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世界海洋和陆地各占百分比;海陆分布大势。
2.洋、海、海峡的概念;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海底地形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3.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特征;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典型代表和特点。
自主学习:
一.仔细阅读课本第39---40面完成下面练习:
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_____%,陆地占___%。
2、仔细阅读课本第40面的黄色字体完成下面练习。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_____,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_____,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_____,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__,最小的大陆是_____,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
3.看课本第41面图3.5《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1)在图上圈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其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_____(东或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_____(东或西)半球,南极洲跨_____半球。
4.阅读图3.6《七大洲的陆地轮廓及面积比较》填写七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课本第42面图3.7和图3.8
亚、欧分界线是:_____山脉、_____河、_____山脉、____海峡,
南、北美分界线:_____运河
二、看课本第43面表3-1 《四大洋面积比较》回答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合作探究:
1.看图3.1《地球卫星图片》为什么把地球比喻成水球?
2.读图
3.3《南北半球海陆比例图》可知: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海洋集中在_____半球,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_____(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3.在《地图册》第1-2面找出洲与洲的分界线
(1)亚、非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
(2)亚、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
(3)南美、南极分界线:___________海峡
(4)欧、非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__海
4.请为大家设计一条从我国上海出发的环球旅游路线,并写出途中经过的大洲和大洋及运河或海峡.
5.四大洋中:①太平洋________最大、跨__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
②大西洋:呈“_____”形。
③印度洋:全部位于_____半球。
④北冰洋:__________最小、_________(经度、纬度)最高、跨__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
七大洲中:亚洲__________最大、跨__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
大洋洲面积_____。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跨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_________(经度、纬度)最高。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完全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B南美洲、非洲 C欧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
2、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是海洋
3、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A、大洋洲、北冰洋
B、大洋洲、印度洋
C、欧洲、印度洋
D、南美洲、印度详
4、位于三个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
洋D、印度洋
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6、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二、综合题:
1、读亚、欧、非洲分界图1完成下题:
A 洲、
B 洲、①山
②河、③山、④海、⑤海峡。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2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②③
(3)图中甲处为运河,它是与洲的
分界限。
乙处为运河,它是洲与洲
的分界线。
(4)七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气候最寒冷的是_______洲。
课题: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并归纳造成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
2、学生能通过读图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4、学生能通过读图说出喜马拉雅山、太平洋、大西洋等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趋势。
自主学习:
(一)用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那么海陆变迁的原因:
1、读教材4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2)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沧海桑田
B、海枯石烂
C、瀚海成沙
D、钻井采油
2、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读44页“知识之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3、归纳提高:海陆变迁的方式有、和人类活动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以及证据:
1、阅读45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45页图3.9
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
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依据是:
3、读45页图3.10“大陆漂移示意图”,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它的周围是。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为什么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看书P46图3.1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分别是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
各个板块处于不断地之中。
3、从P47图3.12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板块边界上,板块的运动方向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
4、从P47图 3.12上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说明板块运动特点是: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四)、学以致用:
1、读地图册和P46图3.10,从板块运动方向上考虑,完成下表:
2、分组讨论、交流:当地震发生时,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该怎样做?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
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冰雪覆盖的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煤,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随着大陆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板块运动
D.海水运动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5.四川汶川地震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二、读下列板快构造图:
1.写出板快名称: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