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

蓝藻的治理
1.蓝藻的概念
蓝藻(blue-green algae)又名蓝细菌、蓝绿菌、蓝绿藻、黏藻、蓝绿藻,在生物界划分为蓝藻界、蓝藻门,还将其分为色球藻纲、藻殖段纲,属于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或产生孢子以无性繁殖。

2.影响蓝藻产生的因素
蓝藻在水温25—35℃时,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所以温度是影响蓝藻暴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蓝藻生长的水体中必须含有有机磷,也就是说的养殖水体中,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等水域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3.蓝藻的主要危害
(1)绿潮现象
在一些富营养的水体中,在夏季当温度处于20-35℃之间时有些蓝藻会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层,人们常称之为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2)产生毒素
在某些特定区域内蓝藻会产生藻毒素,蓝藻毒素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等部位,而且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4.蓝藻的治理方法
(1)物理除藻法
物理除藻法包括人工打捞法、机械打捞法、絮凝沉淀技术、粘土除藻等。

人工和机械打捞往往采用截流的方式在蓝藻生长爆发期进行打捞,减轻蓝藻对水域水体的危害。

絮凝除藻是应用絮凝原理,利用除藻物质的胶体化学性质,将藻类絮凝沉降到水体底部或加以回收。

粘土除藻是通过阳离子交换以及凝集作用将藻细胞和颗粒凝聚沉降到水底,可以迅速的降低水面藻细胞密度[1],缺点是粘土除藻会对水域产生二次污染,不适用于浅水水域。

(2)化学除藻法
化学除藻法包括化学灭杀法、化学絮凝沉降法、光降解法、光催化氧化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化学絮凝沉降法。

其中化学灭杀法通过化学药剂的作用对蓝藻产生消杀作用。

化学絮凝沉降法是利用高铁酸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化剂等使得藻类细胞分解,但此方法存在二次污染的缺点。

光降解法是利用紫外线对藻类细胞的毒素进行消杀,并且紫外线越强,对藻类的消杀效果越好。

光催化氧化法效果优于光降解法,而且操作简单,易实现。

(3)生物除藻法
生物除藻法主要采用微生物治理法、食藻生物治理法、水生植物抑制法等。

其中微生物治理法是利用可以溶解藻类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的特异性来溶解蓝藻。

食藻生物治理法是在蓝藻生长旺盛的水域引入蓝藻所在食物链上端的生物物种,对蓝藻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

水生植物抑制法是从生物对于食物和生存领域的竞争方面来抑制蓝藻的生长。

应为某些特定的水生植物会从水生植物从营养竞争、沉降污泥和释放抑藻素三个方面来抑制藻类种群繁殖[1]。

(4)综合处理法
综合处理法包括生化综合除藻法、光催化纳米TiO2治理蓝藻、生物膜处理与其他工艺联用除藻。

生化综合除藻法是将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合成分的生化混合物“环水-355号生化复合抑藻剂”喷洒在水体中[1],能适当的调节水体的成分,增强其抑藻功能,并持续的作用于藻类,有效地控制蓝藻的异常繁殖。

光催化纳米TiO2治理蓝藻方法是以太阳光或长波紫外线为催化光源,在蓝藻“水华”中产生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反应的除藻方法。

在生物膜处理与其他工艺联用除藻法中臭氧、生物陶粒对与蓝藻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印,梁止水.蓝藻治理方法概述[J].污染防治技术,2011,24(03):66-68+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