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家庭您的答案: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02.第2题别居您的答案:别居制度源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会法,是禁止离婚主义的产物。
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停止共同生活,免除夫妻间的同居义务,但不解除婚姻关系。
别居期间除同居义务外,其他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仍然存在。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3.第3题旁系血亲您的答案:相互之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除直系血亲外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的均为旁系血亲。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4.第4题自然血亲您的答案: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他(们)是共同的祖先的后裔,相互之间是被血缘纽带连接在一起的。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5.第7题婚约您的答案: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
双发当事人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或定婚。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6.第8题直系血亲您的答案:是指生育自己或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
直系血亲间具有直接的生育关系,如:自己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均为直系血亲。
直系血亲除自然直系血亲外,还包括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如养父母与养子女、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等。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7.第9题遗赠扶养协议您的答案:是指被抚养人和抚养人之间订立的,抚养人承担受抚养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受抚养人将自己的财产于其死后转归抚养人所有的协议。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8.第10题遗弃您的答案:是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抚养、扶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抚养、扶养、赡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义务违法行为。
题目分数:5此题得分:59.第5题什么是家庭暴力?你认为怎样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遭遇家庭暴力的一方依法可以采取哪些救济措施。
您的答案:所谓家庭暴力,在法律上,是指夫妻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主要表现为积极的身体打击和消极的精神虐待,如随意致伤受害人,使受害人挨冻受饿,有病不给治疗,不准受害人回家等等。
司法实践中,关于家庭暴力的认定,存在着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结果论其认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应当以行为是否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为依据。
没有伤害后果,或伤害结果没有达到认定暴力的程度,就不能认定有家庭暴力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有人认为,只有夫妻一方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才应当认定家庭暴力。
否则只能称之为夫妻之间正常的推搡摩擦。
第二种观点,行为论。
其认为只要夫妻一方发生故意殴打配偶的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伤害后果,也应当认定为家庭暴力。
在此基础上,有人认为,对于是否构成家庭暴力,不能简单地仅伤害后果为依据,也不能把夫妻之间日常的轻微摩擦认定为家庭暴力,所谓家庭暴力应以情节的恶劣程度及施暴者的主、客观因素综合予以考虑。
上述关于家庭暴力认定上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审视家庭暴力问题的不同角度。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据此,上海离婚律师认为,婚姻上的家庭暴力应当符合以下构成要件:其一、夫妻一方具有实施家庭暴力的主观故意。
其二、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伤害的行为。
其三、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后果。
其四、这种伤害后果和施暴者实施的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把那些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的争吵,偶而的身体轻微伤害以及尚未造成后果的家庭纠纷与法律上的家庭暴力区别开来,做到既要保护自己,也要维护好稳定的家庭关系。
遭遇家庭暴力的一方依法可以采取下列救济措施:(一)完善立法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惩罚力度。
在我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家庭暴力问题作了规定但在立法上还存在不足和不完善的问题。
如《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和遗弃。
”其条文规定似乎很明晰,但没有对家庭暴力的概念、构成等予以明确,在实践中弹性空间太大,不利于掌控和执行。
以上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禁止家庭暴力大同小异,有的规定比较较条,可操作性差,不利于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
因此,仅用属于民法范畴的《婚姻法》来规范家庭暴力是不够的,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是健全和完善国家立法的迫切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依法加大对家庭暴力实施者的打击力度,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二)高度注重司法,加大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的力度。
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对司法也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
在某种意义上,司法比立法更为重要。
再完善的法律也需要通过司法来实施。
可是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执法机关不把伤亲案与其它刑事、民事案件同等看待,对于一般的家庭暴力仅因为是夫妻关系就将其淡化为“家务事”,致使家庭暴力走向了“不出人命执法机关不管”的真空地带。
为了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公、检、法以及有关行政机关,要各司其职,对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应该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不得再以“家务事”为由而互相推诿,不予及时处理。
对家庭暴力,不仅要管,而且要加大治理力度。
(三)建立长效维权机制,构筑多层次的社会防治体系。
防治、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并不只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个机构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必需形成全社会重视、各机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1、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解作用。
2、强调执法机关及时介入,有效制止的职责。
3、设立妇女热线或类似于国外妇女庇护性质的社会求助机构,以帮助受害人及时摆脱家庭暴力。
(四)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育妇女转变自身的屈从和依附观念,不要使自身的弱点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线。
特别是在遭受到家庭暴力时,切不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要及时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自立、自强、自尊、自爱,逐步提高夫妻双方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技巧。
杜绝家庭暴力的发展和升级。
(五)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倡导和弘扬法治、民主、平等、文明,提高全民道德水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二十字道德规范就教育人们要具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展开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家庭成员间发生矛盾时,要善于克制自己,不要恶语相对,要做到互爱、互谅、互让,共同建立平等、文明、民主、和睦、稳定的良好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清除一切隐患。
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1510.第11题2008年,张某(男)与杨某(女)经同事介绍相识并相恋,和家人商量结婚时遭双方父母一致反对。
两人不顾家长的反对和干涉,于2009年国庆,举行了婚礼,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共同生活期间,2010年双方共同出资一次性付款购买住房一套,但2011年张某(男)因突发事故导致工伤当场死亡,没有留下遗嘱。
问题: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有无继承其遗产权利?同居期间的财产应该如何分配?谈谈你认为相爱同居的男女朋友应该如何依法保障自己和对方的合法权益?您的答案:1、《婚姻法》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1994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的通知》:"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
”未按《婚姻法》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在同居期间死亡的,另一方是不能以配偶身份主张自己享有继承权的。
这是因为未婚同居不具备“夫妻的名分”。
我国婚姻法规定,进行结婚登记是婚姻合法有效的形式要件,登记后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可知,1994年2月1日之前,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则生存的一方可以作为死者的配偶继承遗产。
另外,如果去世的一方在生前以遗嘱的形式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留给另一方,则生存的一方完全有权利继承这份遗产。
材料中的张某和杨某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所以在法律上不能算合法夫妻,而且他们是在1994年以后的2009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所以不能认定为事实婚姻,并且男方没有留下遗嘱,故女方杨某没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
2、对于由同居关系引发的财产分割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因此,张某和杨某对共同生活期间的财产享有共同所有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3条规定:“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继承死者财产的,如认定为同居关系,而又符合《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可根据相互扶助的具体情况处理。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4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而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0条“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
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应当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的规定,对没有协议约定的,应当等分原则处理,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
在同居期间的财产,如果可以证明是个人财产的,归个人所有,不能证明的平均分割,同居期间支付的费用视为赠与,可以不予返回。
所生子女和婚生子女有平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要支付抚养费。
因此,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在不能证明是个人财产的情况下,宜依据等分原则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照顾共有人的实际需要。
3、随着观念的开放,现今社会中同居现象已比较普遍。
它在给广大青年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当事人带来了危害。
我认为要依法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应做到:(1)、同居关系本身的保护。
由于我国法律不保护纯粹的未婚同居关系,因此,该种关系保护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生活关系和社会关系来维持,而不是依靠法律关系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