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月大师 老舍

宗月大师 老舍



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的向 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他不仅在 青少年时期曾经积极地参加过一些佛教的慈善活 动,而且即使到了晚年也仍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品 格,以至于老舍挚友萧伯青在听了“宗月大师” 的事迹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说:“老舍先生 就是宗月大师”。如果说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响 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的话,那么第二个人就 是“宗月大师”了。

另一位宗月大师姓刘,是帮助老舍走上 读书之路的大恩人。他是个极富有的人, 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朋友。因家里穷, 老舍到九岁还没上学。刘大叔偶然来家, 就热心帮着给老舍出学费,买书籍,亲自 带老舍进了一家改良的私塾。刘大叔的出 现,改变了老舍的人生道路,他成为家里 唯一读书识字的文化人。
宗月大师的简介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 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 和尚,所以他不借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

“佛家忠臣,师门孝子”这一称号,宗月大 师是当之无愧的。面对日本侵略者,宗月 大师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确实是国 家忠臣,体现了佛教的大无畏精神;面对 穷苦百姓,宗月大师表达了无限的怜悯, 并进行了竭尽所能的救济,是佛教慈悲精 神的最好说明。

老舍从佛教中汲取的主要是佛的慈悲与拯 世救世的思想意识;从基督教教义中主要 吸收了博爱和牺牲精神。而老舍的信仰是 立足于平民的现实人生的。

The end
老舍眼中的母亲

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 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楞挨饿也不肯求人 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 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 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 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 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 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
宗月大师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 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 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 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新中国第一位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文革 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 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 岁。

幼年时期,有两个人对老舍的一生影响颇 大,一位是他的母亲在北京得胜门外的一个农家,也 是旗人,属正黄旗。她不识字,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劳动妇 女,具有许多劳动妇女可贵的品格。正像老舍所说:“母 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 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之为我恐怕也 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 给人家洗衣服,缝衣裳,手终年是红肿的。艰难的生活并 没有消磨掉她的好习惯,她爱清洁,爱养花,热情好客, 倔强有骨气。母亲这种软而硬的性格传给了老舍。

宗月大师(1880-1941),姓刘,名寿绵, 满族,是京城粤海刘家的独生子。刘家是 内务府人,因祖上曾在广东负责海外贸易, 所以冠以“粤海”二字。宗月大师可以说 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原本北京西直门 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

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这位刘大叔都给 过他莫大的恩泽。刘大叔家财万贯,一生助人为 乐,豁达、豪爽,最后为了救助穷人,荡尽家产, 出家当了和尚,号称“宗月大师”。老舍从他身 上体味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与意义。这也是老舍 人生的一大收益。学生时期,他就曾在刘大叔办 的慈善机构中帮忙做善事。1922年,老舍正式接 受洗礼加入基督教,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受苦大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