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散步》学案及答案

6.《散步》学案及答案

6.散步(第一课时)
姓名:班级:科组长签字: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霎.()时②chāi( )散③委qū( )
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 )所
2、整体感知
记叙文六要素:()()()()()()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3、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陪老人散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老人走路很慢,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歇息。

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
(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6.散步(第二课时)
【研讨与联系】
1、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1)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2)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课堂小结】
1、课文主旨:
2、写作手法:
【课后巩固】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霎.()时②chāi( )散③委qū( )
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 )所
2、简述文章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