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讲:生态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异与治理
第七讲:生态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异与治理
后、人民苦难的根源之一。来自一、黄河流域水污染及其治理
1、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 黄河干流由于水量少、水环境均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宁 夏石嘴山市至内蒙古乌达桥、内蒙古三湖河口 至甘肃喇嘛湾以及陕西潼关至三门峡等河段。
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 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 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成为污染 最严重的四条河,70%成为三类水(不可饮用)或五 类水(毒性已经破坏生态系统)。西北和华北约1.6
及杨树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
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
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 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 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 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吨,
海,万方朝宗于天子,华夏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
的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使黄河流域生态一步步
恶化,进而导致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和频繁决口。
但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尤以近代为甚,其 中黄土高原各省的森林覆盖率仅及5000年前的 几十分之一甚至1%,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的森 林覆盖率也只剩1/20到1%,1900~1938年,黄 河下游竟决溢31次之多,为历史之最。随着黄 河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废 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 河断流时常出现,黄河造成的灾难常常呈累加 和辐射状态,成为我国长期经济贫困、社会落
二是进行流域统一管理 黄河流域应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既要照顾特定区域的需要,又要不 危害和弱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建立有 权有责的流域管理机构,明确流域在水资源利 用和水污染防治上的责任,在污染发生的各个 环节减免污染的方法来代替传统沿用的、在排 污管末端处理的方式。建立以流域为单元,流 域与区域结合、环保与水利部门相互协调的联 合治污机制。
二是水污染危及到了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 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 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随着流 域生产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黄河水 质不断受到污染,居民饮用水安全已经受到威 胁。1999年,黄河龙门以下河段发生严重污染, 下游沿黄一些城市引黄供水一度停止近一个月。 2003年,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生严重的污染,国 家紧急启动的第7次引黄济津被迫停止。
渭河水污染视频
黄河水污染组图
内蒙古乌海市某工业园,滚滚的浓烟遮蔽了整 个天空
宁夏第三排水沟的污水直接流入黄河
一位村民跪在工地前请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 们赖以生存的草原
污染的水恶臭难耐,孩子们上课都要带着口罩。
污染的臭水呈泡沫状,通过这里要掩鼻疾走。
黄河污染哪里来?视频
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陕西省渭南市是地处渭河最下游的城市,渭河从这里汇入黄 河。渭南市投资1.2亿元修建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去年年初就已建 成,然而由于缺少运行费,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一直停运。市区 每天形成的近5万吨污水虽然收集到了污水处理厂,却仍然未经 治理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工程。目前,渭河已成 为“关中下水道”,大部分河段失去自净能力。 目前黄河是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干流控制紧,支流排 污易。臭水入村、毒水浇地、脏水进肚,黄河水成“三害”
2009年12月30日中石油油管陕西渭南支线柴油泄 漏流入渭河
陕西渭南支线柴油泄漏视频
三是立法、治污工程措施不力。 黄河流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未成立权 威性的流域水资源保护决策和协调组织,也未 制订流域的水资源污染防治法;对水资源、水 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危机认识不足。流域污水 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却严重滞后,污水处理厂 建设缓慢,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城市 污水处理费用没有落实。
二是地区利益驱动,工业污染日趋严重。 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大头”,占全河废污水排放总 量的73%,流域内一些大中城市、工矿企业也多分布在河流 沿岸,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原材料消耗大,它们 多以河水为供水水源,同时又将废污水、废弃物排入河道或沿 岸堆放,不少老企业污染长期得不到治理,废污水处理率不高, 加重了水环境的点源污染。 沿黄河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地方政府 在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分强调 经济增长速度,片面追求GDP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 取短期经济利益,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甚至包庇纵容违法排污行为,造成黄河流域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一些地区趁东部地区大量关停污染企业之机,低价买设备,上 了许多“十五小”工业,治理难度很大。
五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在管理上强调工业点源治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 而没有真正进行以流域为单元的水污染综合防治,未 采取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共同治污的办法。部门 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矛盾不同程度存在,相关部门治理 污染的步伐和措施还不够协调。流域内未形成健全合 理的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机制、环境治理有效的监督 和奖惩机制、科学的监测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 对污染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环境监管没有发挥 应有的作用等。
3、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黄河流域在水资源问题上,缺乏协调发展 意识,特别是上中游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大 水漫灌,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耗用新鲜水,导 致干支流水量偏枯、水体稀释和降解污染物的 能力下降。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 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引起流域下游河段断 流、污染加剧、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 环境的恶化,形成了黄河水质型缺水。
郑州市、新乡市等以黄河为水源的自来水厂, 由于引水水源中氨氮、COD污染物严重超标,曾多 次被迫停产。内蒙古的昆都仑河,山西省的汾河、 涑水河,河南省境的蟒河等支流沿岸地区,癌症发 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在甘肃省靖远县, 村民们长期饮用的是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饮过 水后经常拉肚子,洗过脸以后皮肤也是龟裂起皮, 这里的不少孩子成了“少白头”。黄河下游的洛阳、 开封、濮阳等城市的饮用水同样受到严重威胁。黄 河边的居民出现“守着黄河买水吃”的怪事,水污 染危及到了生态环境和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异与治理
孕育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 河水量并不丰沛,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 女,如今,她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浇灌着占全 国灌溉面积15%的土地,养活着1.1亿人口,而享受黄 河水资源的人口达1.72亿之多,其开发利用率已高达
84%,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纵然如此,
四是面源污染较严重。 流域内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随暴 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往往携带大量氮、磷 元素,影响河流水质。在农业生产方面,不合 理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秸秆腐 烂等污染随水土流失和农田退水进入水体,增 加了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 (TN)、总磷(TP)的污染物总量,成为影 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2、黄河水被污染的危害 一是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是黄河上的用水大户,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 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 90%。由于灌溉不当或工矿企业超标排污、事故性 排污等原因,引起土地板结、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 响土壤生物活动、妨碍农作物正常生长,导致农作物 减产甚至绝收,粮食、蔬菜中污染物含量超过食用标 准的事例屡见不鲜。
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某村村民由于不愿再使用 黄河水,各家用塑料管从一口井里取水。
近年来,山西临猗县牛杜村村民因水环境 被污染,年龄在40至60岁的村民中,患脑血栓、 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到去年6月已有 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28人。白 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学生王永胜告诉记 者,在他们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 头发。而且还有不少同学和他一样,经常肚子 痛、头痛。
三是加大对沿黄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结合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需要,优化流域水 环境监测站网,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数字管理系统, 实现数据公开与共享。增加省界、市界监测断面, 实现界河的联合监测,逐步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 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执法队伍 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监测的力度,强化饮 用水源预警断面的监测能力及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 的能力建设,增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执法快速反应能 力,建立水质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制度。
西安市受污染的面积为200~500km2,超 过饮用水标准的面积为66~231km2。 “肥水 城”包头市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的面积近 400km2,承压水污染范围约154km2,主要污 染物是硝酸盐、氟化物和挥发酚类等。 湟水、 汾河、渭河、涑水河、洛河、大汶河等中下游 河谷平原,已有相当面积的地下水质量不符合 饮用水标准。
亿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民。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
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
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 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 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山西省介休
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
三是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许多支流在五六十年代水清鱼跃,日趋严重的黄河 水污染,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使黄河河道中近1/3的水生物 绝迹。河南省境内的洛河鲤鱼和伊河鲂鱼,曾有“洛鲤伊鲂 贵似牛羊”的美称,这些名贵鱼种也已基本绝迹。山东省大 汶河下游的东平湖,是黄河流域主要商品鱼基地。1987年以来, 由于非汛期聚积在河道中的污染物,被暴雨洪水冲泄而下, 曾多次发生大的鱼群死亡事故。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 域内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和56%的耕地,享有陕西母亲河之 称。20世纪70年代,渭河下游水草丰美,许多农民以打鱼为业, 可如今渭河中只剩下一种俗称“蛤鱼”的鱼,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