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实 用教程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教育概述 (1)教育的内涵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
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学科层面:专业院系 则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则提出更具体的人目标。
2 我们通常所称的教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 干。
育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3 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教育者:一般指的是 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等。
受教育者:学生;广 义的指社会的所有人。
教育中介:1 作为传播媒介的符2 教育手段,包括教3 教育材料,即值得4 教育组织形式和制号,即人的姿态、文字等。
育活动的场所、教学设备。
传播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财富。
度。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 响,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对人的发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 发展,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 例题:如何理解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展起主导作用。
功能1 人的发展主要受遗 传、自然和社会环境、特殊的社会互动——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影响。
2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 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 和时间,尤其是有确定 的、围绕人的发展制 定的教育目的和目标,相比其他因素,它 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随 着人类教育水平的提 高,它已经成为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 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2)高等教育的特征——高深性和专业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 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 本质特性。
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一 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 的要求,高等学校的 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 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科学技术文化,促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学层面:各个高校 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培养教师、医生、工 标。
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 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才知识、能力、品行个人层面:制定高等 教育的目标体系既要考虑社会的生产和精 神生活的需要,也要 可考虑个体的身心发 展需要;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也 要考虑人才素质的全面性, 即育人性。
育人的目 的是关心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育人、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在政治、经 济和文化方面)1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 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
1. 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 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 ; 2. 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 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 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 产生影响。
2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影响 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 通过培养经济建设所 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 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 背景、基础和条件;2. 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 点、态度、行为和习惯3. 产 学研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 成果的转换,影响科技的发展。
3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选择、整理、传递和 保存人类文化 2. 创造、更新人类文化 3. 吸收、融合世界先进 文化(三)高等学校的职 能和结构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 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这表现在教学( 培养人才 ),科研,服务 社会三方面。
教学(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研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 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 组成部分;而社会服务是前两个职能的派 生,它使得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更为贴 近。
高等教育结构:指组 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 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 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纵向结构:研究生、本科和 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萌芽期的高等学 校 P14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 稷下学宫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 期大学的代表。
2、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史(一)作为现代大学 源头的中世纪大学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被 看做是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并把 传统大学,以区别于 19世纪之后的现代大学。
欧洲最早的大学:博 洛尼亚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与社会保持相当距离的体现)1. 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 学术自由的治学观;3. 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
二)文艺复兴时期 的大学教育与中世纪大学多以研 究和传播神学思想、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 渐走向世俗化。
文艺 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是与文艺复兴反对对 人性的禁锢和压抑,提倡人 的解放和现世幸福,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一致。
(3)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德国的柏林大学宣告 现代大学的诞生。
特点:学术自由、教 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美国高等 教育现代大学特征突出表 现在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实用知识和服务 社会上,高等学校的职 能由育人和科研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方早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任务不同,大学教育逐增加了社会经济服务。
赠地学院运动:1862年美国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联邦政府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
“威斯康星思想”:核心是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和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3、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
2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
3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4蔡元培注重人文、伦理和人格的中国古代大学理念与立足开明、民主和自由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北大教育理念。
中国大学的三次转型发展:1922年新学制颁布、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1、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1大学职能的演变: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
19世纪初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科学研究的职能。
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2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在职能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则是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服务社会是前两大职能的延伸。
现代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P25)2、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1)通才教育实施知识面宽、社会适应性广的教育综合性基础性广博性( 2)专才教育实施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分科应用性实际能力职业性2、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
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英才高等教育只面向少数人,教育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人才和治国精英。
大众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
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
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高等教育 往常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 15%属英才教育阶段, 二战之前,各国高等教育 均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15%-50% 属于大 众高等教育阶段。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致有两种模 式: 一是美国模式,主要依 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二是日本模式,主要依 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1 平等和效率是高等 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2 瑞典教育家胡森: 教育平等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 结果的平等。
3 高等教育的平等至 少包括: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 平等 高等教育受教育过程 的平等 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结 果的平等。
4 现实的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四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1、高等学校的教师狭义:专指高等学校 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 广义:与高校教育者 是等同的,包括高等学校的教学人员、管 他专业技术人员。
一)高校教师职业 角色定位3. 心理定向:心理健康 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 自我实现:在我成长 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二)高校教师职业 生涯规划 1、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成功:个人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积极的心 理上的或是工作有关的 成果或成就。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 成功与否,表现在三个方面:(处决于高校教师的 职业生涯规划 。
)1 薪酬工资等物质待 遇以及住房、交通等生活境遇是否改变;2 职称等级等晋升状 况是否改变;3 在学生群体和教师 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 成功是建立在高校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的 。
高校教师成长:高校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思想、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专业心理 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 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 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 育家的过程。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 内容:1 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条件 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称专任教师。
理人员、教辅人员及其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1. 社会义务:文化的传 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2. 教学管理:学习的促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 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 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和参与者; 和拓展者; 和管理者2 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表达、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教育 教学机智、反思评价、 教育教学研究、创新 能力 )。
专业能力是高校教师 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高 校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 素。
3 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专业性向(是高校教 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 专业自我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如师 任教师,这阶段的特点:在“现实的冲击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4 任务关注阶段(这 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 时期)5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 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 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