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城”——福州大学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各地大学城的建设,对周边地区产生诸多的影响,本文以福州大学城为例,通过对大学城周边几个村庄的群众进行访谈、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街的形成、对周边产业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察大学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大学城建设与社区和谐建设的对策。
【关键字】:福州大学城影响周边地区一、调查背景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的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号召下,各地大学城纷纷开始建设,福州大学城建成后对周围地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它与社区共同发展的历程能够彰显整个城镇化过程。
本文在全国大学城建设浪潮与全国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对建设大学城与周边社区和谐共同发展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社区的和谐建设有参考之用。
二、调查区域概况与调研思路1.调查区域概况福州大学城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建平村、蔗洲村、马保村等一带,占地十四点五平方公里,背靠旗山、与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隔乌龙江相望(如图1所示)。
现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华南女子学院等九所高校有大学生约25万。
2.调研目的大学城的建设必定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周边地区的环境同时也会对大学城产生影响。
如何在建设中避免不良的影响?如何使得大学城与周边地区和谐共处、双赢共利?调查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与现场勘查了解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的各种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城市建设方面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大学城的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调查大学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而研究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
希望对社区的和谐建设有参考之用。
图1 调查区域图3. 调查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次调研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四种方法进行资料搜集。
调查前期,以文献查询为主,搜集城市发展、大学城的建设相关论文和政策信息研究。
对所选择的调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福州大学城及其周边情况等进行初步认识。
第一轮调查:我们在调查区域内随机抽样10个居民,进行深入访谈,在访谈中确定研究思路,得出调查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第二轮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的体会,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95份,居民发放47份,有效问卷42份。
学生发放48份有效问卷45份。
有效率为91.58%。
三、大学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1.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城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很多本地居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政府为了补贴农民新建了大学新区安置房,大学新区安置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3万平方米,入住1685户7582人。
即将建成投入使用8.1万平方米,其中马保5#三期安置点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共建303单元,主体单体验收完成;建平1#二期安置点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共建396单元,室内装修、水电安装基本完成。
政府的安置促进大学城的城市化进程。
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路人在工程学院与师范大学之间的小道上图3:大学城建立前后对居民生活作息的影响28.60%71.40%0.00%20.00%40.00%60.00%80.00%没有影响有影响图3:大学城建立前后对居民生活作息的影响经常看到群众在那跳舞健身娱乐。
职业的改变体现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查显示在大学城建立之前居民从事务农的占4.8%,从事做生意的占64.3%,从事打工的占26.2%,从事其他职业的占4.7%,在大学城建立之后居民从事务农的几乎没有,从事做生意的占85.7%,从事打工的占11.9%,从事其他职业的占2.4%,(如图4)数据显示居民的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体现了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调查中发现71.4%居民反映大学城的建立对他们的生活作息产生影响。
(如图3)同样体现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数据来源:2011年3月于福州大学城问卷调查2.学生街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大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渴望有更丰富的空间可供交流、休闲、娱乐、接触社会,学生街在这样的需求下渐渐形成,这样的街区位于学校的周围,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有其待定的功能趋向,是学生相互交流,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同时也给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
大学城共有6条学生街,工程学院学生街、师大学生街、福大学生街、医大学生街等(如下图)学生街的存在使周围居民的收入提高,调查显示76.2%的居民认为大学城的建设提高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
(如图5)。
同时学生街的形成也给学生和周围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正是大学城的建设刺激了学生街的形成。
位于师大旁的学生街 位于江夏学院旁的学生街位于工程学院的学生街位于福大的学生街图4:大学城建立前后居民职业对比0.00%20.00%40.00%60.00%80.00%100.00%务农做生意打工其他大学城建立前居民职业现在居民职业图5:大学城的建立使居民的收入提高有提高76%没有提高24%3.对周边产业的影响大学城的建设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大学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饮食业的发展。
在大学城建立以后,各类的饮食业以及服务业相继进入大学城,同时对当地的村民的收入结构改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城的建设对周边地区本土根雕产业、对周边房地产业、对周边高新产业等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3.1对周边地区本土根雕产业的影响大学城的建设对当地的本土产业根雕产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上街根雕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学城落户上街,让上街更多被征地农民加入根雕行业,文化的熏陶与根雕多年来的利好效应,让上街的根雕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
在大学城建立前根雕工厂有200家左右,到了大学城建立后的2009年,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增加到600家左右。
市场产值从大学城建立前的3千万元左右到2009年市场产值约3亿元。
销售方式从以前的外销为主到目前的内销占据完全主导地位。
3.2对周边房地产业的影响闽侯上街镇,这块地理位置上虽与福州市区仅一江之隔的区域,过去在多数人眼里是一块“乡下”土地。
但自从大学城落户闽侯上街后。
大学城的建设不仅让上街脱去了农村乡镇的外衣,以福州文教重地的姿态进行建设,也拉近了其与人们的心理距离。
福州大学城的兴建与落成,不但炒热了上街地皮,也让原本就被人看好的金山一带地价迅速升温,甚至福州江滨一带的地价也会感觉到大学城传递来的“热量”,例如金山新区的一幅地块卖出了每亩141万元的高价。
闽都大庄园、金桥花园、绿洲家园等楼盘相继在大学城开发,之后陆陆续续有很多的楼盘在大学城诞生。
(如图6)位于江夏学院旁的楼盘位于福州大学旁的楼盘位于福州一中旁的楼盘位于福州一中旁的楼盘图6 大学城附近的楼盘3.3对周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图7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位置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范围北至金上路,划用地面积约12.34平方公里。
(如图7)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选址毗邻福州大学城,因为这里集聚了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博士后工作机构,可充分发挥大学城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为建设研发中心,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实现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创造条件。
使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统一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大学功能的扩展。
4.对交通的影响村里的泥路大学城周边的柏油路大学城的建设给当地村民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设施,随着大学城的建设,公路可以方便的到达大学城,这些为当地居民收入提升创造了有力的硬件条件,大学城建设以来当地的交通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橘园洲大桥、洪塘大桥、浦上大桥等加强了当地村民与福州市区的联系,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硬件质量,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城建立之前居民每个月出去一次的占35.7%,每周出去一次的占33.4%,每天出去的占9.5%,几乎不出去的占21.4%。
大学城建立之后居民每个出去一次的占33.4%,每周出去一次的占61.9%,每天出去的占2.4%,几乎不出去的占2.3%。
(如图8)从数据中反映出交通的改善使得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图8:大学城建立前后居民出行频率对比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一个月一次一周一次每天几乎不大学城建立前现在数据来源:2011年3月于福州大学城问卷调查5.对周边地区卫生环境及形象的影响大学城的建设规模较大,每个学校的建设必定会有配套的体育设施、生活设施。
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有一定的发展,高校的建设都是高密度的高楼的建设,高校的每栋楼都是请知名设计师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使得这一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这一地区的整体形象。
(如下图)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江夏学院 工程学院在卫生方面也有巨大的改善,在现在的周边的村庄中可以看到成堆成堆的垃圾(如下图)许多村子都有垃圾堆死角,没人去清理,严重的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整体形象。
大学城的进驻,使得整个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改善,在大学校园内不会有类似的垃圾堆。
调查数据显示11.9%的居民认为大学城建立以前的卫生状况好,88.1%的居民认为现在的卫生状况好。
(如图9)9.5%的居民认为大学城建立以前的环境好,90.5%的居民认为现在的环境好。
(如图位于江夏学院旁的村子湖边垃圾堆位于福大旁的村子湖边垃圾堆位于江夏学院旁的村子某处的垃圾堆位于工程学院旁的村子湖边的垃圾堆数据来源:2011年3月于福州大学城问卷调查6.对人文景观的影响人文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大学城区内绿化资源丰富,其中包括乌龙江、湿地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这里教育资源丰富,有福州大学、师范大学、医科大学、工程学院等高等学府。
大学城的建设主要是各高校中各种风格的建筑群以及标志性建筑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大学城成为不同校风、学风和文化的融汇地. 福州大学城又有自然景观的优势,园区规划中人文景观与地理风情的结合、教育园区与生态园区的共生效应给周边地区增加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如下图)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7.文化的影响大学城是大学的联合体,社区文化品位高,人员各方面素质高,这就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这一区域呈现出高品位的学术文化氛围、多样的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
大学城的建设让每个学校都有相应数量的体育文化设施,居民可以使用高校中体育文化设施,增加居民的素质。
调查显示55.9%的居民偶尔去大学校园散步,7.1%居民经常去大学校园散步,33.4%居民几乎不去大学校园散步,(如图12)随着大学校园的各种体育图10:大学城建立前后环境对比以前好, 9.50%现在好, 90.50%以前好现在好图9:大学城建立前后卫生状况对比大学建立前比较好, 88.10%现在好, 11.90%大学建立前比较好现在好图11:居民讲方言比普通话少,是88.10%,否11.90%福州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调查文化设施的完善,会有更多的居民利用大学校园的体育文化设施,使得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