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
摘要:铁路设备构成了运输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它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顺利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设备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
输任务的完成和企业的经济效果。
本文将从铁路工务运营维护及管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铁路工务;运营维护;管理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内陆深广,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极不均衡,由于铁路运输速
度快、运量大、能耗低、污染轻、安全可靠,因此,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老百姓消
费能力有限,大量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靠铁路;同时我国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不均衡,长
距离、大运量、大宗货物运输也主要依靠铁路。
二、线路轨道的维护
当新建铁路或地铁线路铺设完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日常运行,线路轨道参数会发生
变化或产生某些缺陷。
因此,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检测和验证来确认线路轨道的状态,是铁路
维护检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线路轨道参数分为轨道几何尺寸、纵向断面和横截面等几类。
这是由于轮轨系统
中线路轨道的机械接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弹性质量系统,它涉及到从机车车辆的走行部
到线路轨道的下部基础设施。
而这些关键参数的缺陷和容差范围由铁路工程标准进行分类,
它的目标是为了制定铁路的维修计划,以处理不符合标准的缺陷,使线路轨道达到正常运行
的水平。
对于正常的线路轨道几何尺寸而言,轨距担负着保障列车直道和弯道行驶的责职。
轨道
倾角的变化可以引发行驶列车振动和摇晃,轨道倾斜的缺陷也可以反映出诸如波纹和孔洞等
轨道表面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然而,弯道处轨道系统的纵向剖面倾斜也是必要的,因为当列
车行驶在弯道时可以减少列车的离心力。
当列车高速行驶时,一个标准的轨距可以防止任何
碰撞的发生。
对于轨面纵断面而言,其发生裂缝和崩落是最令人担心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列车出
轨等事故。
然而,钢轨波纹磨损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这种不符合标准的波纹磨损特征是
其波长通常在20~100 mm 之间,当其振幅超过0.05 mm 时,会产生令人厌烦的环境噪音。
更严重的是,当这种由钢轨波纹磨损所产生的振动峰值达到0.3 mm 时,会对线路路基造成不
可逆转的损害。
这也是轮轨系统列车沿着钢轨运行的一种自然属性,至今铁路专家们仍在不
断地追踪它们的源头。
单个孔洞大多数是由车轮磨擦或车轮通过岔道时所产生的,它们使得
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会产生偶然性的颠簸现象,而在陈旧铁路线上则会出现经常性的颠簸现象,这是因为陈旧铁路线区段往往是采用诸如18 m 长钢轨焊接而成的。
对于钢轨横截面而言,通常一个新安装的钢轨头部几何形状可以被准确地计算出其规格尺寸,并被用以优化至
关重要的车轮对钢轨的界面。
其几何形状包括了切向线和特定半径,为车轮以安全、平稳和
经济地在轨道上滚动提供条件。
三、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管理
做好我国铁路工务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牢牢树立“秩序、安全、舒适”这一基本原则,本
文通过长期对我国既有线运行的管理经验以及新建铁路运营管理基础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
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地理条件的铁路公务设备修理标准以及管理方式。
1.完善管理制度
(1)任何事情必须“责任到人”,并且保证责任与权力相匹配.逐级负责,执行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各层级的安全责任应该进行
严格并科学的界定,杜绝责任虚化、责任泛化等的问题出现.在执行以上原则的同时,在层级
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以确保层级间的责任确定以及防止管理漏洞.明确各层级安全责任之后,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有利于有效的管理和运行。
( 2)有效的设备检查、监测制度。
中国铁路工务设备检查坚持“ 动态检查为主,动、静
态检查相结合,结构检查与几何尺寸检查并重” 的原则。
制度规定了轨道结构静态检查的方式、方法和周期;轨道、桥梁、隧道、路基的检查内容、周期及检查的具体要求;防排水及
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要求等。
对设备的薄弱处所特别规定了专项检查、监测制度。
这些制度
保证了工务设备状态在有效的监控之中。
( 3)规范的作业管理制度。
铁路工务设备的检查、维护全部在天窗内进行工务设备维
修坚持“ 严检慎修” 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工务设备的作业管理规定了人工添乘,现场检查,动态数据分析,作业方案审批,作业登销和现场机具清点的方法流程。
2.加强设备养护维修管理
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做好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工作,才能保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更好地为生产现场服务。
抓好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必须
从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抓起,要不断提高设备使用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
目前,在铁路
高速发展形势的带动下,大量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涌入铁路企业,传统的使用维修知识已经不
足以应对新的工作环境。
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尤其是基层单位的使用维修人员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体系,掌握现代化科技理念,并在实际生产中逐步积累
现场经验,为新形势下的设备养护维修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好设备年度鉴定工作
年度设备鉴定和评定工作是设备管理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检验和体现设备管理
水平的工作。
当前,很多基层单位对设备鉴定和评定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对于年度设备鉴定
工作只是粗粗应付了事,甚至只在往年的鉴定结果上随意改改,坐在办公室里就把年度设备
鉴定工作做完了,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按照企业制定的设备鉴定制度,首先应制定
详细的设备鉴定计划,对主要设备严格按照鉴定标准进行逐条逐项鉴定。
对鉴定中发现达不
到标准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整修,使其达到完好。
开展好年度设备鉴定工作不仅能够降低设
备日常故障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盲目购置带来的资产浪费。
4.完善设备应急预案
为保证生产,在设备故障和特殊情况下,各基层单位要加强设备的应急措施预想,加强
设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停用时,应立即上报,各基层单位要紧密
联系,采取各种措施,优先恢复设备的基础使用,确保生产,使损失降到最小。
对故障进行
深入分析,并建立最低备件库存制度。
5.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奖惩机制
在基层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奖惩机制对设备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别是目前铁路基层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力度和方法都还比较薄弱,设
备的养护维修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突发性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奖惩机制就显的尤为重要。
加强设备管理的奖惩机制,对设备
的管、用、养、修都进行约束和规范,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和评比,对管理好的要进行奖励,
对管理差的要进行考核,有效地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设备管
理工作。
当前,有些铁路企业开展的设备季度检查评比和红旗设备评比等活动都是比较好的
设备管理手段,但往往得不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导致一些制度形同虚设,无法调动设备使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随之降低。
结束语
铁路的建设拉动了我国相关产业快速的增长,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而快速的发展做
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我们应该在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基础之上,再结合自身的特色,要尽
快地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相关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系统,以便能够更好也更安全地为广大的
出行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一龙,加强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思考[J].科学时代•下半月,2011(10).
[2]寇雪峰.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6):207-208.
[3]禹志阳.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安全管理,2006,(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