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受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答案

第六章 受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答案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一、填空题:1、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

降低2、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主要 、 、 ,其中,以 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剪压破坏3、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提高4、影响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强度、配箍率、 剪跨比 和纵筋配筋率以及截面形式。

5、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6、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 、 。

承担剪力 承担支座负弯矩7、为了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梁上作用的剪力应满足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梁内配置的箍筋应满足 。

025.0bh f V c c β≤ min ρρ≥,max s s ≤, min d d ≥二、判断题:1. 钢筋混凝土梁纵筋弯起后要求弯起点到充分利用点之间距离大于0.5h 0,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纵筋弯起后弯起点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要求。

( × )2.剪跨比0/h a 愈大,无腹筋梁的抗剪强度低,但当3/0>h a 后,梁的极限抗剪强度变化不大。

(√ )3.对有腹筋梁,虽剪跨比大于1,只要超配筋,同样会斜压破坏( √ )4、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的混凝土压碎,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属于塑性破坏。

( )×5、梁内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应使前排弯起筋在受压区的弯起点距后排弯起筋受压区的弯起点之距满足:max s s ≤( )×6、箍筋不仅可以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对抗震设计尤其重要。

( )√7、为了节约钢筋,跨中和支座负纵筋均可在不需要位置处截断。

( )×8、斜拉、斜压、剪压破坏均属于脆性破坏,但剪压破坏时,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建立起来的。

( )√三、选择题:1、梁内纵向钢筋弯起时,可以通过( C )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

A .从支座边缘到第1排弯起钢筋上弯起点的距离,以及前一排弯起钢筋的下弯点到次一排弯起钢筋的上弯点距离s ≤s maxB .使材料的抵抗弯矩图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C .弯起点的位置在钢筋充分利用点以外大于0.5h 0D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同,必须通过理论计算才能得到保证2、设计受弯构件时,如果出现025.0bh f V c c βφ的情况,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A 加大截面尺寸 B 增加受力纵筋 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 增设弯起筋3、受弯构件中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其箍筋的作用( )是不正确的。

DA 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B 形成稳定的钢筋骨架C 固定纵筋的位置D 防止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4、斜截面破坏有三种形态,其中属于脆性破坏形态的有( )。

BA 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B 斜压、剪压和斜拉破坏C 剪压破坏D 斜拉破坏5、受弯构件中配箍率过大时,会发生( )。

CA 剪压破坏B 斜拉破坏C 斜压破坏D 受弯破坏6、计算第二排弯起筋用量时,取用的剪力的设计值为( )。

AA 前排弯起筋受压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B 支座边缘处对应的剪力值C 前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D 该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7、受弯构件的剪跨比过大会发生( )。

BA 斜压破坏B 斜拉破坏C 剪压破坏D 受扭破坏8、梁支座处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若满足了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却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此时应在该支座处设置如下钢筋( )。

BA 浮筋B 鸭筋C 吊筋D 支座负弯矩筋9、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其计算位置( )是不正确的。

DA 支座边缘处B 受拉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C 箍筋直径或箍筋间距变化处D 受压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10、确定支座处纵筋的截断位置时,应从理论断点处向处伸长一段距离,其原因是( )。

A A 防止支座负纵筋在理论断点处被拉拔出来 B 防止发生斜截面受弯破坏 C 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D 防止脆性破坏四、简答题: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斜截面破坏形态有几类?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加以控制?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c β是什么系数?如何取值?4、为什么弯起筋的设计强度取y f 8.0?5、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应验算哪些截面?7、什么叫材料抵抗弯矩图?什么叫荷载效应图?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8、如何确定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点的位置?梁内设置弯起筋抗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9、什么叫腰筋?有何作用?如何设置?10、纵向受力钢筋可以在哪里截断?延伸长度d l 有何要求?11、对T 形、工字形截面梁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可按何种截面计算?为什么?五、计算题:1.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25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 t =1.1N/mm 2、f c =9.6 N/mm 2),箍筋为热轧HPB235级钢筋(f yv =210 N/mm 2),纵筋为325的HRB335级钢筋(f y =300N/mm 2),支座处截面的剪力最大值为180kN 。

求: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解:(1)验算截面尺寸 486.1250465,4650<====b h mm h h w w 属厚腹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 cuk =20N/mm 2<50 N/mm 2故βc =1N V N bh f c c 1800002790004652506.9125.025.0max 0=>=⨯⨯⨯⨯=β截面符合要求。

(2)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置箍筋),180000(5.895124652501.17.07.0max 0N V N bh f t =<=⨯⨯⨯=故需要进行配箍计算。

(3)只配箍筋而不用弯起钢筋01025.17.0h s nA f bh f V sv yv t ⋅⋅+= 则 mm mm snA sv /741.021= 若选用Φ8@120 ,可以)(741.0838.01203.5021>=⨯=s nA sv 配箍率%335.01202503.5021=⨯⨯==bs nA sv sv ρ 最小配箍率)(%126.02101.124.024.0min 可以sv yv t sv f f ρρ<=⨯== (4)既配箍筋又配弯起钢筋根据已配的325纵向钢筋,可利用125以45°弯起,则弯筋承担的剪力:N f A V sy sb sb 5.83308223009.4908.0sin 8.0=⨯⨯⨯==α 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N V V V sb cs 5.966915.83308180000=-=-=选用Φ6@200 ,实用)(5.966912.1240564652003.28221025.15.8951225.17.0010可以N N h snA f bh f V sv yvt cs >=⨯⨯⨯⨯+=+=。

2、某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荷载设计值如例图1所示。

其中集中荷载F =92kN ,均布荷载g +q =7.5kN/m (包括自重)。

梁截面尺寸b ×h =250mm×600mm ,配有纵筋42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箍筋为I 级钢筋,试求所需箍筋数量并绘配筋图。

图1[解]1.已知条件混凝土C25:f c =11.9N/mm 2,f t =1.27N/mm 2HPB235钢箍:f yv =210N/mm 2取a s =40mm ,h 0=h -a s =600-40=560mm2.计算剪力设计值 11()7.5 5.7592113.5622n V g q l F kN =++=⨯⨯+= 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产生剪力V F =92kN ,则有92/113.56=81%>75%,故对该矩形截面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a =1875+120=1995mm 。

1.995 3.56 3.00.56a h λ===>取0.3λ= 3.复核截面尺寸0560/560/250 2.244w w h h mmh b ====<属于一般梁00.250.2511.9250560416.5113.26c c h bh kN kN β=⨯⨯⨯=>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4.可否按构造配箍01.75 1.75 1.2725056077.79113.5651.03 1.0t f bh kN kN λ=⨯⨯⨯=<++ 应按计算配箍。

5.箍筋数量计算选用箍筋直径为φ6的双肢钢筋,A sv =2×28.3=57mm 2;所需箍筋间距为: 00210575601871.75113560777901.0yu sr t f A h s mm V f bh λ⨯⨯≤==--+ 选s =150mm ,符合表5-2的要求。

6.最小配箍率验算1228.3 1.270.151%0.240.240.145%250150210sv t yuhA f bs f ⨯==>==⨯ 满足要求。

箍筋沿梁全长均匀配置,梁配筋如图2所示。

图23、一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试验梁,计算跨度L=6m ,截面尺寸b=250mm ,h=500mm ,配置了一排纵向受拉筋s A =19642mm ,箍筋φ6@200双肢箍。

若对该梁施加均布载荷q(含梁自重)进行承载力试验,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梁会出现何种破坏?并简要分析原因。

(用料:混凝土C20,纵筋HRB335(II )级钢, 箍筋HPB235(I )级钢(d=6mm 钢筋截面面积为282mm ,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a s =30mm)。

解: 2max 81ql M = 2max ql V = 先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mm h mm b f A f x a b c Sy s 25346055.05.2452506.91196430020=⨯=<=⨯⨯⨯==<ξα 87.198)25.245460(1964300)2(20ql M KN x h A f M S y U =•=-⨯=-= M KN q /2.44=∴KN ql V 6.132262.442max =÷⨯== 按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6.1327.1222003.28246021025.14602501.17.025.17.0max00,分kN V KN h S A f bh f V SV yv t U CS =<=⨯⨯⨯⨯+⨯⨯⨯=+= 说明荷载还未加到44.2KN/m 该梁就发生了斜截面破坏,∴最大承载力将由斜截面计算控制,截面将发生斜截面破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