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感的方法与教学建议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是组成音乐的七大要素之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
一、激发小学生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在节奏方面的兴趣,人是受环境影响的,所以当学生一进入班级,我就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来吸引小学生。
首先,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小学生,教师弹琴让学生倾听,教师跳舞让学生欣赏,并且让学生多接触音乐,除了每周的两节音乐课外,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音乐活动。
每天利用各个环节活动时间放音乐,当教师弹歌曲《小星星》时学生会马上感觉是安静的音乐,该上课了,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
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
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小雨声“滴答,滴答”、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
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学生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
虽然学生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到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视唱,都能帮助学生在乐器上表现他已经掌握的各种节奏习惯。
但是这主要是音乐的习惯,学生从歌唱中了解和感觉到节奏的性质,而这种了解和感觉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现。
我们不能把本来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音符写的练习曲改用四分音符来演奏,把速度减慢四倍的害处很大,会养成学生不注意乐曲的真正速度的习惯,以致后来不愿按乐谱上所指示的时值准确地演奏.而这些时值正是音乐进行的本质。
在学生理解和表现节奏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
只有逐步克服了这些节奏的困难以后,学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现出生动的节奏。
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接受过初期教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修正.要求他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有关姿势、音的奏法、读谱、手的配合动作以及其他演奏细节等的复杂任务。
三、加强听说节奏的训练⒈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
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滴水声、钟声、走路声等),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很自然地把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再。
当我播放火车鸣叫声:呜—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的也不错。
此外,还让学生听一些乐曲或伴奏(包括前奏、间奏、尾奏),听多了,学生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哼了出来。
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把握了许多不同的节奏,逐步形成了一种听记节奏的能力。
2. 说节奏,结合刚才听了的声音节奏外,还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的节奏。
比如:小鸭叫: 2/4 ×× | ××||(四分音符)嘎嘎嘎嘎大钟响: 2/4 ×─ | ×—||(二分音符)铛铛闹钟声: 2/4 ×××× | ××××|| (八分音符)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机枪扫射声:2/4 ××××××××||(十六分音符)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此时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的视唱练耳打下基础.二、模仿节奏训练低年级学生擅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等,他们都乐此不疲。
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
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做得整齐划一,师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训练、重复以达到要求,而以素质能力着手进行教学则可采用游戏法,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
首先,模仿的节奏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由于学生个性各异,爱好不同,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时要求动作尽量不重复,生动有趣的动作常常使学生边做边笑,感到有趣,几乎每首歌曲,都可用律动来表现,我们可以允许音乐课中“乱”一点,因为这种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模仿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认为模仿节奏应抓住这几点:1、进行语言节奏练习。
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以往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论音符时值的长短,一律用一个“哒”字把节奏念出来,如:2/4拍ⅩⅩ∣Ⅹ - ∣哒哒∣哒–∣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各种音符的读法都一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混淆,还易破坏他们学节奏的积极性。
我们应当积极地从生活实例中寻找节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小鸡叫:ⅩⅩ∣ⅩⅩ∣叽叽叽叽火车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小狗叫:ⅩⅩⅩ∣ⅩⅩⅩ汪汪汪汪汪汪等学生掌握熟悉后,再进行语言读说训练如:念诗歌、念儿歌,有节奏的念。
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如:ⅩⅩⅩⅩ∣Ⅹ 0 ∣ⅩⅩⅩⅩ∣Ⅹ 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ⅩⅩⅩⅩ∣Ⅹ 0 ∣ⅩⅩⅩⅩ∣Ⅹ 0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动作模仿。
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师示范动作(拍手、拍腿、跺腿、耸肩等),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节奏。
如节奏型:①师(拍手)ⅩⅩⅩ∣ⅩⅩⅩ∣②(拍腿)ⅩⅩ∣ⅩⅩⅩ∣③ (跺腿) ⅩⅩⅩ∣ⅩⅩⅩ∣④ (耸肩) Ⅹ—∣Ⅹ—∣3、语言动作同时模仿。
师有节奏地边说边做动作,利用多种节奏(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给学生示范,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如:①师(念)ⅩⅩⅩⅩ∣ⅩⅩⅩ∣请你跟我∣这样做∣(动)拍腿拍肩拍手拍手②生模仿(念)ⅩⅩⅩⅩ∣ⅩⅩⅩ∣我就跟你∣这样做∣(动)拍腿拍肩拍手拍手三、读歌词节奏训练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也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材里,大部分儿歌节奏欢快简单,歌词压韵,适合儿童朗读。
如:2/4××× | ×××| ××××| ×××|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 ××× |×××| ×××||带上长刀破竹筒其多列,其多列在教唱每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进行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四、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们都表现出对打击乐器的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当我将各种舞台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个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我及时捕捉他们这一份迫切,对他们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
1、学习大鼓节奏首先出示大鼓,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并说一说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生纷纷说:咚咚。
师在黑板上贴:大鼓咚咚。
再采用自编儿歌节奏的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
师示范:大鼓∣唱○∣咚咚∣咚○∣大鼓∣唱○∣咚咚咚∣咚○∣教法:①师教一句,生学一句。
②生读上句,师读下句,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
③师读上句,生读下句。
④学生用左手做大鼓,右手做鼓棒,拍击大鼓节奏,休止符用握拳表示,边说边拍。
⑤学生默唱拍击大鼓节奏。
⑥请几位学生上台敲大鼓,其他学生跟着默唱。
2、学习小鼓节奏在学习小鼓的节奏时,让学生区分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方法跟学大鼓节奏差不多,师在黑板上贴:小鼓哒哒。
同时出示小鼓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小鼓来唱歌哒哒小鼓来唱歌哒哒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我们大家听哒哒小鼓来唱歌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
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
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
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
”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
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
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