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怀素草书歌》考论《怀素草书歌》考论向彬摘要:怀素《自叙帖》中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
本文认为李白所作《赠怀素草书歌》不是李白所作,而是他人杜撰,但《自叙帖》中提及的草书诗分别描述了怀素草书的“形似”、“机格”、“疾速”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以及怀素“愚劣”的性格,本文就《怀素草书歌》作认真辨析,对这些诗歌的创作者及诗文的文献著录情况作了认真考论。
关键词:怀素;草书歌;形似;机格;疾速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第十七《书歌》著录了四十三首歌颂书法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的书法家有李潮、怀素、张旭、陈氏童子、萧郸、马秀才、?光、广利大师、修公上人、王羲之、贺知章、梦龟等人,而撰写诗歌的有李白、杜甫、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皎然、顾况、权德舆、吴融、贾耽、姚赞、史邕、岑文本、李颀、高适、钱起、刘禹锡、孟郊、温庭筠、陈陶、张祐、陆希声、罗隐、韩偓、可明、亚栖、李建勋等诗人。
怀素草书在唐代时期就名声很大,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写诗歌称颂他的草书,王琦在李白《赠怀素草书歌》的注释中称当时为怀素赠歌者多达三十七人。
怀素《自叙帖》中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
这些《怀素草书歌》曾被哪些文献著录?这些诗歌是否真为当时诗人所写?这些诗歌主要描述和歌颂怀素及其草书的什么特征?本文就这些问题作认真考论。
一、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之作考文献记载,李白曾作《赠怀素草书歌》,全文如下: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幛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i]对于李白此诗,《李太白文集》卷六、《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湖广通志》卷八十五、(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三、(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百三十三、(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四、《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等文献均有著录。
宋代朱长文《墨池编》有清康熙宝砚山房刊本、清雍正朱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版本,《中国书画全书》著录《墨池编》时采用雍正朱氏刊本,此本没有收录李白所作《唐僧怀素草书歌行》,但四库全书本《墨池编》不仅收录了李白此诗,朱长文还特别在文后注明“此篇本藏真自作,假名李太白,前人已有辨证。
”[ii]不同版本的《墨池编》针对李白《赠怀素草书歌》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版本收录,而有的版本没有收录,即便收录李白此诗,朱长文也注明此诗歌非李白所作,乃怀素自作,并称前人已有辨证。
朱长文生于1039年,卒1098年(一说1099或1100年),朱长文所言前人已辨析李白《赠怀素草书歌》乃怀素自作的“前人”需要进一步考证。
但与朱长文同时期的苏轼(1037-1101)已经明确指出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所作。
四库本《仇池笔记》卷上《论诗》有这样的文献记载:苏子美家有《长史书》云“隔帘歌已俊,对坐貌弥精。
”语既凡恶,而字法真亚栖之流。
曾子固编《李太白集》而有《赠僧怀素草书歌》及《笑已乎》数首,皆贯休以下,格调卑陋。
子固号有知识者,故深可怪。
[iii] 《仇池笔记》相传为苏轼所著,文中提及曾子固(曾巩)编写的《李太白集》中收录了《赠僧怀素草书歌》,苏轼认为此诗歌格调卑陋,属于贯休以下之人所作。
苏轼这观点在他的《东坡志林》卷一表述得更为详细:唐末五代文章衰尽,诗有贯休、齐已,书有亚栖,村俗之气大率相似。
如苏子美家收《张长史书》云:“隔帘歌已俊,对坐貌弥精。
”语既近凡而字无法,真亚栖之流。
近见曾子固编《李太白集》后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并《笑矣乎》数首,皆贯休、齐已辞格。
二人皆号有知识者,故深可怪。
如白乐天《赠徐凝》,退之《赠贾岛》之类,皆世俗无知者所托,此不足多怪。
[iv]苏轼的观点很明确,《赠怀素草书歌》的辞格属于贯休、齐已之类,不是李白的诗风,而曾巩编辑《李太白集》时收录此诗,令苏轼不解。
苏轼认为,像苏子美(苏舜钦)和曾子固(曾巩)都是有知识的人,苏子美不应该收藏“隔帘歌已俊,对坐貌弥精”这样署名张旭的诗书作品,因为这作品“语既近凡而字无法,真亚栖之流。
”同样,曾巩也不应该将《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等诗收入《李太白集》。
对于《李太白集》收录《赠怀素草书歌》等作品一事,陆游也曾指出不妥。
陆游《入蜀记》卷一载以及《渭南文集》卷四十四均有这样的记载:或曰《十咏》及《归来乎》、《笑矣乎》、《僧伽歌》、《怀素草书歌》,《太白旧集》本无之,宋次道再编时贪多务得之过也。
[v]从陆游的记载可知,《太白旧集》中没有收录《怀素草书歌》等诗作,是宋次道再编时贪多而导致的过错。
关于宋次道再编《李太白集》一事,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九十七这样记载:晁氏曰:“《李白集》旧十卷,唐李阳冰序。
咸平中,乐史别得白歌诗十卷,凡七百七十六篇,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
宋次道治平中得王文献及唐魏万所纂《白诗》,又裒唐类诗洎石刻所传者,通阳冰、乐史集,共一千一篇,杂著六十五篇,曾子固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vi]对于《李太白集》之事,《文献通考》记载更为全面,《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著录《李翰林集》二十卷时这样记载:陈氏曰:《唐志》有《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所录也。
今按阳冰序文,但言十丧其九,而无卷数。
又乐史序文称《李翰林集》十卷,别收歌诗十卷,校勘为二十卷,又于馆中得赋序书表赞颂等,亦为十卷,号为《别集》。
然则三十卷者,乐史所定也,家藏本不知何处。
本前二十卷为诗,后十卷为杂著,首载阳冰、史及魏颢、曾巩四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碑志,卷末又载《新史本传》、而《姑孰十咏》、《笑矣》、《悲来》、《草书》三歌行亦附焉。
复著东坡辩证之语,其本最为完善。
别有蜀刻大小二本,卷数亦同,而首尾专载碑序。
余二十三卷歌诗,而杂著止六卷,有宋敏求后序,言旧集歌诗七百七十六篇,又得王溥及唐魏万本同裒唐类诗诸编洎石刻所传广之。
无虑千篇,以别集杂著附其后。
曾巩盖因宋本而次第之者也。
[vii] 从这些文献记载可知,《赠怀素草书歌》的确是宋敏求(宋次道)再编《李太白集》时添加的,而曾巩当时也参与此事,主要考证李白书写诗歌的时间顺序。
从《文献通考》记载可知,三十卷本的《李太白集》中,已经将苏轼对《赠怀素草书歌》等诗作的辨证之语著录其中。
可见,在苏轼和陆游看来,《赠怀素草书歌》肯定不是李白所作,并且,这种观点得到普遍认可,明代杨慎在《丹铅余录》卷十的记载中验证了这事:愚考《韩与大颠书》刻石于灵山禅院,乃僧徒妄撰,假韩公重名以尊其道,亦犹怀素假李白歌称其草书独步也。
《怀素草书歌》,人皆信其非白作,而独《以大颠书》为出于韩,何哉?李白作歌赠怀素,不足以损白之名,而韩公以道自任一与颠书,则所损多矣。
[viii]杨慎的《升庵集》卷五十三也著录了这段文献,虽然文中个别词句略有不同,但观点一致,明代陈耀文《正杨》卷四也著录了这段文献。
杨慎在文献中将唐代僧人大颠杜撰韩愈书信一事与怀素杜撰李白《赠怀素草书歌》相提并论,并指出“《怀素草书歌》,人皆信其非白作”的情况。
从这句话可知,“《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所作”已经是定论了。
其实,对于韩愈写给大颠的书信,不仅杨慎通过考察灵山禅院所刻的书迹而断定是僧徒妄撰,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此事提出了明确的观点,他在《记欧阳论退之文》中写道:韩退之喜大颠,如喜澄观、文畅之意,了非信佛法也。
世乃妄撰退之与大颠书,其词凡陋,退之家奴仆亦无此语。
有一士人于其末妄题云:“欧阳永叔谓此文非退之莫能。
”此又诬永叔也。
永叔作《醉翁亭记》,其辞玩易,盖戏云耳,又不以为奇特也,而妄庸者亦作永叔语云:“平生为此最得意。
”又云:“吾不能为退之《画记》,退之又不能为《醉翁记》,此又大妄也。
仆尝谓退之《画记》近似甲名帐耳,了无可观,世人识真者少,可叹亦可愍也。
[ix]可见,韩愈《与大颠书》及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都是杜撰之作。
尤其是李白《赠怀素草书歌》,从写作时间来看,也是非常可疑的。
怀素生于737年,卒于799年,而李白生于701年,卒于762年,李白大怀素36岁,李白去世时,怀素才25岁。
百度词条“怀素”中称:“乾元二年(759),怀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
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其才,还为他写下《草书歌行》。
”编辑此词条的依据是一篇网络文章《唐代书法大家怀素是如何进入化境的》。
乾元二年(759)时,怀素只有22岁,而李白已经58岁了。
即便李白非常喜爱怀素而推崇他,也不可能称怀素22岁的草书就是“天下称独步”,李白再狂,也不会为了褒扬一个只有22岁的小怀素而放言“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从怀素的书法造诣来看,22岁的书法是很不成熟的,这时的作品不可能让李白将其与王羲之、张芝、张旭等人相提并论,更何况诗中还认为怀素的书法已胜这些大家。
从目前流传下来的李白书法作品《上阳台帖》可以看出,李白的书法水平很高,而且格调高雅大气。
北宋书家黄庭坚这样评价李白的诗书:观其藁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
白在开元、至徳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x]作为一位诗书盖世之人,李白不可能不会鉴别书法的优劣,他对自己的书法只字不提,怎么可能会在垂暮之年为一位只有22岁的小怀素写出如此狂妄的诗歌?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怀素自叙帖》中提及了当时十一位名流写诗歌称颂其草书,如果名震诗坛的李白果真写过《赠怀素草书歌》,诗歌中对怀素草书的评价又非常之高,为何怀素在《自叙帖》中只字不提呢?通过以上论述可知,苏轼、朱长文、陆游、杨慎等人都认为李白没有写过《赠怀素草书歌》,此作为他人杜撰,但是否真如《墨池编》所载“假李白之名而自撰”,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描述怀素草书“形似”之诗歌考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怀素自叙帖》中称,当时有不少诗歌称赞怀素的草书,这些诗歌涉及到怀素草书的“形似”、“机格”、“疾速”及怀素“愚劣”等方面,其中言及其草书“形似”的诗歌,《自叙帖》中这样记载: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