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9年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同学们考试成功!第I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
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精神世界,除了好奇和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 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他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
为什么?以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蒙满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既.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风云变幻匮乏毗(bǐ)邻B. 记载(zǎi)纷至沓来更叠C. 边陲东渐(jiān)大相径庭D. 一如既往盎(áng)然边缘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
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
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词堪称,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①独树一帜②情趣③精致B. ①独具匠心②情趣⑨精品C. ①独具匠心②雅趣③精致D. ①独树一帜②雅趣③精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他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300余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D.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
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
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
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
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
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
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
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
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
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美内核不会变。
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5. 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A. 它是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B. 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 它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 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6.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 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C. 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D.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7.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B.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C. 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D. 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
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易难乎!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
荆廷人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①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②于其师。
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
今日将教子以秋驾。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
”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
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③后世已。
【注】①括:箭的末端。
②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
③观:显示,扬名。
④博志:当是“抟志”传写之讹。
“抟”通“专”。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所恶以必除恶:憎恶B. 昼日讽诵习业讽:讽刺C.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章:显扬D. 吾非爱道也爱:吝惜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与羸而不助五国也B.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之二虫又何知D. 请以十五岁愿以十五城请易壁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通过日夜学习,最后分别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和谋士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