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2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Part 2: Pipeline high consequence areas identification code
2009-01-23发布2009-03-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5)
5 高后果区识别与评分 (5)
6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5)
7 高后果区管理 (6)
附录A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油气管道后果区评分表 (8)
附录C (10)
Q/SY 1180.2-2009
前言
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导则;
—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导则;
—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
—第6部分:数据库表结构;
—第7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数据收集导则;
—第8部分:效能评价导则;
本部分为Q/SY 1180的第2部分。

本部分参照SY/T6648《危险液体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和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并借鉴了美国完整性管理的经验。

本部分的附件A、附件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韶辉、冯庆善、刘志刚、冯伟、张永盛、王强、高强。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1 范围
Q/SY 1180的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本部分适用于对油气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 11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SY/T 6621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Q/SY 1180.1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Q/SY 118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地区等级class area
按管道沿线居民户数和(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等划分的等级,分为四个地区等级。

划分标准执行GB 50251中相关章节。

3.2
特定场所identified site
特定场所是除三级、四组地区外,由于管道泄露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潜在区域。

特定场所包括以下地区:
特定场所Ⅰ:医院、学校、托儿所、养老院、监狱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建筑区域。

特定场所Ⅱ:在一年之内至少有50d(时间计算不需要连贯)聚集20人或更多人的区域,例如集贸市场、寺庙、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剧院、露营地等。

3.3
潜在影响区域(PIZ)potential impact zone
指如果管道发生事故,其周边公众安全和(或)财产可能受到明显影响的区域。

4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4.1 气体长输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
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

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

c)如果管径小于或等于273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63Mpa,其管道潜
在影响半径按SY/T 6621相应分式计算。

d)如果管径大于711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大于6.4Mpa,则管道两侧各300m以内
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e)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4.2 液体长输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
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

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

c)管道两侧各5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d)管道两侧各50m内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以及航道和高压电线等。

e)管道两侧各200m内人口密集区,如城市、城镇、乡村和其他居民及商业区。

f)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工厂、易燃易爆仓库、军事设施、飞机场、海(河)码头、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要求的保护地区等。

g)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河流、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构)筑物。

h)管道两侧各15m内有与其平行铺设的底下设施(其他通道、光缆等)的区域,管道与
其他外部管道交叉处半径25m的区域。

5 高后果区识别与评分
5.1高后果区的识别评分标准见附录B中表B1,识别评分记录见附录B中表B2,统计结果按附录B中表B3要求填写。

5.2如同一高后果区区域,具备所列各条的多项内容,各项评分分值累加;如同时具备所列一条内容中的多个子类,则将各子类分值累加,累加分值无上限,并且将识别为高后果区的依据逐一列出。

5.3当识别出高后果区的区段互相重叠或相隔不超过50m时,作为一个高后果区段管理。

6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项目概述。

b)管道背景资料:管道本身情况,管道周边建筑物情况,人口密度及自然环境情况概述。

c)高后果区分析及结果。

d)结论及建议。

7 高后果区管理
7.1依据高后果区识别和排序结果,管道管理者应及时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实施风险评价。

7.2对已确定的高后果区,定期复核。

复核时间间隔一般为12个月,最长不超过18个月。

管道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高后果区再识别。

Q/SY 1180.2-200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区等级划分规定
按GB50251要求,根据沿线居民户数(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

相关规定下。

A.1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成长度为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按划定地段内的户数划分为四个等级。

在农村人口聚集的村庄、大院、住宅楼,应以每一独立户作为一个供人居住的建筑物计算。

a)一级地区:户数在15户或以下的区段。

b)二级地区:户数在15户以上、100户以下的区段。

c)三级地区:户数在100户或以上的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发展区
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

d)四级地区:系指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
设施多的区段。

A.2当划分地区等级边界线时,边界线距最近一户建筑物外边缘应大于或等于200m。

A.3在一、二级地区内的学校、医院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应按三级地区选取。

A.4当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的现有等级时,应按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评分表
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评分表见表B.1~表B.3。

Q/SY 1180.2-2009
表B.3 高后果区识别统计表
气管道填写对应的①~④。

油管道填写对应的①~⑧。

Q/SY 1180.2-200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主要内容
C.1项目概述
C.1.1项目来源
C.1.2工作目的及内容:明确此次项目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

C.1.3工作方案及实施情况:介绍进行此次高后果区识别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形式、实施进度、并说明识别的依据,以及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单位、审核人/单位。

C.2管道背景资料
C.2.1管道工艺概况:介绍管道本身工艺情况。

C.2.2管道周边人口建筑物情况:对管道周边建筑物情况、人口密度等情况进行描述。

C.2.3管道周边自然环境情况:对管道周边自然环境情况进行描述。

C.3高后果取识别及结果
对高后果区识别结果进行叙述,并针对高分值高后果区段以及有重大影响区段进行着重论述,分析出其主要识别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该区段提出减缓措施。

C.4结论及建议
总结高后果区识别结果,提出高后果区的减缓措施用建议。

C.5附录
C.5.1高后果区识别图。

C.5.2高后果区识别列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Q/SY 1180.7—2009
*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
880×1230毫米16开本0.75印张17千字印1—2000
2009年3月北京第1版 2009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6594 定价:11.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Q/SY 1180.7—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