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要求目次前言......................................................................................................................引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诚信管理体系要求 (2)4.1 原则 (2)4.2 诚信方针 (2)4.3 策划 (3)4.4 实施与运行 (4)4.5 检查和改进 (5)4.6 评价与声明 (6)引言诚信是食品工业企业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也明确了食品工业企业应遵循的诚信原则。
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及实施以法律为保障、责任为基础和道德为支撑的诚信管理体系,可确保其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本标准结合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特点、资质条件、员工素质、经营能力、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合同履约、社会责任、信用付款(偿债)能力等要求,对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因素与失信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持续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食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食品工业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诚信管理体系时,应以质量诚信为主线,以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诚信制度,形成企业诚信教育机制、诚信因素识别机制、体系运行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征信评价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将诚信理念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并遵循图1所示的运行模式,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融合(如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良好生产规范等),并建立必要的诚信档案。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和实施诚信管理体系时的基本要求。
图1 本标准的诚信管理体系()模式注:-方针:指诚信方针,是食品工业企业对诚信承诺遵守的原则,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的整个过程;-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方针所期望的结果;-运行:对策划结果予以实施运行;-检查:根据诚信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要求,对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评价:包括了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及实施诚信管理体系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征信评价;-征信:验证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改进:采取措施,以保证诚信管理体系有效。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及实施诚信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企业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诚信因素信息,制定和实施诚信方针与承诺目标,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诚信管理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愿望的食品工业企业: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诚信管理体系;b) 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诚信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诚信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包括:——进行自我评价并作自我声明、寻求食品工业企业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寻求外部对其诚信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审核(或注册)。
d)本标准同样适用于烟草制造业和与食品相关的组织,如:原辅料供应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食品检测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2117 信用基本术语23791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23793 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26001 诚信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 术语和定义22117 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诚信组织运行活动中对承诺的履行与可信度的依存关系,包括顾客、供方、其他相关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其运行活动包括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等,涉及的相关方包括员工、顾客、供方、工商和税务等。
【引用26001:2008】3.2诚信环境诚信环境是对一个组织的诚信氛围所给出的一种评价,包括其诚信服务意识、诚信经营状况和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3.3诚信管理体系()用来制定和实施诚信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诚信管理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涉及食品工业企业组织机构、诚信体系策划、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4诚信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诚信价值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诚信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诚信目标和诚信指标提供框架。
3.5诚信目标食品工业企业依据诚信方针规定的所要实现的诚信目的。
3.6诚信指标由诚信目标产生,或为实现诚信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往往根据针对失信治理方案的结果设定。
3.7诚信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影响企业诚信度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诚信因素直接作用在食品工业企业的活动(签约、宣传、承诺和公益行为等)、产品或服务上。
3.8诚信绩效组织对其诚信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测量的结果一般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报告文件。
注:可对照组织的诚信方针、诚信目标、诚信指标及其他诚信绩效要求的结果进行测量。
3.9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食品工业企业,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0内部核查客观地获取信息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选定的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4 诚信管理体系要求4.1 原则食品工业企业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诚信管理体系,并将实现相关要求、界定诚信信息和诚信管理体系的范围形成文件。
在食品工业企业实施该体系过程中逐步形成诚信教育机制、诚信因素识别机制、体系运行机制、征信评价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
4.2 诚信方针食品工业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诚信方针,确保其满足:a) 与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要求;b) 适合食品工业企业生产、服务、安全和保障的要求;c) 失信预防和持续改进;d) 为诚信目标和指标提供方向;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f) 传达到相关人员;g) 能为社会公众所获取。
4.3 策划4.3.1 基本要求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和实施诚信管理体系时,应识别其生产、服务、安全和保障活动中与诚信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要求,并满足:a) 及时获取这些要求,确保有效;b) 确保这些要求应用于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c)通过内部制度的确立,确保诚信管理从策划、采购、生产、储运、营销、服务等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4.3.2 诚信因素食品工业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诚信因素识别程序。
食品工业企业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诚信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诚信因素。
诚信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生产经营、产品供应、广告宣传和服务等活动中涉及的诚信因素,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控制,特别是微生物、药残、重金属、环境污染物、违法添加物等;——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包材、标识管理;——仓储、物流管理;——其他。
b) 与新项目有关的诚信因素,包括:——新产品配方与预期用途;——技术改造;——其他。
c) 影响诚信的其他因素。
诚信因素识别程序应形成文件,并适时予以更新。
4.3.3 社会责任食品工业企业应以多种方式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完善诚信管理体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以充分满足:a)提供安全的食品;b)依法纳税;c)依法执行劳动合同、保险;d)符合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平衡等要求;e)公共安全。
适用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a)惠农、扶贫;b)将社会责任传达、影响到相关方;c)慈善救助、公益捐赠;d)文明传承教育及其他公益活动;食品工业企业应保持相关的记录。
4.3.4 诚信文化建设食品工业企业应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诚信文化建设应包括:a)质量安全责任感;b)企业价值观;c)员工归属感、荣誉感;d)企业团队精神;e)企业诚信环境;f)与相关方的关系等。
4.3.5目标、方案和指标食品工业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有关组织机构和职能,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诚信目标、方案和指标。
食品工业企业在建立诚信目标时,应符合诚信方针,并考虑:a) 重要诚信因素;b) 适宜时,制定量化指标;c) 财务、信用状况;d) 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4.3.6 文件诚信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 诚信方针、目标和(或)指标;b) 对诚信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c) 对诚信管理体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描述的相关文件或查询途径;d) 对诚信因素实施有效管理及控制所需的管理文件和记录;e) 其他。
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为本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基础设施和财力等。
食品工业企业应有效开展诚信管理,对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内部责任追究、内部失信预防与惩戒公示等制度,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最高管理者应任命诚信负责人,明确规定其职责和授信权限,以确保:a) 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诚信管理体系;b) 报告诚信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c) 协调处理相关方投诉;d)负责内部诚信信息管理。
4.4.2教育、培训和能力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确保自身及其员工具有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障全员和代表企业工作的人员具有诚信意识、职业道德、安全管理和相应规定的资质与能力。
食品工业企业应提供与诚信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包括对食品质量安全和诚信体系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员工理解:a) 诚信方针和诚信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 个人在诚信管理方面的作用与职责;c) 个人对企业诚信的影响以及个人工作改进带来的效益;d) 违背诚信规定的后果;e) 失信行为对个人的影响。
食品工业企业应保持相关的记录。
4.4.3 信息交流与控制食品工业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诚信信息交流与控制程序,规定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内容、范围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