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沁园春_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讲解

《沁园春_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讲解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清徐东于二中郝步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为之而献身的精神。

课堂实录:师:出示毛泽东主席画像。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生:齐答——毛主席。

师: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你会背诵他的哪首诗歌呢?一生:钟山风雨起苍黄,众生:(齐背)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生:赤橙黄绿青蓝紫,众生:(齐背)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一生: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众生:(齐背)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毛主席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

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电影朗诵。

生:观看、倾听、部分同学小声跟读。

师: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生:豪迈生:气势磅礴师:是的。

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

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生:齐读师(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生: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师: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

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

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豪、豪迈的感情。

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是的。

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

此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

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生:停顿、重音生:还有节奏、语调、语速等师:很好,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试读师: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生:千、万师:为什么?生:千、万只有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

师:说得有道理,那除了这些,还有需要重读的字吗?生:封、飘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封”有冰冻、封闭之意。

生:“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说地不错。

我们就按照理解把这三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师:以此为例,你能把全词来自读一次吗?生:自己边圈点批注边朗读。

师:我们再把全词来朗诵一次。

生:齐读。

师: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呢?生:描写北国雪景。

师:在上阕中有引出几句诗的字吗?生:(思考)有,“望”字引出以下七句。

师: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的?可分为几个层次呢?生:可分为三个层次:总写、具体描写、写想象。

生: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生: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师:作者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想象到的却是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你认为作者还表达怎样的感情呢?生: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感情。

师:联系上下阕的内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生:承上启下师: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生:惜秦始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你了解这些帝王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生:略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知识很丰富。

这些帝王都曾立下赫赫战功、风云一时,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既便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眼里,作为一国之君,他们仍有不少缺憾,都表现在那些方面?生:文学才华生:治国本领师:由哪个字领起?生:惜师:“惜”字包含哪些意味?生:这个字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是显赫一时的大英雄,也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

生:含有惋惜之意。

生:看出作者没有拜倒在前人的脚下,因为这样才能雄视千古,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师:从诗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

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生:毛泽东生:无产阶级领袖生;人民群众师: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下阕,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的风流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一齐朗诵下阕,注意把握激情。

生:齐声诵读师: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可他也成为了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新时代,创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你能说一说吗?生: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

生:还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邓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

师;同学们说得精彩极了,真是激动人心。

那么,近几年呢?我们又有哪些震惊世界得成绩?生: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师:是呀,永远也忘不了那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得时刻!生:我们历尽阻难,2001年11月10日加入了世贸组织,生:还有神舟五号飞船飞天。

……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出示毛主席手迹并配乐。

生:齐声朗诵。

教学反思:古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还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整体领悟诗意朗读也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是不文本的直接对话,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促进学生的联想与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学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指导朗读,学生朗读训练,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更何况是感情丰富、语言精炼、韵律谐美、读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呢。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诗歌分析时我都贯穿以朗诵。

事实证明,这是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读到深处情正浓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湖北十堰外国语学校唐荷平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我们中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他是谁?生:毛泽东(生齐答)。

师: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

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生:1936年2月。

(生纷纷答)。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

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下面请大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读完了我们一起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师:接下来,我们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举手,读)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的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感情。

(生纷纷说)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

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

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生1:要注意停顿、重音。

生2:还要注意语速语调。

生3:抑扬顿挫。

师:那我们试着注意这首诗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

首先,我们提示一下,看屏幕,把这词的重音和停顿读出来。

(投影展示重音和停顿,生读)师:好,老师试着读几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和重音来读一遍课文,注意突出节奏和重音。

(生看屏幕齐读)师:同学们读的很好。

只是有两句需要注意,节奏要更加明显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来再把这两句读一遍。

(生齐读)师:节奏和重音读出来了,但是情感还差点,其实真正的读出情感,还要结合诗词的内容来理解。

我想请同学说说,你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词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生1:豪迈,慷慨激昂。

生2: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3:淋漓酣畅。

师:“淋漓酣畅”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认为,还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

师:不错,“气吞山河”的气势。

生5:我感觉还要读出自信,通过后面的这一段读出来的。

师:好,总结一下,就是读出一种赞美,读出一种歌颂,读出一种豪迈,读出一种自信。

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组,这一组同学讨论一下,在这种总体感情基调下,上阕每一句话,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的语气语调来读,才能有这种情感。

另一组同学讨论下阕该怎么读。

才能有这种情感。

一、三、五、七排同学向后转,小组讨论一下。

边读边议,边议边读。

(生分组讨论读法,师随机指导)师:首先请这一组同学说说上阕该怎么读。

生1:就是开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雪景,“千里”“万里”要表现它的长,语音要拉长一点,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这个长,我们用另一个词来换一下,就是非常“开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