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复习试题2套.doc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复习试题2套.doc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2套试题一、名词解释K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 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内容包括大气成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3.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的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使大气质量恶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现象。

4.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场所,主要包括自然污染源和人工污染源。

5. 大气污染物:以各种形式进入大气层,并有可能对人类、生物、材料以及整个大气环境构成危害或带来不利影响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6. 干绝热直减率:干气团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100m)的温度变化量称为干绝热直减率,用Yd表示”单位K/100m o7■逆温: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结是强稳定的大气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8.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风力不大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下降最多,而高层大气冷却慢,造成温度自下而上的增加,称为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一般只在夜间形成,早晨随着太阳不断加热地表,地面温度上升,逆温自下而上逐渐消失,一般在上午完全消失。

9.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和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城市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强度主要表现为:夜间大于白天,日落后城郊温差迅速增大,而日出后又明显减小。

10. 城市热岛环流:由城乡温差引起局地风,由于城市气温经常比周围郊区高。

这样城市上空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向城市流动,于是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11 ■生化需氧量(BOD ):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mg/L作单位。

12. 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达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氧量。

13.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需氧化剂的数量,用O2mg/L表示。

14. 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中各种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15.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 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 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 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扫E 放。

16. 水体污染物: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 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17、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 染物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的现象。

18.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9.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 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0、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 化,对生物、水体、空气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或可能有危害的现象21.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没有或很少受到(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 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和置 于容器中的气态的废弃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定废物管理的物品、 物质。

23、放射性污染:人工生成或天然放射性核同位素在环境中的人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 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所造成的污染。

24、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危害热环境的现象。

即大量的热能排放 水体,使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造成水生生物生存条件恶化的现象。

2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并返回地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质。

26.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 度)及其变化趋势。

27、 环境评价: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 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评价和预测。

质量,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9、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的开发活动(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给环境质量带 来的影响逬行评价。

28.环境 理:通过管理的方法达到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预防,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S二填空题K 大气污染物的物理状态:a.气体形式污染物b.气溶胶形式污染物3、主要气象要素:a.气温b.气压c.气湿d.风向和风速e.云f.能见度 4.烟流型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a.波浪型(不稳)b.锥型(中性or 弱稳)c.扇型(逆温)d.爬升型(下稳,上不稳)f.漫烟型(上逆、下不稳) 3.天然水的物质组成:a.溶解气体b.溶解性物质c.胶体物质d.悬浮物质 4.物理性水质指标a 感观指标b.其他物理性状指标5. 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四大类:а. 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б. 化学性水质指标:a.—般化学性水质指标b.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c.有关氧平衡的 水质指标 BOD 、COD 、DO 、TOD7、 生物学水质指标:大肠菌群数8、 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常用的水质指标a.PH b.悬浮固体c.COD 和BOD9.水体自净分类(按其作用机制不同)a 物理自净b.化学自净c.生物自净10.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三种形式:①推流迁移②扩散运动③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土壤污染特性:a.土壤污染的隐蔽性b.土壤污染的持久性c.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12. 土壤污染源:a.工业污染源b.农业污染源c.生物污染源13. 土壤污染物a 有机物类b.重金属污染物c.放射性污染物d.化月巴e.病原微生物 14. 土壤自净作用主要有:a.物理净化作用b.化学净化作用c.生物净化作用15、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a.形态多变b.金属有机态毒性大于无机态 1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a.高毒性b.持久性c.生物富集性d.远距离迁移性体废物特点:a.有用与无用的相对性b •具有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价值体废物危害:a.侵占土地b •污染土地c.污染水体d.污染空气e.影响环境卫生f.其他危害 a. 破碎技术b.分选技术c.固化处理技术d.焚烧和热解技术e.生物处理技术20、 噪声的来源a 交通噪声b.工厂噪声c.生活噪声21、 噪声的特性:(1)噪声的公害特性(2)噪声的声学特性22、 噪声污染特点a.噪声污染界定的特殊性b.噪声污染的局部性c.噪声污染的暂时性 23、 噪声的物理量度(一)声压、声能量、声强和声功率(二)声波的测量单位 24、 环境监测的原则: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2.大气污染气象学条件:a.大气结构及气象要素b.大气热力过程c.大气的运动和风 19. 体废物主要处理技术:18.25、环境评价按照评价的时间分类:a. 环境回顾性评价b.环境现状评价c.环境影响评价三、问答题K环境问题的分类?答:a.环境污染问题;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生态破坏问题;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2. 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答:a.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b.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c. 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d.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3、大气的垂直分层?答:a.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低一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体,平均为12km。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大气对流运动强烈,③受地面状况和人为活动影响最为显著,形成不同的大气环境和产生各种大气污染现象。

b. 平流层:从对流层,到55km左右这一层称为平流层。

主要特征有: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②大气多为平流运动,整个大气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和尘埃的含量很少, 云也很少,主要的臭氧带包含在平流层内。

c. 中间层:自50Km到85km左右。

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顶界温度下降至约・100°C附近时,再次出现空气的对流运动。

d.电离层:从中间层顶至800km高度这一层称为电离层。

此层的温度随高度迅速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故有电离层之称。

e. 逸散层:高度800km以上的大气层,是大气向星际空间的过渡带。

4、大气污染有哪些分类?答:a.根据大气污染影响所及的范可分为四类:局部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b. 根据能源性质和大气污染的组成和反应分: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污染;c. 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分:还原型和氧化型污染。

5. 大气污染源分类?答:主要包括自然污染源和人工污染源。

1、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土壤风华等自然原因产生的沙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2、人工污染源:指任何向大气排放一次污染物的工厂、设备、车辆或行为等。

6、大气污染物的类别?答: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两类:(1 )大气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类污染源排出进入大气的各种物质,如气体、蒸汽及尘埃。

(2)大气二次污染物:物由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互相作用或与大气正常组分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7. 大气污染有哪些危害?答:(1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分急性和慢性两方面。

(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造成植物生长减弱,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 )大气污染对器物的损害:玷污性损害、化学性损害(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臭氧层破坏、酸雨及全球变暖。

8.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答:①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②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9. 水体污染源有哪些并进行简单描述?答: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型。

1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2人为污染源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人为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生活污染源最大特点是含氮、磷、硫多,细菌多,用水量具有季节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