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藻治理新技术.

蓝藻治理新技术.


• “等离子体放电”剿灭蓝藻 •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黄青研究员
带领的团队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体有害微生物, 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高效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毒素。 • 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放电是得到低能带电粒子的一种 重要方式,其放电过程产生带正电的离子和负电的电 子,能量可达上千电子伏特,它们与水分子碰撞可以 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等,并且伴有紫外线,能氧化降 解水中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高级氧化水处理 技术。 • 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具有综合优势,即在杀灭蓝藻细 胞的同时又能把藻细胞释放的毒素降解去除,同时, 研究阐明了其中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为等离子体水处 理新技术及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
• 首先是一种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专利号为 CN100554170C。配方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石膏粉 30%~40%,凹凸棒石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 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 ) 20%~40%,腐殖酸钠 30%~40%。 • 使用方法为将该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用10~20倍水调 成悬浮液,并搅拌均匀,泼撒于蓝藻过度繁殖的水体, 每次施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3~10克水体浮游生态调 节剂。根据水体的状况可多次施用本水体浮游生态调 节剂,各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0天~40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008年9月杏花公园工作人员乘船往水中洒一 些生物制剂,水体明显比以往清澈不少。采 用的技术是复合酶治理方式,技术来自美国, 在北京等城市的水治理中都取得过很好的效 果。据介绍,通过复合酶分解水中污染物, 同时破坏藻类的细胞结构,释放溶解氧,形 成良性的原生态平衡。13天的试验后,公园 水中50%到60%的藻类被杀灭,23天杀掉 80%到90%的藻类。
• 等水葫芦快要枯萎时,就进行打捞,打捞上 来的水葫芦有很多用处。研究所做过实验, 将紫根水葫芦的叶子拿来喂鸡、鸭、猪等禽 畜,发现这些禽畜还很喜欢吃。此外,紫根 水葫芦还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清华大 学和昆明理工大学曾做过实验,发现紫根水 葫芦根系吸附重金属能力很强。

2013年9月,在巢湖边上的“蓝藻治理中试 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 “化蓝藻为泥土”实验,这种技术能将蓝藻 转化为泥土的纳米粉末极细,每克就能够覆 盖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面积,范崇政研究团队 制作了5种材料在4个水池中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水池中的蓝藻密度最高达到每升一亿个 之多。但实验池中的水是死水,巢湖却是活 水,漂浮的蓝藻也会随着风向流动,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考虑动态平衡控制蓝藻等问题。
• 目前用于消除水体蓝藻过度繁殖现象的技术包括化 学除藻法,微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以及生态治理的 方法。 • 化学除藻法就是在水体中投加杀藻剂,该方法立竿 见影,但难以治本,并且二次污染严重,如 CN1214204公开了一种“江河、湖泊、池塘用的粉 末除藻剂”,这种除藻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沸石粉 的絮凝、吸附作用除藻,药剂使用量大,所用的聚 合氯化铝本身对水产动物有一定危害,而且只是单 纯除藻,将蓝藻和其他藻类一同除去,对水体的藻 类生态结构不利。 • 微生物方法就是通过投加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 菌制剂等),与蓝藻争夺营养,减少蓝藻密度,这种 方法是一种环保型治理方法,无二次污染,但效果 不稳定,外源微生物通常难以得到较好的生长繁殖。
• 2012年6月炎炎夏日,日益攀升的气温使得环 城河水域的蓝藻开始有大面积暴发的迹象, 快速增长的蓝藻对水质和水生物具有极大的 危害,也影响了市民的游园。据介绍,环城 公园采用泼洒漂白粉的方式来治理雨花塘及 银河水域的蓝藻。因为漂白粉不仅药价低廉, 而且治理效果明显,对水生物也基本无损伤, 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且工人也较容易上手。
• 评价
• 目前在水污染处理中,等离子技术与臭氧技术,通过 氧化等方式治理污染物,效果显著。但要让这些技术 成果快速转化为工程化应用,大规模开展治理水体时, 就需要有合理的,高效低成本的工艺配套来使其能落 地生根,发挥其科技治理水体的功效。如果技术非常 先进,但由于无成熟的工艺路线或成本、实施环境等 因素制约了其在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那技术只能停 留在悬浮状态,不能落地。 •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如果能把污染源切断,以预防为 主,不给蓝藻水华暴发创造条件,那就不需要去讨论 蓝藻治理了。从长远来看,针对蓝藻的治理技术只会 是阶段性的研究,最终科学家们会将治理蓝藻的时间 和精力更多转向健全水生态系统,新建备用水源,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 效果分析
• (1)石膏粉和凹凸棒石粉的吸附、絮凝作用,可降低 藻类密度,提高水体透明度;运用腐殖酸钠对水体中 微量元素的络合作用,可提高其它单细胞藻类(如绿藻、 硅藻)对中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增加藻类多样性,抑 制蓝藻的过度繁殖,降低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微囊藻 毒素主要由一些有毒蓝藻产生),使藻类生态趋于合理。 • (2)该生态调节剂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且其中的腐 殖酸钠对水产动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助长作用,适于在 水产养殖的水体中使用;并具有药剂使用量较小,容 易实施的优点。 • (3)该发明的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及其应用可有效地改 善城市湖泊、河道(缓流河道)环境,改善景观效果,也 可用于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 物理方法就是安装水泵、增氧机等手段增加水体流 动,减少藻类繁殖,这种方法通常只是一种辅助措 施,能耗较高。 • 生态治理方法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构建水生植物、水 生动物、以及水体微生态系统,形成较好的水生生 物链,使营养盐得到良性循环,保持水体中较低的 营养盐浓度,最终达到避免蓝藻过度繁殖的目的, 生态治理方法对大型水体是一种理想的蓝藻治理方 案,但对受到场地、资金限制的小型污染水体,工 程实施和管理难度较大。
蓝藻治理新技术
——黄建伟
• 湖泊、河道中蓝藻过度繁殖,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 的一个环境问题。在高密度水产养殖池塘水体中, 也经常出现蓝藻过度繁殖的现象。水体蓝藻过度繁 殖不仅影响景观,也严重影响水体使用功能,在水 产养殖水体中蓝藻过度繁殖,将直接危害养殖生产。 • 蓝藻过度繁殖现象主要是由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 大、比例不当,在高温天气诱发而引起的。控制蓝 藻过度繁殖现象,是水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 紫根水葫芦治污
• 紫根水葫芦是普通水葫芦的改良品种。该新种的特点 是抑制叶片生长,其叶片只有普通水葫芦的十分之一 大小;根系发达,长达80厘米左右,并可保持长达 一年以上的时间不腐烂;根系以紫色为主,新根尖白 色为辅。
• 滇池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钾等,而植物生长需要 这些营养元素。紫根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 滇池水体里的氮、磷、钾等污染物。紫根水葫芦每年 开花两次,能快速生长到成熟期,栽种下去25天就会 增加1500倍的微生物。 • 水域总共分为四个区域,一是交换区,也就是污染还 比较严重的地带;二是缓冲区,这片的污染和治理基 本平衡,不会加重污染;三是治理区,是栽种紫根水 葫芦开始起作用的区域;四是核心治理区,是已经没 有蓝藻,水质达到4类或3类的区域。3类水标准,就是 指已经达到国家饮用水源头标准,经过自来水厂的加 工就可以喝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