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决定着素质教育能否成功。
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创设情境促进参与,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平台;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为打造高效课堂增添实效;精设巧练巩固内化,作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关键词】数学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决定着素质教育能否成功。
那么,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促进参与,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高效课堂需要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情境中经历数学、学好数学,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创设趣味情境
我国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凡是小学生觉得有趣的事情,他们就做得来劲、认真。
依据
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可把数学知识溶入有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学生在感受到祖国的幅员如此辽阔的同时,教师说:“老师有办法把这么大的面积装到这么一张纸上!”这时有的学生不相信,有的会迷惑不解。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是谁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吗?”此时的学生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探索新知。
如:在教学《买文具》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购物活动情境(小组内的货物课前要先准备好,并标明价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1号同学当售货员,2、3、4号同学当顾客,在组内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活动中,要求学生说出想买什么?要付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如此让学生轮流购物。
接着,在众多小组中选择一个小组在班内介绍交流购物情况,全班内进行反馈。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购物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模拟的生活情境充满兴趣,思维活跃,不仅学得积极主动,而且学习效果显著。
从
而,高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平台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
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大量实践也证明,小学生具有喜欢与别人交往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有利于活跃其思维,让他们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尽可能多地动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实验验证。
教师应讲清实验要求:1、小组内分工须明确,有操作员,有记录员等。
2、从下列表格中任先一个实验项目,并填写结论。
实验项目结论
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
圆锥与圆柱等底不等高
圆锥与圆柱不等底等高
圆锥与圆柱不等底不等高
在学生动手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
经过合
作探究、小组交流,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方法,得到发展,真正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为打造高效课堂增添实效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通过设疑: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呢?引发学生
的探知欲望,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着转化。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议一议,学生最终得出结论: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得以解决。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不仅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精设巧练巩固内化,作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设
置一些作业。
尽管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设计作业时,应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实效性。
要发挥练习的实效,练习设计必须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设计应有坡度,从基础型到提高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确保课堂教学有深度;二是练习的趣味性。
趣味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三是练习的应用性。
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可设计这样的趣味性练习。
教师在临下课前分别说:“请座号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同学离开教室;请座号数是质数的同学离开教室;请座号数是合数的同学离开教室;”每一次学生要离开教室时,都让在教室的学生判断他们是否做对。
再比如:在教学完《圆柱的的体积》,教师可安排学生测量圆柱学具的相关数据,并计算出该圆柱的体积。
在这样的练习中,吸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保证学生能在既层层深入又有趣味性的练习中,更好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地发挥练习的作用,焕发出高效课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