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必修艺术教育课程
◆课程类型:小学美术
◆教学材料: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美术第五册
◆授课时间:20课时
◆授课教师: XX
◆授课对象:xx小学三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课程内容】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采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1课《我的小天地》
第2课《民间面塑》
第3课《冰棒棍玩具》
第4课《植物籽粒拼图》
第5课《面具》
第6课《红色的画》
第7课《黄色和蓝色的画》
第8课《机器人》
第9课《捏泥巴》
第10课《童年》
第11课《怪兽》
第12课《连环画》
第13课《对印版画》
第14课《爬升玩具》
第15课《彩墨游戏(一)》
第16课《身边的设计艺术》
第17课《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第18课《各种各样的鞋》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内容标准: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安排:
第1课《我的小天地》(1课时)
第2课《民间面塑》(1课时)
第3课《冰棒棍玩具》(1课时)
第4课《植物籽粒拼图》(1课时)
第5课《面具》(1课时)
第6课《红色的画》(1课时)
第7课《黄色和蓝色的画》(1课时)
第8课《机器人》(1课时)
第9课《捏泥巴》(1课时)
第10课《童年》(1课时)
第11课《怪兽》(1课时)
第12课《连环画》(2课时)
第13课《对印版画》(1课时)
第14课《爬升玩具》(1课时)
第15课《彩墨游戏(一)》(2课时)
第16课《身边的设计艺术》(1课时)
第17课《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1课时)
第18课《各种各样的鞋》(1课时)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问题教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
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效果,学习基本色彩知识。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等。
(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
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
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反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课时安排:
每课1—2课时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操作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主要通过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
【课程评价】
(一)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
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
结果处理:
需努力的同学不能获得学校图标,补考成绩合格者方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