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组冷态启动技术措施

机组冷态启动技术措施

吕四港发电公司发电部技术措施【2017】(综)02号执行技术措施单位:各运行值、外委项目部主题:机组冷态启动技术措施编写:李伟林、康强、刘勇、刘志海、郭兆耕、窦小春审核:张义昌张利军批准:黄俊峰发布实施:2017年12月23日一、冷态启动主要节点控制:I、启机前系统恢复1、闭冷水系统投入,各辅机冷却水、冷却器导通,闭冷器正常投运一台一台备用,控制闭冷水压力0.4~0.6Mpa。

2、炉水循环泵清洗、注水。

3、大小机润滑油系统、密封油系统投运,检查主机润滑油压在0.09~0.15Mpa范围,直流油泵"联锁启动"投入。

主机冷油器出口滤网在有滤芯侧运行,维持油氢差压在84±10Kpa,化验大小机系统油质合格。

4、循环水系统投入,凝汽器注水,二次滤网、电动滤水器投运,开式水系统设备:闭冷水冷却器,真空泵冷却器、渣水系统,充分注水放空气投运。

5、500m3凝补水箱水位4500mm~6300mm,保持高水位,以满足机组启动冲洗时储水量。

6、凝结水管道注水结束,凝汽器补水至正常水位(700~850mm),启动凝结水系统,打循环进行冲洗。

7、投入轴封加热器水侧及各低加水侧,水位保护投入,投入汽泵密封水。

开启5号低加出口排水至机组排水槽电动门,进行凝结水系统冲洗。

8、投入EH油系统,母管压力14.5±0.5MPa,检查系统运行正常无泄漏,联系热控人员进行大联锁保护传动。

9、联系临机投入辅助蒸汽系统,投用时确保疏水暖管充分,压力维持0.8MPa、温度大于250℃。

10、投入定冷水系统,通知辅控投入在线加药装置连续运行。

定冷水水质控制PH值8-9,电导0.5-1.5us/cm。

11、密封油投入正常后,发电机通入压缩空气至0.5MPa,发电机气密性试验24小时,气密性试验合格,发电机泄压至0,通入二氧化碳置换空气。

12、发电机二氧化碳纯度合格,通入氢气置换二氧化碳,氢气纯度>98%,发电机开始补氢至氢压大于0.3Mpa。

13、如锅炉加药保养,则先将除氧器和锅炉放水。

除氧器放水后用凝补水泵向除氧器补水、冲洗。

除氧器冲洗结束,将除氧器水位补水至正常水位。

14、润滑油、密封油系统油质合格,启动顶轴油泵,由设备部调整各瓦顶轴高度至合适值,交替启动A、B顶轴油泵各2小时以上,再次化验润滑油、密封油系统油质合格。

投入主机盘车并保证至少在汽机冲转前4小时连续盘车,检查盘车电流及电流摆动值正常,每1小时进行一次各瓦及轴封听音,记录大轴偏心。

15、联系投入输煤系统给机组煤仓上煤,联系输煤人员A煤仓上挥发份及发热量较高的煤种。

16、联系辅控在锅炉点火前24小时投入电除尘加热。

17、投入除氧器加热,启动汽泵前置泵循环加热,联系化学投入给水加药系统,确保水质合格。

18、进行锅炉上水前检查。

19、放空气系统及膨胀系统的检查,在锅炉膨胀指示本记录锅炉膨胀。

20、投入六大风机及磨煤机油站运行、启动空气预热器。

21、启动火检冷却风机,启动等离子冷却风机,启动脱硝稀释风机,备用风机投入联锁,投入脱硝声波吹灰器。

22、炉水循环泵注水结束,除氧器水温50℃以上,除氧器水质合格后,利用除氧器静压给水系统注水。

调整好给水流量100T/h左右,锅炉开始上水。

上水过程中,按锅炉上水操作票关闭相关空气门。

23、锅炉储水箱水位上至正常,启动炉水循环泵,调整好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500T/h,锅炉开始冷态冲洗。

如机组停运时间大于45天或锅炉进行过加药保养,锅炉上水后启动炉水循环泵连续运行30分钟,将锅炉放水后重新上水,再进行冷态冲洗。

24、按照真空系统恢复操作票进行凝汽器真空系统恢复前检查。

辅汽供轴封系统暖管,投入轴封系统。

小机轴封随大机一起投运。

25、启动2台真空泵,凝汽器抽真空,关闭真空破坏门。

真空初步建立后关闭再热器系统放空气门,关闭锅炉侧一再入口集箱疏水门,开启汽机侧再热器系统疏水门,连带再热器系统一起抽真空。

26、小机具备冲转条件后,用辅汽冲转一台小机至800rpm暖机。

27、按小机超速试验操作票进行小机超速试验,两台小机先后进行试验。

试验结束连上小机与汽泵对轮。

28、按照汽机疏水系统操作票进行汽轮机启动前疏水系统的检查、恢复。

29、联系辅控启动一台浆液循环泵。

30、启动单侧引风机和送风机,送风机启动后全开运行侧送风机热风再循环。

调整风量至800T/h左右,调整炉膛压力正常,炉膛负压投自动。

检查另一台送风机是否倒装,如倒转通知检修制动。

制动完毕后,启动另一侧送引风机。

31、锅炉冷态冲洗结束,水冷壁壁温通过给水加热至50℃以上。

水质合格(PH9.2-9.6,全铁≤200μg/L,SiO2≤30μg/L,YD≈0μmol/L,溶氧≤30μg/L,电导≤0.50μs/cm)。

水质合格后关小锅炉上水调门和过冷水调门,保持炉水不再外排,直至A制粉系统启动后。

32、点火前两小时启动供油泵,并列相邻机组燃油系统,对燃油总管进行冲洗。

33、投入辅汽供空预器吹灰器及等离子暖风器管路暖管。

34、检查炉膛火焰电视投入正常。

35、测量发电机定、转子绝缘。

II、锅炉点火1、锅炉吹扫前,先导通锅炉17M平台燃油系统,全开回油手动门,关闭各油角阀手动门。

2、检查锅炉吹扫条件满足,机组不存在MFT条件,联系热工确认锅炉主保护投入,开始炉膛吹扫。

3、炉膛300秒吹扫结束。

OFT及MFT复位,立即开启进回油母管关断阀和进油母管调节阀,大流量冲洗燃油管道5-10min。

冲洗结束后调整燃油压力3.5MPa,进回油流量2T/h左右,并列炉前燃油系统。

4、投入空预器连续吹灰。

5、调整好锅炉二次小风门及炉膛负压,锅炉点火,采用对角投入油枪的方式,定期对油枪进行切换,以保证炉膛的受热均匀。

检查油枪着火良好,各处无漏油现象。

锅炉投油暖炉期间严禁开启WDC阀对锅炉进行冲洗。

6、通知辅控开启脱硝供氨总阀(氨站),导通脱硝 SCR 区系统,检查供氨各管阀无漏氨后关闭脱硝SCR区(炉侧)供氨手动总门。

当脱硝入口烟温大于 280℃,开启脱硝 SCR区(炉侧)供氨手动总阀,脱硝系统具备随时投入条件。

7、锅炉点火后一旦锅炉建立压力即开启汽机侧A、B高旁至30%开度,防止启动初期汽水混合物在小开度冲刷高旁阀。

在高旁投入同时投入高旁减温水及旁路系统三级减温水。

8、锅炉分离器压力达到0.2MPa之前,确保一台小机冲转成功。

9、整个升温过程中,控制锅炉后屏、末级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受热面管壁温度升温速度小于 1.5℃/min,特别注意监视后屏、末级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壁温度变化趋势,应保证管壁温度平稳上升。

确认壁温平稳上升无反复后,才可继续增加燃料或者启动等离子磨煤机。

燃料的启动顺序如下:AB层油-CD层油—A层煤---B层煤—C层煤—D层煤—E层煤。

锅炉受热面及主汽温度升温率≯2℃/min,正常维持在1.5℃/min左右。

10、分离器压力达到0.4MPa之前,确保一台小机转速达到2800rpm以上。

11、导通至少两台制粉系统通风,注意不选择跳闸磨煤机,若为跳闸磨,启动风机前,先将等离子拉弧或点燃对应油枪。

12、水冷壁壁温达到80℃,启动一台密封风机。

启动一次风机,投入一次风系统,调整一次风压至6.5-7kpa之间,投入备用密封风机连锁。

13、调整A磨煤机一次风通风量暖磨,确保磨煤机出口温度缓慢均匀上升。

III、锅炉升温升压14、暖A磨正常后,调整好一次风量,水冷壁温度达到120℃以上,投入第一套A制粉系统运行,及时关闭冷一次风门,调整给煤量至20T/h以上,热一次风量至80-90T/h左右,确保炉膛着火良好,负压摆动不大。

检查各处无漏粉现象。

15、冷态启动柴油定额为15吨,视炉膛燃烧情况逐渐退出油枪运行。

通知辅控投入电除尘电场。

启动一台氧化风机。

16、调整锅炉上水量及WDC阀排放量,控制锅炉受热面及主汽温度升温率≯2℃/min,正常维持在 1.5℃/min左右,升压率≯0.1MPa/min,检查水冷壁壁温无突升现象。

17、汽水分离器压力达到0.2MPa时,按照上水操作票,关闭炉顶空气门,全面检查汽机缸体及主、再热汽、导管疏水、各段抽汽系统所有疏水门开启且全开到位,并用点温枪检测疏水畅通。

18、投入汽机高压旁路系统减温水,暖汽机高压旁路系统,投入汽机旁路,投入旁路三级减温水。

检查高旁一级减温后温度小于158℃。

19、投入汽机高、低压侧疏水扩容器喷水,检查主汽管路疏水系统导通。

20、当分离器温度达到180-210℃时,控制给水流量100-150t/h左右,通过调整炉水泵出口调整门控制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500T/h,锅炉进行热态冲洗。

锅炉热态冲洗期间控制锅炉燃烧稳定,分离器温度稳定。

21、热态冲洗结束,水质合格(PH9.2-9.6,全铁≤100μg/L,SiO2≤100μg/L,YD≈0μmol/L),锅炉继续升温升压。

期间注意燃料量与给水量的匹配增加,检查锅炉各受热面温度正常,控制汽机高压旁路开度,确保温度及压力匹配上升。

22、锅炉分离器出口压力达到3.5MPa时,打开A、B侧ERV阀前手动门。

IV、汽轮机冲转1、汽机冲转前的检查准备:汽轮机冲转前各项保护按规定投入,汽机ETS报警窗复位无报警,主机TSI监视各项参数具备冲转条件,主再热蒸气管道及汽缸本体疏水全开,就地手测主汽门前疏水温度高于200℃且均有过热度,主机润滑油滤网已切换至无滤芯侧运行。

2、汽机冲转前的检查准备结束,蒸气参数满足(主蒸汽压力3.5-4.5MPa,主蒸汽温度360℃,两侧主汽温偏差不超过14℃,汽机主汽门内外壁温差不超过83℃)。

化学化验蒸汽品质合格。

3、投入汽机润滑油温度控制自动。

4、就地检查AST、ASP及薄膜阀上腔油压0.6~0.8MPa,EH油压13~4.5MPa,凝汽器-91kPa~-85kPa,润滑油压0.09~0.15MPa,润滑油温35~40℃,空氢侧密封油温35~40℃,主机偏心不大于原始值的110%。

汽机挂闸。

5、按冲车操作票汽机冲车,检查汽机开始升速,检查盘车装置自动脱开。

6、汽机转速400rpm,打闸进行摩擦检查,对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和听音。

7、汽机再次冲转,按电科院要求进行汽机动平衡试验,全面检查汽机各项TSI参数。

8、汽机在动平衡转速检查正常后继续升转速,转速升至2000rpm时顶轴油泵联停,将顶轴油泵投备用。

升速期间注意检查汽机TSI画面各参数正常。

9、转速升至2500rpm时,根据机组差胀、汽门内外壁温差(小于83℃)、高中压缸上下缸温差、蒸汽与金属温差等参数变化进行高速暖机,暖机期间再次进行动平衡试验。

10、启动第二台一次风机运行,并列一次风机。

启动第二台引风机运行,并列引风机。

启动第二台送风机运行,并列送风机,送风机并列后全开运行侧送风机热风再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