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评课2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评课2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评课一、我县课改推进情况2015年我县课改整体工作思路主要突出“三个坚持”和“三个转移”。

“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试点先行,名师引路;二是坚持模式引领,活动推进;三是坚持资源共享,经验交流。

“三个发展”:一是试点校向非试点校发展;二是城区向乡村发展;三是“学模、固模”向“活模”发展。

(一)开好课改现场推进会。

全县性课改现场推进会和片区课改现场推进会。

(二)加强课改专题研究。

一是要抓“两个集体”研究。

二是要加强“精品课”的研究。

三是要强化评价的研究。

(三)抓好课改工作平台。

一是抓课改网络平台。

二是抓课改刊物平台。

三是抓课改竞技平台。

(四)促进课改队伍成长。

一是成立全县各学科课改指导小组。

二是继续开办“每周一讲”。

三是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四是抓好“青蓝工程”。

二、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学案”质量(一)当前备课存在的问题1、拿来主义;2、单打独斗;3、溜西瓜皮;4、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

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

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导学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二)开展集体备课的意义备课是起点,教学思想目标得到贯彻是终点,期间的过程要靠方法研究来达成。

集体备课是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教研活动。

一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知识共享,教学水平整体提高;二是有利于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三是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

四是有利于教师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把握、学情的分析、重难点的确定、方法的设计以及训练的落实上都会更加到位。

五是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三)有效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1、四个意识:(1)合作意识;(2)整体意识;(3)超前意识;(4)反思意识。

2、“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3、三个原则(1)合作原则: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实用原则:集体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

(3)研究原则: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整个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4、要求五定:定时间(每周固定1—2次。

每次至少2节课时间)、定地点(使用多媒体、电子备课间)、定人员(主持人、主备人、参与人、记录人)、定内容(初备、精备,备单元、备课时)、定流程(初案—共案—复案—补案—续案)。

5、五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备人,形成初案。

基本要求: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具体要求: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1)主备人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学法指导、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德育渗透等。

(2)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教师都要逐步提高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

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3)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第二步: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1)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可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

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要执行主发言人制度:集体备课要确定主发言人。

对主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

(4)依据主备人写出的导学案,由主备人给大家讲解教学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主要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独学、对学时教师应关注什么,辅导什么,展示什么内容,几个组展示,教师应点拨什么,提升归纳哪些问题。

其次大家根据主备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

第三步:个性化设计,形成复案。

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导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出的导学案做深入地推敲斟酌。

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

修正教案。

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导学案添加个性化备课内容。

第四步:教学实践,课中补案。

第五步:课后反思,保存续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导学案进行重新调整修订,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6、记录要求(1)主持人介绍情况,布置集体研讨任务和提出研讨要求;(2)主备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3)参加研讨教师从目标设定、重难点、导入、自主学习内容、合作探究问题、展示交流方式、达标检测、板书、教学资源等逐一探讨,各抒己见;(4)主备人修改、整理研讨内容,形成共案;(5)主持人安排下次集体备课工作。

(四)组织与管理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校长——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学科教师2、督查和评价:学校要建立教师备课评价制度。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备课组活动和教师备课进行抽查。

注重评估初案、个案的设计质量与使用效果。

要建立对备课组的评价制度。

每学期对导学案和教学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要加强对检查考核的管理,检查后要有签字、有建议、有评价记载。

杜绝下列行为:1、初案未按要求完成。

2、使用未进行补充、修改的共案授课。

3、不按共案的要求准备教学设施或课程资源。

4、教学内容出现知识性错误;5、集中研讨时准备不充分,不发言。

三、加强团队评课,提升议课水平(一)实现三个转变1、个体评到团队评转变;2、全面评到重点评转变;3、口头评到多元评转变。

(二)评课方式1、三维评课法。

2、要素评课法。

一是重点关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的轮换使用的情况。

七个要素不同的排列组合,教学方式就会千变万化。

二是看每个要素用得怎样。

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既要注意倾听老师讲的,也要注意强化生生互听。

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既要观察到表面的现象,又能看透内在的联系。

讲: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能讲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同桌讲,对小组成员讲,对全班同学讲,声音高低调控要恰到好处。

坐着讲、站着讲、走中讲,要注意讲的姿态,会关注听者。

想: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想”的时候学生要静得下来,“想”,要有深度、有广度、有个性。

做:要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要得到相应的训练。

动静转换适当,该静的时候要静得下来,该动的时候要动得起来。

“动”要努力达到调节情绪、互相交流、强化次数、合作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看通过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教室资源的利用,对关键知识点强化的效果,还要看关键要素梯度的扩张,前后作业设置的技巧等。

3、过程评课法铅山县实验小学“导学研练”课堂教学评价表任课教师:班级:学科:授课时间:课题:4、经典性评价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即“三性合一”。

互动、主动、能动即“三级联动”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要点:(1)知识性:一是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

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二是看是否能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促使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

(2)个性: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

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是否关注了学得慢的学生。

(3)创造性:一是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

二是看创造效果,原因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4)互动:一是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二是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六项指标:1、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2、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4、是否会利用资源;5、是否会倾听;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

三是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

(5)主动:高效课堂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性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

主动权交了没有?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的?交得怎么样?(6)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持全体同学学习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

简要说: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5、3+1评课方式(1)什么是“3+1”评课法?“3+1”评课法是指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对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其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采取说一优点,指明三个缺点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2)“3+1”评课的基本要求。

优点是课堂中的闪光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