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康复学概述2016运动康复
神经康复学概述2016运动康复
潜伏通路的启用
•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已经 形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某 一功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处 于备用状态,而一旦主要通道无效时才承 担主要功能的神经通路。
2020/1/30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 和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附属结构水平 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
• 免疫因子作用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 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话。
2020/1/30
失神经过敏
• 神经损伤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 递质敏感性增加的现象。机制:()增加了局部 化学受体的数量,使受体出现在以前没有这种结 构的区域上;()使递质破坏或灭活的机制消失 ;()膜通透性改变;()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参 与。
5
引言
• 随着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出 现了全自动康复机器人训练、主动操作性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模拟现实系统训练、 精神心理认知训练等方法。
6
全自动康复机器人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主动操控性生物反馈疗法)
第一节 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主要作用表现:①使失神经后的组织保持一定的 兴奋性;②使局部对将来的神经再支配易于发生 反应;③引起组织的自发性活动,减少失神经组 织的变形和萎缩。
2020/1/30
二、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康复治疗的相关方法
Bobath神经发 育疗法
抗痉挛理论
Brunnstrom运 动疗法
Rood感觉刺激 疗法
书写中枢
侧视中枢 运动性语 言中枢
额叶功能区
排尿、排便中枢
病变后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瘫痪、失语、 失写、共同偏视等
顶叶功能区
• 皮质感觉(中央后回)管理对侧半身的浅 、深感觉。
顶叶功能区
皮质感觉中枢
分辨性触觉和 实体感觉中枢
运用中枢
视觉性语 言中枢
病变后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体象障碍、 古茨曼综合征、失用症等。
康复 治疗
强制性运动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2020/1/30
神经肌肉本体感 觉促进技术
运动再学习方法
Bobath神经发育疗法
•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常见的运动功 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失去 控制,低级中枢原始反射失去控制所致。
• 治疗重点是通过抑制异常的姿势、病理反射和异 常运动模式,诱发正常运动。
• 突触的可塑性成为神经功能和结构恢复的 核心。
功能重组
神经轴突发芽
潜伏通路的启用
丰富的环境
可塑性理论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干细胞移植
失神经过敏
药物、轴突上离子通道改变
其
他
2020/1/30
功能重组
• 从解剖部位角度分为:活动依赖性的功能重组; 脑损伤区周围皮层的功能重组;脑损伤对侧相应
部位代偿性功能重组;其他皮层功能替代重组;
颞叶: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记 忆有关。
听觉中枢
感觉性 语言中枢
嗅觉中枢
损害后功能障碍: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听觉 障碍、颞叶癫痫、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幻觉等。
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
视觉中枢
损害后表现:视野改变、视觉失认等。
二、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理论
•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是指中枢神经的修复能 力,其表现在短期功能的改变和长期结构 的改变。短期功能的改变是突触效率和效 力的变化,长期结构的改变是神经连接的 数量和组织的改变。
• 神经康复的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 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 消除或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障 碍,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和神 经发育学方法、脑功能重建方法和相关临 床方法。
•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方法,是根据神 经生理和神经发育原理,运用兴奋或抑制 的手法,促进大脑功能再通,经典方法 有、、、和等。
• Ⅳ期:异常的肌张力开始下降,共同运动 模式打破,出现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大脑皮质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对运动的控制极其 复杂,对功能活动快速、精确调节。含有运动区、 感觉区、语言区、听区、视区等多个中枢。
额叶:主要功能与随意运动和高级 精神活动有关。主要功能区有:
• 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管理对侧半身的 随意运动。
第一章 神经康复学概述
康复医学科 冯 祥勇
1
引言
• 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 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 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 • 神经康复是临床康复的重要分支,是神经
系统疾患临床治疗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部分。
2
引言
• 神经康复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功能的恢复 和重建。
• 主要方法:()关键点的控制;()姿势性反射 抑制;()平衡反应训练和负重;()放置和保 持等本体感觉刺激。
2020/1/30
Brunnstrom运动疗法
• 基本观点:六阶段理论:
• Ⅰ期:患者无随意运动
• Ⅱ期:开始出现随意运动,但均为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
• Ⅲ期:异常的肌张力明显增高,可随意出 现共同运动
• 从生理学角度分为: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
•
系统内重组:主要指神经轴突发芽,轴突上
离子通道的改变和突触效率的改变。
•
系统间重组:是指由在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
另一系统来承担损伤系统的功能。)古、旧脑的
代偿;)对侧半球的代偿;)在功能上几乎完全
不相干的系统代偿。
神经轴突发芽
• 当神经元的轴突损伤后, 受损轴突的残端向靶组织 或神经元延伸,或损伤区 邻近的正常神经元轴突侧 支发芽,向靶组织或其他 神经元延伸,形成新的突 触。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可 塑性的重要形态学基础, 一般在个月完成,出现较 理想的功能恢复需数月或 一年以上时间。
神经 血管
成束的神经纤维
轴突 髓鞘
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肌肉接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静息电位的基础:膜内外离子不均衡分布:胞外[]>胞内[], 胞内[]>胞外[]
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通透,扩散出的,因而膜外为正电 位,膜内为负电位。
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受到刺激后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 流,膜电位为外负内正;随后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 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