相当丁城镇拥有量的45%、17%和32%。
城乡之间其他耐用消费品如音响、空调、电脑、微波炉等的拥有量差距更大。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条会上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丁帐面上的3: 1,这个差距应该为5: 1,甚至达到6: 1。
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的城乡差距世界最高。
二、追溯造成城乡差距大的原因造成我国城乡差距大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与政策、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教育与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差异。
(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城乡之间因为人口流动受到严格约束而出现的一种分割状态。
中国自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市民和农民。
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根本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等。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不仅没有调整改善,反而继续强化扩大,已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
由丁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时难以被安置,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教育、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获取收入能力与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二)、城乡不同的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而城镇以工业为主。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但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比工业等其他部门更为困难。
农业科技投资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使其在与工商业之间以及其他农业生产性投资效益的比较中处丁劣势,从而拉大了城乡差距。
另外,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虽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使得工农业产品价格形成较大的“剪刀差”。
2000年10月《中国税务报》曾报导某企业2000年10月的钢材制造成本为1353.01元/吨,生铁的制造成本为790.85元/吨。
统计资料表明同一时期全国市场上钢材的销售均价目2528元/吨,生铁的平均销售价为1286.52元。
对此稍作计算分析即可知道:钢材的价格是其价值的186%,生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162.6%。
利润率分别为86册日62.6%;2003年,相关资料表明,每头肉猪的价值为953.63元,每公斤价值10.36 元,当时实际出售价格为5.84/公斤,可见价格仅为价值的56%。
更多的资料表明,工业品的价格高丁其价值60%~200%;农产品的价格低丁其价值50%~73%。
由丁工农产品的这种剪刀差,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取得收入的大小以及个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能力决定收入差距,而个人能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决定的。
而我国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上就是不平等的(见表2),这就直接决定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农民自身文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转岗就业,更难以在外出务工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强,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弱。
农民接受的低水平的文化教育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过低的收入直接决定农民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贫穷的怪圈。
可见,由丁城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此外,造成我国城乡差距大的原因还有制度、国家支农政策、医疗负担等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差距。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如改革户籍制度、深化税费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相信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1、王伟《从现代化视角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南京师范大学,20052、曲卫红《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思考》西南大学,20063、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乡镇论坛,2004,(8)4、谢红菊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黑河学刊,2007,(5)5、《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附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