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考研指南--中国现当代文学我的考研路提起考研,大家一定会觉着,这是一条很长很累的路,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的。
但考研却吓不走那些敢于追梦的人。
当然,中国还是有很多有梦想的人,所以你看到的是考研大军一年比一年壮大,看着前方的独木桥,你又开始了自我怀疑,想着竞争力这么大,自己到底能不能过,别告诉我你不在乎结果,付出了,当然会想有收获,人之常情。
我当时想着,自己能体会考研的过程,不在乎结果走这一程,心态特别好,可是,走着走着,有些事就变了,我就开始告诉自己,要冲着结果全力以赴,不可以抱着试一试,体验考研的想法。
我开始有些焦虑,有些浮躁,我想,这才是常态的过程吧,自此,我才真正走近考研。
我是在二月份决定要考研的,但真正开始却是在四月份,真正投入是在七月份,告诉你们这个过程是想你们有前车之鉴,不要像学姐一样白白浪费太多时间。
想好了,下定决心就要去做,果断一些。
当你无所畏惧的向前走时,就会发现,原来没有你想象的或是别人告诉你的那么难。
这样,在前期时,你便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不至于你后来回忆起来时,为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而后悔,要是当时我怎样怎样就好了,人生没有如果……想好了立马去做。
至于怎样做,学姐会简单介绍一下,但只能是参考,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学习也是因人而异的。
开始复习时,恰逢石家庄夏天的高温,自习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吹的全是热风。
经常是学着学着,自习室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那时,我每天想的就是多做题、多看书,按时完成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
白天一丝不苟的学习,夜里也不得清静,我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在考场答题,又答得一塌糊涂……那段时间过得浑浑噩噩。
经过三个月的坚持,我习惯了单调的备考过程:没有周末,几乎每天都是不变的重复。
国庆节以后,由于自我加压,任务变得更重;各科的真题一遍一遍地演练总结,专业课更是不敢有放松,一直看书做总结笔记;当然辅导班也想过,咨询过xx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帮我解答了不少疑惑,尽管因为囊中羞涩我最后还是没有报他们的辅导班,在此对xx的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
10月,英语陆续开始做模拟题,专业课和政治仍是看书并做总结笔记;11月,仍继续做模拟题。
就这样坚持到12月,我已经把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做了厚厚的几本笔记,基本完成了最后的冲刺总结与练习;政治李凡政治新时器和真题也看了几遍,并研究了答题套路。
尽管如此,考试的那两天我很不顺利,身心备受煎熬。
答完英语,信心被削去一半;考完政治,心中顿时感觉大势已去;下午的专业课,由于题量增大,题目难度增加,更是硬着头皮狂写三个小时还没完全答完。
考完后,我懊恼地奔回宿舍,一个人躲在墙角发呆,那感觉很不好,接下来等待结果的日子,虽然备受煎熬,可我还是要忘却初试的不如意,也不刻意去关注成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复试准备......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收获,虽然我勉强进入复试,但还是顺利通过复试,实现了在辽大求学深造的梦想。
追求理想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即使过程很痛苦,即使你很怀疑自己你现在还很差,还不具备一个优秀研究生的素质。
要不然考研还有什么用呢?你去考研,就是为了完成逆袭,从一般到优秀,从一个整天昏昏沉沉的到一名具有研究、科研精神的研究生。
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但要坚持,把每一步走好,胜利的果实自然就送到你手里的!目录第一章考研必备常识1.1辽宁大学专业目录.........................1.2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大纲...........1.3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1.4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 ........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2.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综合介绍.................2.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就业解析.................2.3 辽宁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对比分析.....第三章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解析3.1 报考数据分析..............3.2 复试信息分析..............3.3 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4.1 参考书目分析..........4.2 真题分析................4.3 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整体复习规划(全年个人版)5.1 政治英语数学复习技巧5.2 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 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复试经验说明6.1 复试公共部分(礼义、常识、口语等)6.2 复试专业课部分6.3 心态调整小贴士第三章考研必备常识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①初试参考书目业务课一参考书目:《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业务课二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古代文学作品选②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于景祥、许志刚,辽海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钱谷融、吴宏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文学概论一、导论: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2、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2、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四、文学的性质1、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2、文学是审美的艺术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第三编文学活动的构成六、文学创作1、文学创作过程2、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3、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七、文学作品1、文学作品的语言2、文学作品的形象3、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4、文学作品的意蕴5、文学作品的体裁八、文学接受1、文学接受的构成2、文学接受的过程3、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九、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3、文学批评实践第四编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十、文学的历史演变1、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2、文学的历史发展3、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十一、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求: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众多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论争等的把握,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能够灵活运用当代理论观点和审美眼光评价分析各类文学现象,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一章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一、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革命的发生;各类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新社团的创立;早起新文学的理论建设;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势等。
二、现代文学之父——鲁迅鲁迅的生平、文学道路、文艺思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等。
三、第一个十年的小说问题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乡土小说等各类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四、第一个十年的诗歌新诗的诞生、早期白话诗;郭沫若的生平、文学道路、诗歌创作;新月派诗歌;早期象征派诗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五、第一个十年的散文言志派散文;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创造社作家散文;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六、第一个十年的戏剧现代话剧的诞生;田汉、丁西林等早期话剧的开创者及他们的创作。
第二章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一、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二个十年文艺运动发展的线索;无产阶级文学思潮、民族主义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及对立论争;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势。
二、第二个十年的小说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的小说创作;京海论争及京派与海派小说;左翼小说。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四、第二个十年的散文鲁迅杂文;京派的散文;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闲适的小品文;各类报告文学与游记。
五、第二个十年的戏剧走向广场的戏剧;剧场戏剧的确立;曹禺、夏衍、李健吾的戏剧。
第三章第三个十年(1937-1949)的文学一、文学思潮与运动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势。
二、第三个十年的小说路翎、赵树理、张爱玲、钱钟书、老舍、巴金等小说创作;后期浪漫派小说等。
三、第三个十年的诗歌艾青的诗歌;七月派、九叶派以及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
四、第三个十年的散文报告文学的勃兴;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小品散文的多样化。
五、第三个十年的戏剧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与繁荣;第四章 1949—1976的文学一、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50年代、6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艺思潮。
二、 50年代、60年代小说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柳青、梁斌、杨沫的长篇小说创作;李准、茹志娟的短篇小说创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小说。
三、 50年代、60年代新诗50年代、60年代新诗概述;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四、 50年代、60年代戏剧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
五、 50年代、60年代散文50年代、60年代散文概述;杨朔、秦牧、刘白羽第五章 80年代、90年代的文学一、文学思潮80年代文学思潮;90年代文学思潮。
二、 80年代小说80年代小说概述;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等;王蒙、刘心武、陆文夫、高晓声、蒋子龙、张洁、谌容、汪曾祺、邓友梅、冯骥才、张贤亮、张承志、韩少功、莫言等;马原等人的先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