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年级土木2010级学号**********姓名晏嘉兴指导教师孙英学二〇一三年六月中国南京目录第一章前言 (3)一序言 (3)二实习目的 (3)三实习要求 (3)四地区简介 (4)五实习概况 (4)第二章地层 (5)一湖山区内三叠系青龙组 (5)二湖山区内石炭系金陵组、黄龙组 (6)三阳山二叠系栖霞组 (6)四六合白垩系赤山组、新近系方山组 (7)第三章岩石 (8)一沉积岩 (8)二火成岩 (9)第四章地质构造 (10)一倾斜构造 (10)二褶皱(火石峰背斜) (10)三断层(阳山大石碑断层) (12)第五章汤山溶洞群 (13)第六章地质博物馆 (14)第七章结语 (15)第一章前言一、序言实践出真知,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013年6月,我们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孙英学等老师的带领下在南京湖山区域、汤山区域、六合火山地质公园、江苏省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考察南京湖山区域、汤山区域、六合火山群等典型地质点及参观江苏省地质博物馆,突破课堂学习地质学的局限性,认识野外地质现象,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巩固扩展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习地质的热情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
三、实习要求1、认识三大岩类、南京附近地层和典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2、初步认识和了解地质作用及地貌现象;3、学习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测量及表示方法;4、认真主动地观察、测量、记录(文字、照片、素描、信手剖面)和思考,完成各项地质观察任务。
四、地区简介汤山-湖山地区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
该地区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是,孔山背斜和陡山-大石碑向斜。
五、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2013年5月25日、26日两天。
2、实习线路第一天上午:湖山地区(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地层观察点、山头洼背斜剖面构造观察点)第一天下午:湖山地区(大石碑断层观察点、汤山溶洞群观察点)第二天上午:六合火山地质公园(桂子山火山观察点)第二天下午:南京地质博物馆第二章地层一、湖山区内三叠系青龙组1、青龙组主要由灰岩构成,底部为页岩、泥岩和泥质灰岩;江苏地区,从上到下,分为湖山段和沧波门段;地层厚约170m,与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
2、湖山段下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为主的页岩、薄层泥岩,夹泥质微晶灰岩,含蛇菊石、克氏蛤、多饰正海扇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灰岩与页、泥岩间隔反复出现,由于灰岩抗风化能力强,页岩、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故灰岩突出而页岩、泥岩凹陷),层理清晰,产佛來明菊石等化石。
上部为灰黄色、灰色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为主,夹少量灰黄色、黄褐色页岩和钙质页岩。
顶部为灰色中厚层——厚层微晶灰岩。
该段厚约170m,缝合线构造发育。
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灰岩页、泥岩二、湖山区内石炭系金陵组、黄龙组1、金陵组该组地层是灰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海百合茎等化石。
底部为黄褐色铁锰质粉砂岩,本组地层厚0~6m,与下伏五通群擂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我们考察的是含珊瑚化石的灰岩)2、黄龙组该组地层为以肉红色、浅灰色厚层生物屑灰岩为主,含布克小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等化石。
可见缝合线构造。
底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粗晶~巨晶灰岩,含白云质角砾、团块。
厚度为80m,与下伏老虎洞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阳山二叠系栖霞组栖霞组曾称栖霞石灰岩。
时代属中二叠系早期。
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
命名地点在南京东郊约20千米的栖霞山。
为浅海相硅质碳酸盐岩沉积,以暗蓝灰色层状灰岩为主,含不规则的燧石结核,厚110~250米。
在南京地区分为五段:碎屑岩段,为黄色、灰黄色页岩、钙质页岩夹薄层生物屑灰岩;臭灰岩段,为灰黑色中至厚层含沥青质微晶生物屑泥质灰岩,新鲜面有臭鸡蛋味,富含燧石结核,内含米斯蜓、米氏珊瑚、三叶虫等化石;下硅质岩段,为灰黄色薄层硅质岩,夹同色具层状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本部段,为灰色中厚至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因含黑色燧石结核,亦称牛粪灰岩,富含早坂珊瑚、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硅藻等化石;上硅质段,为会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
该组地层本区出露厚度约为130m,与下伏船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六合白垩系赤山组、新近系方山组1、白垩系赤山组上部段棕色粉、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棕褐、深灰色泥岩相同。
下部段棕褐色泥岩,红棕色软泥岩级浅棕色粉、细砂岩。
含介形类、植物、轮藻、孢粉、恐龙蛋化石。
2、新近系方山组由火山集块岩与火山角砾岩、下橄榄玄武岩和上橄榄玄武岩以及岩墙状辉绿岩构成,厚度0~106m,覆盖在雨花台组之上,局部侵入穿插于雨花台组内。
第三章岩石一、沉积岩1、灰岩灰岩,俗称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构成,含量50%以上,通常含有少量的粘土、粉砂、白云石。
质纯者一般为浅色,有淡黄、灰白、淡红、褐红等色。
含有机质时多呈黑灰色,遇稀盐酸有泡沸现象。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湖山区灰岩多呈灰白色,黑灰色,硬度较大。
)2、页岩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泥质结构,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含杂质不同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3、泥岩泥岩是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厚层块状,固结程度较高,无清晰层理。
4、砂岩砂岩是一种砂砾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砂岩分布很广,仅次于粘土岩,而多于石灰岩。
根据其主要胶结物不同,可分为硅质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
根据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
(湖山地区分布有很多石英砂岩)二、火成岩1、玄武岩玄武岩属火山岩,是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
其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岩石坚硬,性脆。
在野外常见柱状裂隙极其发育。
六合方山下橄榄玄武岩呈现柱状节理,横切面呈六边形,四边形以及五边形,一般认为当熔岩溢出时,垂直其冷凝面围绕冷凝中心发生收缩而形成。
纵向发育的犹如擎天之柱,横向发育的犹如天梯,放射状恰似孔雀开屏,形成了瑰丽壮阔的自然石壁。
2、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为2~64毫米的火山角砾组成,也含有少量的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
多数具明显的棱角,分选差,大小不等。
填隙物是火山灰,火山尘。
常与火山集块岩伴生,位于火山口外侧。
“核”中含地幔包体的说明喷发的岩浆来源很深,至少5000米以下,含地幔物质对人类研究和认识地球深处的状态非常有益。
第四章地质构造一、倾斜构造地层产状:走向:65°倾向:335°倾角:46°产状量测方法三叠系青龙组剖面二、褶皱(火山峰背斜)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产生一系列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称为褶皱构造,简称为褶皱。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也对称分布。
三、断层(阳山大石碑断层)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基本类型有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而无明显的上下位移的断层。
也称平推断层。
大石碑断层位于阳山古采石场,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
该断层构造形迹十分直观,断层两盘栖霞组薄层灰岩被错断,断层带中发育断层角砾,断层带内被梳状方解石充填,断层上有裂隙泉。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判断断层类型为正断层。
第五章汤山溶洞群1、“雷公洞”雷公洞为裂隙型溶洞。
洞内曲折崎岖。
洞中台阶顺着一条大的裂隙开挖,此裂隙上下距离较小,入口处尚能让人直立走过,而中间部分则需要弯腰才能钻过,出口处也相对开阔。
整个洞中岩石表面很不光滑,且岩石表面很湿润,洞顶一些地方还会滴水。
出口处高程较高,且比较开阔,岩石表面也相对较光滑。
2、古猿人洞(葫芦洞)古猿人洞洞口为人工开凿,在入口处放置了大量雕塑,经过一段人工隧道进入洞中。
洞中景象颇为壮观,洞顶有很多冰棱似的钟乳石,其中部分钟乳石尖端尚在滴水,而有些钟乳石则由于在地下水作用下强度下降,其端部掉落到地上。
洞壁石幔丛生,晶莹剔透,形状繁多,酷似各种动物、植物,所以人们分别给他们取上各种各样的名字。
第六章地质博物馆1、老馆老馆设置了《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4个展厅。
一层的地学摇篮展厅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地质学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的展览。
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设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
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
2、新馆新馆设置了《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4个展厅。
二层的恐龙世界展厅,为一中庭,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
三层的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
四层的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
第七章结语两天的地质实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实习参观的内容足够丰富。
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体验到了地质工作者野外作业的艰难。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
在参观湖山区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以及火石峰背斜时,每个同学都用地质罗盘测了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地质实习强化了我们对各类地层(三叠系青龙组、石炭系金陵组和黄龙组、二叠系栖霞组、白垩系赤山组、新近系方山组)、岩石(灰岩、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玄武岩)、地质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断层)的认识。